高中课堂教学导入探微
2018-02-22黄海荣
黄海荣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 江苏 沭阳 223600)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如果用在高中英语课堂导入上是再恰当不过了,因为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能够调动学生上课听讲的积极性,能够激发学生高昂的求知欲望,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课堂导入的原则
课堂导入的目的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由课下吸引到课上。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在课堂导入时,教师要根据学生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利用各种具有图片、多媒体等,增加课堂导入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导入是为了更好的开展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如果导入具有启发性,能够通过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从而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就能顺利的进行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了。学生有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愿望,就能保证课堂质量。
英语教学是区别于其他任何一门课的教学的,而英语课堂的导入也要突出英语这一门课的特点。同时,课堂导入也要针对每节课的内容,做到导入与紧接着的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课堂导入不能为了“导入”而“导入新课”,要让课堂导入真正发挥作用,真正为教学活动起铺垫作用。
二、导入要有实效性
导人要紧密结合课堂的主题和目标。例如,课堂的主题是环境保护,导人时使用图片说明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污染问题,然后说明在环保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这与文一章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主题思想吻合。
导人的活动应注意学生的参与程度。例如,五分钟演讲、课本剧表演、师生的一问一答等。五分钟演讲要求学生演讲的内容与学习主题有关,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同学们交流。通过演讲活动,学生会受到启发,思维顺畅地进入学习状态。课本剧表演把课本的内容从听、说,演、唱等方面使学生从更高的层次深入理解和体会课本思想与语言的魅力。师生对话,一问一答,针对课本的疑点和重点,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导人应针对课堂学习任务,和其他环节一一对应,环环相扣。课堂活动的安排从导人开始,呈现、理解、巩固和结尾,都要有一个中心。例如讲Sports时,围绕体育这个话题,开展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而导人环节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训练的一部分,为完成学习任务而精心设置。对于不同的任务,导人也应不同。如果学习词汇,则导人就不同于学习课文。只有把导人和学习任务、主题思想和其他教学环节统一起来,导人才真正有效。
三、导入技巧的综合运用
关于导入,有人作了这样的诠释,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而这种“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必须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因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导入方法不少,我曾经想,如果在一次导入中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综合运用,效果是不是会更好一点呢?经过实践证明,这不失为一种成功的教学法。综合运用,不是硬性地拼接,而是有机地结合,甚至可以说是融合。
比如学习《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3 Lookinggood,feelinggood,这一课有四幅插图,其中上面两幅插图的意思是看起来好,下面两幅插图意思是感觉上好,我先用图片导入,要求学生先看插图,等看完后再设疑提问:In your daytime,do you have anything that made you look good and feel good?接着就给学生一点时间自由讨论。这种融两种方法于一体的导入很快将学生引入新知的学习中,因为高中学生的生活中肯定有不少这样感性化的例子。
四、课堂导入的注意点
导入如此重要,以至于有的教师费尽心思,但由于突破了一些规则,牵强附会,因而弄巧成拙,过犹不及。导入失当的例证也很多。首先,导入时间过长。3至5分钟为宜,否则会影响整节课的进程。实际授课中,由于准备不足,有的教师竟然用20多分钟导入,喧宾夺主,以至于完不成教学任务。第二,为导入而导入。有的教师讲解单词,也利用导入,其结果是一节课只讲了几个单词。第三,不顾实际,不看对象,生搬硬套,用学生陌生的图示引入陌生的内容,学生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第四,长期使用一种或两种方式,学生感到乏味,审美疲劳。第五,课堂引入的内容与课堂的主题脱节,使课堂重心偏离。如果不结合学生实际,为导入而导入,则再漂亮的导入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有效的导入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使用恰当的方法,要合情、合理、适时。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备好教材,要把握教材中各课时的衔接,包括教材内容、重点、难点以及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连接点和转折点,依据教材设置恰当的导入;教师要熟悉学生,现代英语强调情景教学,教学中往往需要学生配合去创设情景。如果教师对学生心理特征、班级状况不了解,创设情景就很难,教学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结语
导入怎样跟学生的学习实际联系,怎样与旧知识衔接、怎样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都需要教师精心去预设,但是,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那样:“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其奥秘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这就告诉我们,课堂上的不可预见性使预设跟实际导入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灵活地去完成,而这种灵活,正是教师新课标理念的体现、智慧和能力的体现,从这个角度上看,说导入是种技巧并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