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互联网+”时代图书编辑的融合创新
2018-02-22刘园园
刘园园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山西 太原 030012)
一、互联网内容泛滥与传统图书编辑工作的尴尬
回顾我国出版业的发展历程,出版产业的繁荣和出版物热销的根本动力来自国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内容创造和出版物生产能力不足的矛盾。最典型的代表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图书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书店和图书馆是求知若渴的人们的首选之地,因此我国图书出版规模逐年扩大,直至成为世界第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扩张、繁荣,内容生产和积聚更加迅速,获取一般信息和知识更为便捷。百度文库已拥有1.34亿份文档,分布在教育、专业资料、实用文档、资格考试和生活休闲五大专区41个门类的数百个细分目录中,几乎涵盖了日常工作、学习、研究、休闲、查询的各个方面,每一个细分门类的功能和资源量,完全可以媲美一家传统的专业出版机构。此外,互联网企业凭借先天的技术优势、平台优势、终端优势、人气优势和颇受资本青睐的资金优势,在内容扩张上能力更强,在内容传播上速度更快、准确度更高。在面对互联网海量内容望“洋”兴叹之余,我们传统出版图书还能做什么?传统图书出版的命运和编辑的职业前途是怎样的?
二、新形势下图书编辑行业面临的挑战
(一)“类出版”的发展与信息资源配置的转变
“类出版”主要是指存在于互联网平台上的出版相关项目。具有代表性的类出版平台有百度文库等,其中百度文库的文档数量已经超过1亿,分为教育、实用、资格考试、专业资料、生活休闲5项,每个项目中还有具体的目录划分,涵盖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代替了传统出版机构的部分功能。除此之外,相较传统的出版机构,互联网在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方面也有突出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平台的资源共享优势、为客户提供良好的终端服务、网站的日流量大以及充裕的资金优势等方面,这些都使网络信息的传递速度与内容扩张的范围更快、更广。同时,因为具备大数据优势,其信息的准确性也更高。
(二)传统出版、编辑行业的发展进程
图书编辑行业的快速发展,出版物、图书市场繁荣的根本动力是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物质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必然带动群众的精神需求增加。曾经图书等出版物属于稀缺的文化资源,而现在,以图书为主的出版物在内容、形式等方面因创新能力不足,与国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日益凸显,传统图书出版面临巨大的变革。
三、信息化社会图书编辑、出版工作的融合创新举措
(一)在工作中融合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据处理技术得到突破性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是对信息传递、市场价值链等模式转变作出积极思考且具有时代特征的思维方式。将互联网思维创新性地融入生活与工作中,既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当前阶段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传统出版、编辑行业顺应科技发展积极改革的必由之路。具体来讲,互联网思维的应用即转变基础思维模式,融合创新精神,履行应尽之责。要想达到预期的推广效果,应该将前期的工作重点集中在哪些部分,所做的准备工作应具备哪些特征;在互联网营销的过程中,应利用或建立什么样的网络平台,平台建设应以哪些内容为主,具备何种优势和特点等。只有综合考虑所编辑的内容、可能对图书推广产生影响的因素、推广形式等,并且合理地选择推广平台与推广文案,才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提高信息的传递质量,从而达到合理地运用互联网思维提高编辑工作效率、强化营销效果的目的。
(二)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领域的巧妙应用
随着二维码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图书出版业也开始广泛使用二维码技术。二维码技术有信息容量大、保密性强、编码范围广、成本低等特点,其可以被应用到图书上,为读者提供相较于单纯的纸质图书更丰富多彩的服务,为读者带来更新鲜的阅读体验。对添加了二维码的图书,读者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扫描书上印刷的二维码,就可以观看与图书内容相关的精彩视频片段,突破了图书的局限性,让读者对图书内容有更全面、更立体的认识,从而得到立体式情景阅读的新体验。
在融合发展和“互联网+”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的今天,互联网已经从一个工具、一种渠道,发展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并逐步成为新的重要的经济体。在这种趋势下,传统图书出版唯有顺势而为,方能开辟新的生存空间,唯有努力乘势而上,方能在转型发展中获得先机。传统图书编辑只要强化互联网思维,遵循融合发展规律,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一定会迎来更光明的职业发展前景。
[1]侯天姣.试论“互联网+”时代图书编辑的融合创新[J].现代信息科技,2017(2):125-126.
[2]高云松.“互联网+”时代的传统图书编辑融合创新[J].编辑学刊,2016(02):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