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新闻事件的切割与聚焦
——专题摄影中的叙事学研究
2018-02-22文玮奇
文玮奇
(四川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4)
一、新闻摄影中的叙事学
叙事学理论自诞生起,一直广泛应用于文学分析中。传统的叙事主要是通过语言和文字来实现的。神话、史诗、传说,文本的史录、笔记、方志等都是具有人类学意义的典型传统叙事作品。电影叙事学的真正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后,富朗索瓦·若斯特、大卫·波德维尔等学者将文学叙事研究的成果引入电影研究领域,对电影叙事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众所周知,与语言叙事不同,图片特别是新闻图片,是静态的,它适合用于表达事件的当前状态,很难直接表达事情的前因、后果与评价等。并且新闻图片并不重视线性表达手法,其展现的是一个或几个画面,是用场景来展现新闻事件的。
目前我国关于新闻摄影的叙事研究大多可分为三类:一是利用前人关于文学叙事与电影叙事的研究成果来研究新闻摄影的叙事逻辑,试图剖析和整理新闻中的叙事形式;二是从美学与视觉表达角度入手,试图探析新闻图片这种视觉化表达形式在建构故事的过程中体现了怎样的美学内涵以及审美特性;三是在图片叙事理论的基础上,对新闻专题摄影等业务活动提供了具有实践意义的建议。
二、读图时代的专题摄影
2000年以来,多数新闻报纸的头版都被巨幅且具有很强视觉冲击力的新闻照片所占据,以视觉为中心的排版逐渐成了一种报纸编排的潮流。同时,图片专题摄影成了新闻报道中一种十分常见的报道形式。毋庸置疑,在读图时代,以文字为核心的新闻文化在视觉文化的冲击下,以图释文、图文并茂的传统摄影报道已经不再满足新闻受众的信息需求。专题摄影相比于单幅照片,以组图形式出现的专题摄影具有更大的信息量、更丰富的内容、更丰满的内涵等特点,更容易深刻、细致地刻画人物精神面貌,概括、反映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揭示其内在的思想内涵及社会意义。如何将相互之间不存在直接联系的图片编辑在一起并表达一个中心思想,就需要采编人员用现有的新闻素材讲出生动的新闻故事。
当受众在读取新闻图片时,他们并不是被庞杂无序的现实世界吸引,而是被拍摄者所构建的故事所吸引。因此,如何用图片讲好一个故事是专题摄影生产者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众所周知,照片定格一个瞬间,因而不具有叙事的完整性和动态性,即使在某一版面上刊发同一人物、同一事件的组照,也只能是不同时空的跳跃性组合,其间存在大量需要主观联想来填补的叙事空白。
基于以上特点,图片专题新闻在新闻报道中应该如何呈现往往就有了凭经验和感觉行事的意味,容易导向主观任意性。因而我们需要一个叙事理论框架,从而帮助研究者或新闻生产者来研究新闻摄影的叙事逻辑。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视觉传播环境下的新闻专题摄影的叙事形式进行进一步的提炼和梳理,力图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提供一个标准化的分析框架。
三、新闻专题摄影的叙事逻辑
在理论上,任何叙事形式均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故事,即何人发生了何事;二是叙述,即如何讲故事。
在叙事研究中,故事指的是被一个叙事文本所唤起的各种事件和情况。也就是说是故事处于时间先后顺序中的各种事件,事件与诸多情况的相互配合产生了故事。而我们可以将叙述理解为由叙事者所建构的故事,它是影像对故事瞬间的模仿,也是文字对事件过程的模仿。通过这两种模仿,新闻图片能够将外在时空中的故事抽象化为平面,并在传播过程中又将这种抽象重新投射回外界。但是,叙事者在讲述故事时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安排,一组专题摄影图片无论是在影像层面(构图、景别、拍摄视角)还是文字层面(文字描述),每一种叙事元素的组合和运用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搭建一个研究新闻专题摄影中的叙事逻辑的分析框架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叙事者
