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期教育类出版社编辑的角色探索

2018-02-22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出版社教材内容

何 琳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 100875)

随着数字出版的冲击、产业升级的加速,传统出版社迎来了又一波转型升级的浪潮。移动互联、增强现实、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向传统出版业渗透,出版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成为大势所趋。这对出版从业者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能抓住这轮技术发展契机,实现同步创新的出版机构,必能赢得市场,占得先机。

传统出版向数字化出版的转型伴随着读者的阅读习惯与使用需求的变化。这就要求出版社在出版物的内容与形式,以及后续的服务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对出版这一传统行业来讲,与飞速发展的技术保持同步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但出版业是内容产业,对市场变化的敏锐体察、对读者需求的深入了解、对出版的内容和形式的持续创新,这些都是出版从业者的职业优势。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可以为出版所用,以满足读者的需求,更好地呈现出版物的内容,实现编写者的初衷。当前,数字化出版与在线教育成为一种新兴业态,作为一家主要服务于教育的出版社,在教育改革持续进行的背景下,需要积极开展转型升级工作,从教材出版商向教学服务提供商转变。以下将从深挖读者需求、分析自身优势、精准匹配服务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深挖读者需求

读者需求是出版的主要动力。教育类出版社服务的主要对象是高校教师和学生,服务高等教育的教与学以及科学研究。教材是教育类出版社的主要出版品类。一本教材是某一学科在某一个分支上知识体系的积淀和总结。在多年服务一线教师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几点教师与学生的基本需求。首先,教材需要体系完整、逻辑清晰。任课教师在教授一门课时,希望所用的教材体系完整、内容全面,注重内容结构的逻辑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以在有限的学时内将本学科的基本知识系统地给学生讲授清楚。学生也希望教材可以呈现这门课程的脉络,尽量涵盖重要的知识点,能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框架,不用再去参考很多同类的教材。其次,教材的配套资源要全面。在实际的教学中,一本好的教材能够同时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案例、教案、课件、习题、测试题等辅助教学的材料,学生也希望教材内容不要那么枯燥、严肃,能在书中读到更多背景知识介绍、延伸阅读材料,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并更好地理解。再次,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希望了解自身的教学效果,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从而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因此,就需要有一个及时的学情反馈机制,以便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动向。学生也希望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及时得到老师的指点,并能与同学交流,共同学习。最后,每个院校有各自的学科特色与主要发展方向,需要一种在共性之外有个性的教材。

因此,在教材的策划与编辑出版过程中,编辑需要把读者的使用体验置于首位,深挖读者的需求,找准读者的“痛点”,并且设计出满足读者需要的内容与功能,从而制作出好的教材。

二、分析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作为专业的教育类出版社,具有深厚的教育资源积累,这些丰富的内容资源是教育出版社的宝贵财富,并在多年的运营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庞大的内容数据库。在数字化出版潮流的影响下,传统的出版形式可以衍生出多种新的形式,如电子书销售、移动增值服务、按需出版、数据库出版等。数据库出版在教育出版领域已逐渐成为主流模式。从内容上看,出版社多年来的图书品种已经形成海量信息,可以依托已出版的图书、音像产品的内容,进一步重整与利用资源。从形式上看,图书是一种比较方便进行数字化的纸质媒介,可以较容易地实现纸质出版和数字出版同步。多媒体数据库和在线教学平台在高校的教学和研究中也逐渐被广泛应用,这也成为促进数据库出版的主力之一。因此,教育出版社在数据库出版方面将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然而,出版行业是一个传统行业,产品质量要求严格,生产链条长,编辑的工作方式相对更加传统。那么,怎样将自己从传统的编辑角色转变为适应新媒体趋势的新型编辑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编辑传统的工作方式是线性的,只关注纸质出版物的内容,而现在要转变为全面的、适应多媒体创作的、全面整合信息和内容的新角色。教育出版社的编辑可以在这一领域积极探索。面对海量的信息和内容,编辑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成为内容的甄选者、组织者、主导者和价值的再创造者。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推动介质、媒体、平台发生变化的背景下,通过内容与形式的创新,编辑与团队的整体性转变,逐步完成从传统图书出版到打造阅读市场乃至文化内容产业和服务市场的产业转型。

三、精准匹配服务

准确了解读者的需求,透彻分析自身的优劣势,就有了目标和方向,接着要充分发挥编辑出版的桥梁纽带作用,把读者需要的知识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给他们。这一目标的实现过程就是传统出版业的顺利转型与新型编辑的蜕变过程。

新型编辑要能和作者、读者等在第一时间建立连接,关注读者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将作者的作品精准地推送给需要的读者,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创造价值。以教材出版为例,在传统出版中,编辑的工作主要包含选题策划、组稿、编辑加工等,在此过程中,编辑更多地关注教材本身承载的学科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内容的完整性,但因为各类院校的师资力量以及学生基础的差异,一本教材通用于所有院校已经不符合实际情况。在过去,教材编辑可能要考虑根据不同类型的院校,再编写适合的教材,但现在基于出版社自己的数字出版平台,就可以将已有教材进行内容分拆,读者可以根据需要重新组合不同的章节,自定义自己需要的个性化教材,随书配套的课程视频也可以按需下载。在这种个性化课程定制和教材出版服务中,编辑除了要扮演专业的“把关人”的角色外,还需要在观念上引导、在实践中帮助内容的使用者。相应地,图书产品就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阅读终端,而成为与读者的链接点。

新型编辑要能为作者、读者等提供新形式的服务体验。充分利用在线平台出版、数字化阅读等新技术带来的便利,善于学习,不断挑战自我,敢于面对大数据与新技术。编辑要学习在庞杂的信息和飞速的变化中找到一个新的概念,然后以创新的理念,将“内容”简明、巧妙地组织起来,在无序中建立秩序,找准新的定位,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产品与服务空间,从而创建一种话语权,产生一种影响力。这应该是作为一名内容创建者应有的尝试与价值。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编辑应该树立新的服务意识,把读者当作用户去服务,以此开拓我们的事业。

以上所论及的调整,无论从思维层面还是实际操作层面,都是为行业创新服务,也是为社会创造价值,是从事教育类图书出版的编辑要深入思考和勇于实践的方向。

[1]禹卫华.编辑的大数据素养与实现路径[J].中国出版,2017(05):12-16.

[2]孔全会.信息时代高校教材出版工作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编辑,2017(06):56-61.

[3]杜传贵.论媒介融合视域下的编辑功能[J].中国编辑,2017(07):9-14.

[4]傅伟中.内容为本、平台为王——融合发展新常态下出版传媒企业的样本研究[J].中国编辑,2017(07):10-16.

[5]毛莹.高等教育数字出版之盈利模式分析[J].出版参考,2017(10):47-48.

猜你喜欢

出版社教材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我等待……
教材精读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主要内容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