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佩斯大饭店》视听语言分析
2018-02-22于海洋王中伟
于海洋 王中伟
(塔里木大学 人文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
《布达佩斯大饭店》上映距今已经4年时间,迄今为止拿了许多大奖。其主要向人们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一个仿佛与世隔绝的大饭店里,总管古斯塔夫和他的好兄弟同时也是门童的零因为一幅稀世的画作,与另一个邪恶的对手进行争斗的故事。影片不局限于小小的冒险故事,古斯塔夫和零与这座童话般的大饭店共同经历了那个时代的悲欢离合。许多人称赞该片是一部经典喜剧,同时感叹导演对电影精妙绝伦的设计。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用一种童话故事般的美学表现形式展现了古斯塔夫的传奇经历,水粉画般的色彩使用营造了饭店和人物超越现实的艺术美感,也消解了战争的灰暗色彩。[1]本文从叙事与色彩、镜头与构图、服装与音乐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同来看看安德森是怎样利用以上元素表现茨威格著作里的那个“昨日世界”及其变幻,还有每个人的心灵感受。
一、叙事与色彩
(一)结构
纵观整部电影的结构层次,其不同于大多数单线条发展模式,用了层层嵌套的方式展开故事的叙述。最外层是一个女孩走到墓地,把钥匙挂在这个崇拜者的石像上,接着把《布达佩斯大饭店》这本书拿了出来,书的最后一页则是这位作家的照片;然后时间转换到1985年,第二层是这位作家庄重地看着镜头,端坐在椅子上,嘴里说着茨威格小说《心灵的焦灼》里的第一段话;紧接着时间又一次跳转,年轻时的作家和零坐在布达佩斯大饭店里,零向这位作家娓娓道来,这就是第三层叙事结构,同时也是影片的关键部分;最里层就是零做门童的时候发生的事,也就是他和古斯塔夫的冒险之旅。抛开影片中的细枝末节,直接看电影的最后一段,全程用黑白镜头展示古斯塔夫最后一段生命时光;然后回到年轻的作家画面,在听零讲述完这段故事后,年轻的作家一个人坐在大饭店里,陷入了自己的思考。接着时间再次回到1985年,作家老了以后安静地坐着;最后来到最外层,小女孩手里捧着《布达佩斯大饭店》在读。由此可见影片是层层嵌套的结构,显得对仗工整,既有一种形式上的美感,也表达了影片的主题。
(二)色彩
在《布达佩斯大饭店》中,色彩饱和,亮色居多,尤其以红、黄、蓝三原色为主。[2]整部影片大量使用紫色、粉色,和其他色彩相比,观众在视觉上对这两种颜色更深刻。导演通过色彩还原了那个时代欧洲逝去的经典和辉煌。整个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大厅里大量使用橙色,甚至原本苍白的墙壁也是橙色,地面上大理石的颜色也和橙色相近。这种橙色的使用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让观众直接观赏到老欧洲的风采和美丽。
导演在塑造人物的时候,着重通过人物的穿着打扮来刻画人物。大饭店总管古斯塔夫第一次亮相时,穿着白衬衣和灰长裤,紫色外衣搭配黑色小领结,人物的高贵气质就体现出来了,也反映了其在大饭店的地位。饭店里面服务生的外套都是紫色,展现出他们在大饭店里的微不足道。后来出场的恶棍乔普林,穿着黑色大衣,手上的骷髅标志告诉观众这是一个邪恶的人物角色。导演还通过使用温暖的颜色来展示积极的信号,大厅的背景是粉色的、服务生的紫色制服、蛋糕的盒子是粉色的等。通过使用阴暗颜色来展示反面角色的心狠手辣。
在最外层叙事结构里,安德森把布达佩斯大饭店背景布置成粉色,饭店周围也都布满了粉色,大饭店里的地毯是红色的,整个酒店的环境显得温馨梦幻。到了第二层叙事结构时,伯爵夫人的背景都是暗颜色,这些暗颜色无形中给人一种阴冷的感觉,预示了这个女人接下来的不幸遭遇。这两种色系的对比一方面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另一方面帮助观众区分故事。安德森在设计最后两层结构时使用了相对温和的颜色,视觉上观众不会有太大压力,同时让人们能够准确理解故事的发展。另外,在写阿加莎与门童的恋爱的时候,大量使用蓝色和粉红色,让人感觉像是王子和公主在恋爱。[3]
二、镜头与构图
(一)广角与横移
导演在电影里大量使用广角镜头,在展示破败的布达佩斯大饭店、金碧辉煌的大饭店以及那可怜的伯爵夫人家等地方时都运用了广角镜头。广角镜头的使用一方面告诉观众这些故事是虚幻的,另一方面展现了故事情节的曲折性。安德森还使用了横移镜头,导演通过横移镜头来刻画人物,大饭店总管古斯塔夫的首次亮相全程使用了该镜头,镜头随着他在大饭店里的活动而转移,表现出古斯塔夫的办事能力。
