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播学视阈下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成功之道

2018-02-22吴怡醇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娱乐受众环境

吴怡醇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一、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成功及社会效应

自2013年湖南卫视播出《爸爸去哪儿》后,我国综艺节目呈现出一种井喷的态势,户外真人秀、选秀、竞技等多类节目共同形成了综艺节目市场的“喧嚣”局面。尤其在2014年浙江卫视从韩国引进的Running Man取得高收视率后,各大明星扎堆的非原创综艺节目占领了多个卫视的黄金时段以及网络平台的热门话题排行榜。在综艺节目的传播过程中,娱乐的议题越来越多,回归文化、回归阅读、回归理性的议题出现短暂性缺失。在真人秀扎堆、快餐式综艺节目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进入了尼尔·波兹曼预见的娱乐狂欢的时代。

《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经典咏流传》等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出现为综艺界注入了新鲜血液。这些综艺节目创新文化呈现方式,打造出老少皆宜的节目,并应用“互联网+”的思维,充分利用全媒体进行传播,打破了与年轻群体的隔阂,增强了节目的影响和效能。这些节目的成功不单单在于拥有较高的收视率,而且深受年轻网民的欢迎,让文化类综艺节目得到了年轻观众的热捧。

目前,《经典咏流传》的微博话题“经典咏流传”的阅读量已超过9亿。这些节目不仅得到了大量网友的关注,还收获了不少好评。网友“破相”在豆瓣网上评价《朗读者》:“好多人看完《朗读者》之后感动满满,想起来自己学生时代的朗读经历,甚至重拾了朗读的热情。”央视通过传播文化类综艺节目,丰富了综艺节目的文化感,唤醒了人们对文学的认知,提升了观众回归阅读的兴趣。

二、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成功的原因

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作为综艺节目市场中的一股清流,赢得了众多受众的赞誉和支持,成为现象级节目。这些节目的成功暗含了传播理论在当下综艺节目市场和年轻受众间的作用。

(一)设置议题,滋养心灵

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入,传统媒体议程设置功能仍具有重要性。在传统媒体、新媒体综艺节目过于娱乐化的环境中,央视发挥议程设置功能,通过播出多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填补了娱乐之风盛行的综艺节目市场中文化传播的缺口,满足了受众的文化需求,使得议程设置功能在网络环境中发挥出新的作用,体现了议程设置功能在新时代的新特点。

此外,《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经典咏流传》等多档节目都在春节期间播出,这为大众在节日氛围浓郁、与亲朋好友团聚时,设置了深入人心的议题。受众在传承传统节日的习俗时,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在大众传播中的体现。在传统节日发挥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议程设置功能,不仅有助于推动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成功,还影响了受众对综艺节目的认识、对传统文化舆论导向的感知、对重拾阅读理念的追求。

在新媒体不断深入大众生活和休闲习惯的过程中,央视作为传统媒体发挥了为大众“设置议题”的功能,通过传播文化类综艺节目将文化融入大众的网络环境、生活环境,弥补了文化议题在当前大众传播中的暂时性空白,使受众在传统节日中接受了文化议题的熏陶,提高了大众对文化的重视程度。

(二)构建拟态环境,优化现实环境

无论是网络综艺节目,还是电视综艺节目,其传播效果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当综艺节目市场被纯娱乐性的综艺节目占领时,大众易被包裹在纯娱乐综艺的拟态环境中,其认知受到娱乐环境的制约。

《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经典咏流传》等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传播,体现出央视对综艺节目内涵的选择和加工,其建构的信息环境影响着受众的文化观,进而投射到现实环境中,形成了创新性的文化的拟态环境,凸显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社会功能。即使某个人并没有看过央视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但由于身处的现实环境受到节目的影响,感受到了他人对节目的热议,接收到了网络环境中的相关信息,也会随着文化的拟态环境而受到影响。这样的作用机制使得现实环境被现象级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影响,也加速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成功,发挥了央视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社会影响力。

