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著作评介

2018-02-22

学术交流 2018年2期
关键词:科夫斯基科拉认识论

李 翔

郭 明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学者莱泽克·科拉科夫斯基在《经受无穷拷问的现代性》这本书中对现代性的界定、文化普遍主义、基督教遗产的困境、乌托邦之死等问题作了理性的反思。科拉科夫斯基在书中通过相对独立的话题展示了从1973年至1986年之间对现代性问题思索的成果。

1.简单地拥护或者反对现代性是愚蠢的,现代性带来的进步往往导致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并存。科拉科夫斯基认为,现代这个词是中性、无价值取向的,因为它与前现代、后现代难以区分。对现代性时间坐标的讨论只会陷入对现代性核心问题的忽视,那就是现代性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因问题,即正在流通的“文化不适”的核心是什么。简单的拥护或者反对现代性,并强迫自身保持自我的一致性,最终会否定自我并导致自我拆台。现代性最大的问题是禁忌的消失,“善”“恶”标准逐渐模糊,使各种传统的联系人类的纽带被动摇。科拉科夫斯基表现出了对现代文明的担忧,在批判现代性的同时希望社会自我生存的动力能够战胜禁忌的消失。科拉科夫斯基提出不要将现代性理解为一个固定的、一致见解的思想观念体系,而要秉持一种“并非始终如一的怀疑主义和并非始终如一的普遍主义”,保持思想的张力。

2.欧洲文化不能依靠不加选择地接受其他文化来自救,而是要不断从自身的批判意识中找寻复兴的动力。科拉科夫斯基认为,文化普遍主义包含两种含义,一种是欧洲中心主义或西方中心主义,另一种则是文化相对主义。欧洲中心主义倡导欧洲文化的特殊地位,认为欧洲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楷模。其他文明都需要通过向欧洲文明学习、靠拢,最终实现欧洲文明对自身的改造。文化相对主义则认为所有的文明都是平等的,不能以一种文化为标准来否定另一种文化。文化相对主义揭示了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殖民主义,期望通过文明的互相吸收最终实现世界文化的统一性。欧洲中心主义忽视了其他文明的价值,而文化相对主义则夸大了文化融合的能力。科拉科夫斯基认为,欧洲文化的核心是自省能力和自我批判意识。批判欧洲文化的同时不能抛弃欧洲文化所具有的自我批判意识,因为这种自我批判正是欧洲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可见科拉科夫斯基是站在欧洲文明的立场上来谈论文化普遍主义的。他既否定欧洲中心主义也否定文化相对主义,旨在通过对文化普遍主义的批判来探讨欧洲文化的发展,强调欧洲文明所具有的自省与自我批判特征的重要性。

3.合理性和不合理性是人类行为的特征,政治的合理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合理性与理性主义无关,本书讨论的是当代意义上的政治中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从此角度上来说,合理性与不合理性是对政治行动中的目标、手段与作用的评估。科拉科夫斯基认为,评估我们政治的或其他行动的合理性经常是一项无望完成的任务。这是因为首先,无法对独立的政治目标进行合理性评估从而导致无法对政治行为进行合理性评估。其次,政治行动的合理性难以评估是因为政治选择常常是一揽子交易。于是,科拉科夫斯基将合理性定义为超验的范畴,将不合理性定义为经验主义的范畴。超越主义者相信理性的本性,制定一些标准来评价行动、目标以及政治制度。而根据经验主义的假定,合理性是通过效率来衡量的。一方面经验主义被指责为孕育了道德和政治中的无可奈何状态,另一方面黑格尔的超验主义中又潜藏着极权主义。当然,科拉科夫斯基并不是要我们抛弃这两种概念,而是主张不对行为轻易作出判断,而是要抱有谨慎,运用两种合理性概念去评价政治行为,防止任何一种标准失去节制。

科拉科夫斯基在本书中并非赞赏中庸,只是认为不要走向一个极端,而要不断地保持自省和批判的态度,同时保持冲突的张力来探索真知。其对现代性的拷问为我们思考现代性等问题提供了思路。