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在影片的一开始,安德森就表现出其鲜明的个人风格。不同的时代背景使用不同比例的屏幕,宽银幕展示60年代,流行的比例展示30年代,学院宽银幕展示80年代。三种不同屏幕的切换让观众体会到故事结构的趣味性和导演的创意。影片主体部分集中在30年代,安德森着重强调了画面感,空间上有了向前发展的感觉。
(二)对称分布
影片中多次出现对称构图的画面,整部影片构图显得十分严谨极致。极致的对称画面在影片里并不少见,每一个画面里的元素都井然有序地排列、安放着,给人一种平衡和谐的美感。出现的人物角色则身处画面的中间位置。这种极致的对称美感让人联想到东方美学里的对称工整,大饭店的对称内饰仿佛中国宫殿、寺庙里的一般。除此以外,两个人物在对话时,也严格遵循画面对称的原则,即使是单人镜头,也讲究极致对称。
当大总管古斯塔夫和伯爵夫人一起吃早饭时,这两个人物对称地坐在桌子两侧,桌子上摆放着粉色的花,背景则是粉色窗帘等温暖色调,这样的布置给观众温馨的感觉。两个人物一个真心实意一个虚伪狡猾,在画面的一左一右分布显得很有趣。伯爵夫人乘车远去以后,大总管古斯塔夫向零诉说自己在爱情里是如何春风得意,他站在画面右侧前方,此时大部分画面都给了古斯塔夫的上身,展现出他的强势和地位,而零站在他身后,表现出其地位十分卑微。这样用心的构图表现出其强势的领导地位,也刻画出人物的自大性格。
三、道具与音乐
(一)配件与服装
当古斯塔夫因为涉嫌谋杀被捕入狱后,蛋糕店的姑娘阿加莎把一把小刀藏在蛋糕盒子里,成功地送进监狱,古斯塔夫和同一房间的狱友最终用这把小刀在房间里挖出了通向外面的通道,一行几人最后成功逃脱。不难发现,这一个片段和《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安迪用小斧头逃出监狱的段落十分相似。但是《布达佩斯大饭店》的越狱显然没有安迪那么惊心动魄,反倒有几分搞笑。安德森通过道具来增添喜剧效果的痕迹随处可见。古斯塔夫的香水是他逃出监狱后念念不忘的东西,但也因为这香水被人发现了踪迹。还有《苹果与少年》这幅名画让人趋之若鹜,由此带来古斯塔夫和零的奇幻冒险。但谁也没想到古斯塔夫在影片的最后时刻,因为坚守正义而被人枪杀,经历了一个个幽默片段以后,此刻观众的内心承受着巨大的悲痛,这种强烈的反差或许也是影片的魅力之处,两个小人物在时代的沉浮中经历着爱恨情仇。
导演对人物的服饰打扮也是格外讲究,影片中人物多穿职业制服,这样一来人物之间的关系就清晰可见。在影片里,古斯塔夫和他的门童零两个人大多数时间穿着紫色制服,安德森想告诉观众这两个人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再比如佣人穿的红色袜子,狱警穿的灰色警服,两次在火车上出现的纳粹分子穿的军服、犯人们穿的灰色囚服、教堂里神职人员的衣服,伯爵夫人三姐妹自始至终穿着的黑色外套,在后来返回大饭店时,古斯塔夫和零穿的是蛋糕店员工制服。安德森通过这些服装上的刻意安排,消除了人物关系的错综复杂感。
(二)声音
在影片中,当零每次说到阿加莎时,总会响起一阵轻松欢快的乐曲,以此来烘托温馨愉悦的氛围。观众也可以通过人物的表情感受到零对阿加莎的爱。在影片的一开始,小女孩独自坐在椅子上翻开一本书,背景响起了一阵男声合唱。随着小女孩翻开的书,影片进入了第二个叙事结构。大总管古斯塔夫最后被杀时,响起的音乐让观众无不感到惋惜。影片最后,安德森向茨威格致敬的字幕被打了上去,音乐响起,表达了对作家作品里那个美好家园的无限缅怀。
S’Rothe-Zauerli这首音乐在影片里各出现过一次,从一定程度上说,这是在赞扬,也是在感叹。安德森在获奖时曾表示这部电影是受到了作家茨威格的启发,戏称是对他作品的模仿。了解茨威格生平的人一定不陌生这位作家最终和妻子一同自杀,临别之际感叹一个美好时代就这样消逝,感叹人类美好的一个精神部落就这样消逝。在读过茨威格作品以后再去看《布达佩斯大饭店》,就可以看懂本片,也可以理解古斯塔夫这个人物了。从某种程度上说,安德森试图通过《布达佩斯大饭店》来还原一个茨威格作品描述过的那个美好精神家园。我们可以从古斯塔夫身上看出,他是一个一本正经表达诗歌的人,他所吟诵的诗句带有浓厚的欧洲旧时代的影子,正义与优雅并存,在影片的最后,古斯塔夫为了救零不惜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即使零身份卑微到没有合格证件,作为好兄弟的古斯塔夫也要坚持正义。影片最后,安德森想通过他的死来表达那个美好时代的终结。
[1]刘俊杰.《布达佩斯大饭店》叙事风格与美学特征[J].电影文学,2016(1):134-136.
[2]曹娟.《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影像美学[J].电影文学,2016(3):125-127.
[3]丁亮.从《布达佩斯大饭店》分析韦斯·安德森电影的色彩运用[J].美与时代(下),2017(11):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