(三)提供娱乐,发挥培养效果

在“主流形成”的过程中,央视作为电视媒介在文化传播中不是以说教的形式呈现的,而是将文化与娱乐相结合打造出观众喜闻乐见的综艺节目,最大限度地体现综艺节目的休闲和教育功能。央视文化综艺节目的成功离不开“培养”理论的作用。

正如格伯纳主持的“培养分析”研究认为电视节目的暴力内容会增大人们对现实社会环境危险程度的判断,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播出的文化内容也会影响受众的个人现实观,和电视接触得越多,越是如此。如果电视以及其他媒介充斥着娱乐至死的观念,那么受众对于社会就可能出现一种负面的“共识”,这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央视推出《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综艺节目后,激发了大众对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情感,形成了回归文化的优良风气,传递了正能量,再次推动了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成功。

三、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成功的启示

我国综艺节目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步,其后综艺节目在数量上呈现爆炸式增长趋势,但原创性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并不常见。我国文化类综艺节目随着2013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播出崭露头角。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文化类综艺节目已超过50档,其中央视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最受关注。在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综艺节目还应不断学习,了解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精髓。

(一)综艺节目具有教育和文化传播功能,不应过于娱乐化

在互联网日益发展、手机不断普及的今天,电视综艺节目层出不穷。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之所以被许多网友赞为“清流”、称作“现象级节目”,是因为它在过于娱乐化的综艺节目市场中打出了被人们忽略的“文化牌”,弥补了市场中具有教育和文化传播功能的节目的空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号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众传播更需将具备时代担当、肩负历史使命的节目作为精神文化的向导。在参与行业竞争的过程中,综艺节目不能忽视自身根本的教育和文化传播功能,应重视融入优质的娱乐元素。

(二)文化类综艺节目应有自己的特色,尽可能避免同质化

随着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走红,现今电视、网络平台上推出了越来越多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然而,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同质化问题愈演愈烈。有些文化类综艺节目仍停留在已有的竞技、真人秀模式,有些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流程、内容设置和某些高收视率的节目极其相似。

央视播出了多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并且每档文化类综艺节目都突出了自己的特色。《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运用不同的涉及文化竞技的方式,展示汉字、诗词、成语等传统文化之美。《朗读者》通过访谈与朗读的结合,反映阅读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将文学与话剧、歌谣融合,以新的方式给受众带来文学滋养和视觉、听觉享受。在策划和制作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过程中,需避开模仿、“克隆”等捷径,强调推陈出新。

(三)综艺节目需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文化类综艺节目如果没有趣味性,很容易陷入曲高和寡的境地。以往的一些文化类综艺节目难以抓住年轻受众的眼球,导致部分年轻受众对综艺节目产生了刻板印象——节目都很“正”、很“主旋律”。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在传播文化的同时,把握住了综艺节目的趣味性,将文化融入当下的生活,使得拥有大众化特性的综艺节目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尽管新媒体的崛起分散了受众的注意力,传统媒体依然在舆论场中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豆瓣网友“从未知道你最好”在评论《经典咏流传》这档节目时大赞央视:“央视就是央视,真希望以后多一些这样高质量的综艺节目,看着也让人赏心悦目。”电视媒体在传播文化类综艺节目时,有着权威性和影响力方面的优势,这要求电视媒体不可为了追求趣味性而降低格调,要平衡两者的关系,肩负起社会责任。

[1]尼尔·波兹曼(美).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0-81.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94-195.

[3]沃尔特·李普曼(美).公众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61-162.

[4]刘康.文化·传媒·全球化[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274.

[5]喻国明,刘旸.“互联网+”模式下媒介的融合迭代与效能转换[J].新闻大学,2015(04):1-6.

[6]王玮.传统文化是电视节目创新重要源泉[J].青年记者,2015(23):53.

[7]韩业庭.正能量网综年轻人爱看[N].光明日报,2017-04-22(004).

[8]微舆情. 2017年综艺节目传播影响力报告[EB/OL].http://www.51wyq.cn/share/hotSearch/hotEventPreview.shtml?hotEventPreview.id=211,2018-04-14.

猜你喜欢

娱乐受众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环境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