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政治进思品课堂教育的调查思考
——以海南省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部分学校为例
2018-02-22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白沙中学侯春恋
□ 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白沙中学 侯春恋
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课程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发挥着知识传承、能力培养和提升觉悟的作用,其中,提高思想觉悟更是提升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条件。要实现政治学科这一功能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将时政素材与课本知识整合,开启学生思想,把学生从单纯获取教材理论知识解放出来,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积极拓宽学生知识面。
一、情况概述
2014年《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时事政治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必须按规定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上予以保证。近几年,国内关于时事政治进课堂教学的研究不胜枚举,但海南省尤其是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受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等条件限制,当前基于海南中西部少数民族落后地区时事政治课堂教学现状研究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
为了响应落实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新一轮教材编制改革,为了实现新课程改革下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和更好实现学生对初中、高中课程知识能力的衔接。白沙黎族自治县白沙中学政治学科组教师组织省专项课题研究小组提出了海南中西部少数民族落后地区部分学校时事政治进初中品德课堂的研究。
为了给课题研究提供更充分、更可靠的材料依据,白沙中学政治课题组便针对海南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时事政治进课堂的教学现状展开问卷调查研究。现把问卷调查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二、时事政治引进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及反馈
2018年3月伊始,课题组成员商讨设计了分别面向教师和学生的调查问卷,并抽取昌江中学、白沙中学、琼中中学、五指山中学四所学校为代表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于4月开始陆续发往各个学校,6月分别收回问卷,并进行数据整理与统计。希望本次调查所反映的问题能够为课题研究提供有效材料,为时事政治进课堂的方法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信息。
1.针对教师的时事政治引进思想品德课堂调查反馈。
设计教师版调查问卷旨在了解初中政治教师如何运用或引导时事政治进思想品德课堂的一些情况,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实践一线工作者、服务者,对时事政治进课堂的引导会有一定的经验和分析,因此,他们的看法对我们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1)时事政治引进课堂的原因分析。
数据表明,大多数教师对思想品德课程功能的定位是正确的,符合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素质教育的要求,但也有8.7%的教师认为学习思想品德课程只是使学生通过考试。
数据表明,虽然有多数教师注重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社会新闻案例,但也有不少教师偶尔运用甚至从不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社会新闻案例。
数据表明,大部分教师能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科活动,如时政热点报告、社会调查、时事知识竞赛等,有极少数教师从没开展过学科活动。
(2)时事政治引入课堂存在的问题分析。
数据表明,有52.25%的学生对思品课程的兴趣只是一般,有34.3%学生需要必要的激励才愿意学习思品课程,甚至还有极少数学生对思品课程不感兴趣。
数据表明,当教师引用时政新闻案例介入课堂时,60.9%的学生能够进行积极讨论,但34.8%的学生讨论一般,还有极少数学生兴致不高,没有参与讨论活动。
2.针对学生的时事政治引进思想品德课堂调查反馈。
学生版调查问卷旨在了解学校在思想品德课堂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对教师引导时事政治进课堂的感受和认识。参与调查的学校是海南省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第一中学,学校环境和学习设备较为完善,学生的信息反馈也具有代表性,能有效帮助我们及时调整调查目的和对象。
(1)时事政治引进课堂的外在因素分析
以上数据表明,有大多数学生并不清楚或者认为学校没有订阅时政报纸杂志,只有12.7%的学生认为学校有订阅时政报纸杂志;在学校开展的政治学科活动中,只有少数学生参加,有61.5%的学生表示学校从没开展过政治学科活动。
(2)时事政治引进课堂的主观因素分析。
以上数据表明,大多数学生是喜欢思品课程的,但很多学生却缺乏对时政新闻的关注,72.7%的学生表示只是偶尔关注时政,甚至还有14.4%的学生并不关注时政;在知识应用方面,有一部分学生会经常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但也有49.2%的学生较少应用,极少数学生表示不会应用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教师对思想品德课程功能的定位是正确的,符合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平时能够采用多种方式导入课堂,教学方法也采用得当,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大多学生表示喜欢思想品德课堂,喜欢教师引用国际或国内新闻案例讲解课本知识内容,但学生对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积极性较为平淡,教师利用时政案例介入课堂时,学生的讨论一般或者反应消极,如果没有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平时关注新闻的频率不高,大多数学生对学校有无征订时政报纸杂志并不清楚,更有学生认为学校从没开展过政治学科活动。
三、时事政治课堂教学的问题归因
1.学校层面。虽然新课程理念下素质教育的呼声一直持续高涨,但实际上,学校不可能不考虑升学率、高分率等因素,因此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学校对思想品德课程的设置也有明显限制,初一、初二阶段一般课程设置为一周两节,仅为应付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初三阶段虽然因为考试复习需要增加了一课时,但也是不够的。课程安排设置的限制,加之课程模块内容的限制,致使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疲于完成课时的知识任务,无暇顾及或者没有更多的精力来开展时政案例教学。
2.教师层面。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对时事政治进课堂教学的认识不足,认为初一、初二阶段的课程模块内容更多涉及德育和法律知识,不好引入时政素材,时事政治只是到初三阶段要考试的时候才会用到。而到了初三,很多教师为了简单应付考试,只是把近两年来的国内外时政新闻整合成一本资料,一股脑儿发给学生去背。另外,在课堂实践过程中,不少教师对时政材料介入课堂也只是简单的生搬硬套,没有引导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的融合,没有突显时事政治的教学效应,也忽视了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3.学生层面。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没有开展或者没参加过任何一项与政治学科相关的课外活动,可以看出大多学生学习时事政治的意识不够积极主动,缺乏对时事的关注,受学校、老师的影响和学业的压力只是被动地参与了解时事,形式较为单一。在实际课堂中,有些教师为了省时省力,采取让学生播报时政的方式来分享信息,对学生筛选信息的标准也不严格,导致学生播报的时政内容五花八门,无奇不有。除了国内外新闻热点,常常还有各地的奇闻趣谈、明星的花边八卦、百姓的市井生活等,这些都不符合时政内容要求,更不能体现课程性质和目标要求,长期下去还会出现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
除此之外,家庭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一些家庭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格,不允许孩子玩手机、上网和看电视等,担心孩子心思不在学习上,因此孩子也减少了一些了解时事新闻的渠道。有的家庭热衷于明星综艺和追求潮流时尚,没有形成关注时政新闻的良好氛围,孩子也在潜移默化中不关注社会时政新闻。同时,社会氛围和价值导向也会影响人们对国家时政的关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