俄罗斯·中东欧思想文化研究选粹

·著作评介·

当代俄罗斯哲学的认识论反思——评《认识论与俄罗斯哲学》

郭明

对人类生存问题的现实关怀和对刻画本民族哲学肖像的强烈诉求,是当代俄罗斯哲学的内在特征。这两种特征在《认识论与俄罗斯哲学》一书中得到了充分展现。作者普罗日宁和谢德琳娜对当代俄罗斯哲学的基本状况和前沿动向具有清晰的把握和独特的思考。本书从科学的现代转变入手,反思当代俄罗斯文化史认识论和人文科学方法论研究的问题与前景,为中国读者展示了当代俄罗斯哲学、哲学史和人文知识方法论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发展趋势。

本书指出,当今俄罗斯认识论研究领域主要有非古典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两个流派。两派都基于这样的共识:现代科学业已成为社会经济的一个子系统,其直接表现就是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相分离,现代科学越来越受制于实用性的目的,基础科学研究遇到极大的困难。这些使现代科学失去了其赖以规定和发展的自身的连续性原则和为知识而知识的纯粹真理属性。

俄罗斯独特的非古典认识论即是在对西方社会学化的认识论的批判基础上形成的。科学哲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对认识的特质进行解释,同时也要能够具体地呈现认识活动的结构。非古典认识论认为,在认识活动中,文化的因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显然是欧洲独特的文化机制和思维方式的产物。依靠文化及文化因素,我们可以重新审视知识的特征,建立科学的现代观念,并以此重塑科学哲学。第一,知识是针对对象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第二,构建知识的语言深受思维风格,即文化因素的影响;第三,知识依赖于反思,而反思一定是历史性的、继承性的,是一种文化现象。这些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科学的现代观念:它不排除历史性,不排除认识对社会文化性的依赖,却能保留科学的核心特征,即历史连续性和客观真理性,而且可以把现代方法论观念转移到社会人文认识领域。如此,非古典认识论一方面可以有效解释现代科学内部产生的实质性转变,另一方面可以从历史与文化的基础与潜力中,发掘科学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科技哲学最为核心的方法论功能也可得到保存。

在这种方法论指导下重新审视欧洲的文化和历史,会发现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建构主义思潮,曾经对应用科学的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回答,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在认识领域,建构主义否定客体对主体的给定性,认为人在任何活动类型中都具有绝对的建构能力。在建构主义认识论的指导下,人类得以摆脱实在的束缚,为自由的科学创造有利的心理背景。虽然这可能导向极端的怀疑主义,但是本书作者认为,通过对建构主义思潮的现代重构(这种现代重构在俄罗斯表现为激进建构主义),将认识主体的心理和生理因素同时看作认识活动中的唯一实在,建构主义将克服自身的怀疑论倾向,并特殊化为一种具体的方法论纲领。这种具体的方法论能为人类提供全新的世界图景。激进建构主义则促使人在自身内部寻找“第一自然界”,并将原初建构主义者试图以人为核心构建的“第二自然界”与“第一自然界”之间的界限转移到意识中。通过意识层面的整合与构建活动,使人完成对自身的改造,构造一个全新的生存环境。

纵观本书,两位作者明确指出了俄罗斯哲学在处理本民族现实问题时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有意识地从认识论问题切入,在与西方哲学的对比中,提炼俄罗斯民族哲学的一般性,发掘俄罗斯哲学的潜力,构建具有全人类面向的当代俄罗斯哲学。但这也同时使更多的问题浮现出来并亟待解决,比如西方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的关系问题,俄罗斯哲学内部的个性化与整体性的关系问题,苏联时期哲学的定位问题,等等。总的来看,本书在中国学界对当代俄罗斯哲学的研究与借鉴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科夫斯基科拉认识论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阐释的认识论困境及其终结
基于信息技术哲学的当代认识论研究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全新别克 昂科拉、昂科拉GX
19世纪俄罗斯学者Ε.Φ.季姆科夫斯基《格斯尔》相关记录研究
全新一代别克昂科拉
全新别克昂科拉、昂科拉GX
昂科拉 18T都市领先型
藏传佛教认识论评析
俄前首富获瑞士居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