叙事者是叙事学中的首要研究对象,文学和电影作品中的叙事者和作者并不能画等号,所以有大量的研究将目光聚焦于以某种视角来叙述故事的抽象的存在上。然而,新闻专题摄影与之不同,专题摄影本身具有纪实性,叙述者就是拍摄者,因此叙事者表达的意思就是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二者在人格上是统一的。受众所接收到的由专题摄影呈现的故事即为叙事者在观察到事件的全貌后,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意图进行拍摄和加工的。
(二)叙事时间与叙事空间
在电影的叙事学研究中,叙事被看作是叙事者与时间进行的游戏,只有时间得到重新安排,叙事才存在。叙事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把一种时间兑换成另一种时间,叙述者能把现实中单向的不可逆时间变为叙事中多维的和可逆的时间,其中的办法就包括对时间的选择、对时间顺序的安排以及对时间的变形。在摄影中,由于每一张照片都是对一个事件的瞬间截取,并不存在时间的延续,甚至可以说是“零时段”的,因此它背后事件发生的自然时间是远大于故事被叙述出来的文本时间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瞬间截取就难以被读者理解,首先,文字对新闻图片的解读起到了极强的辅助作用;其次,为了使文本简单易读,专题照片的叙事时序通常是顺序的,即由因到果、由过去到现在。
与叙事者可以对时间进行处理一样,叙述者对空间的处理也具有同样的可操作性。叙述者可以通过图片重新构建空间,在大多数情况下,空间是故事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地点,叙事者通过画面的构图、色彩与光线、景深等来呈现想表达的时空环境。专题摄影的本质就是由空间的变化来产生时间感,读者在专题摄影的图片和文字所组成的文本的空间变化中能够体会到时间性,并有大量的空白可供读者自己补充,从而得以在自己的认知系统中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发展脉络。
(三)叙事角度
叙事角度也可以称为叙事聚焦,即“表现被叙述情境与事件的视角”。面对同一个故事,由于叙事者的叙事角度不同,呈现的故事性也不相同。在专题摄影中,为了吸引读者,叙事者要将事件最惹人关注的部分展现出来,图片的拍摄者在摄影过程中往往会借用戏剧创作中的“隐微”或“夸张”的手法,让专题摄影能够渗出戏剧性,以达到说故事的目的。此外,新闻报道的篇幅和版面是有限的,某种程度上,新闻照片的拍摄并不是为了概括整个事件,而是根据新闻叙事而拍摄的。所以,在有限的照片中,叙事者必须对事件进行切割,选取整个事件的高潮部分,将之从整个事件中切割出来。并根据旨趣各不相同的新闻事件将其中的特点、矛盾、冲突作扩大化处理。从而新闻专题摄影便成了感情和形式多样、情节紧凑、富有戏剧性的图片故事。
四、结语
近年来,虽然在文学叙事学的基础上产生了诸如新闻叙事学、影视叙事学、女性主义叙事学等交叉学科,但将叙事学理论运用到专题摄影上的研究还很不充分。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真实性与艺术性并存的专题摄影作为图像时代的主流,其叙事功能也应得到重视。本文对专题摄影的叙事逻辑进行了提炼和梳理,搭建了一个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提供支持的“叙事者——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叙事角度”新闻专题摄影叙事分析框架。在这一分析框架下,本文认为,新闻专题摄影叙事的核心就在于对新闻事件的切割与聚焦。由此,我们可以以该框架为研究路径,更深入地探究如重大时政会议、灾难报道、女性形象、农民工形象以及城市发展进程、国家形象构建等诸多新闻专题摄影报道的叙事逻辑,并对此框架进行进一步的检验。
[1]邓启耀.视觉表达与图像叙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1):114-121.
[2]党西民.新闻图片叙事模式的变迁[J].传媒观察,2012(11):28-29.
[3]吴炜华.新闻摄影的叙事学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9(1):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