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提高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

2018-02-22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对象技巧

朱 琳

(法制日报社,北京 100102)

当前,我国的新闻记者在采访工作当中整体表现良好,能够与采访对象实现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新闻的有效性和真实性都能够得到基本保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新闻记者在采访工作中除了有采访技巧运用不熟练的问题,还存在很多其他问题。

一、新闻记者采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采访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

采访是一项双向的活动,不是一个人单方面的准备或努力就可以完成的。对于新闻记者来说,采访就是与采访对象进行有效沟通,从而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或材料的过程。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是采访成功的基础。如果记者在采访之前对采访对象一无所知,或者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就很难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也无法有针对性地提问与获取信息。当前,有很多记者为了减少自己的工作量或工作时间,在采访之前没有好好了解当事人的情况或者新闻事件的整体情况,导致采访过程中主题偏离或者致使采访对象情绪激动等,使得采访工作难以为继。

(二)采访过程中内容空泛

一段精彩的采访工作必然会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都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它们都是以采访的中心思想和核心要点为中心的。在新闻采访当中,很多记者不能有效把握问题的层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去探索问题的本质,从而导致采访的内容很多,但是与我们真正需要的内容却相去甚远。当然,采访内容的空泛性不仅仅是记者采访技巧存在问题,更是个人专业能力不足的表现。紧紧抓住一条关键线索,从而循序渐进地引出采访所需要的内容和素材,是当前新闻记者采访的要点,也是重要技巧。

(三)提问环节控制不足

其实对失败的采访案例进行分析,我们就能发现,大部分的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出现问题都是由于提问环节出现问题。提问环节其实是整个采访环节的重中之重,直接决定采访的效果。首先,采访提问的方式有很多种,提问方式影响着提问的效果。有的记者一开始的提问就能抓住要点,切中要害,使整个访谈顺利进行下去。而有些记者却不得要领,每提出一个问题,都会使采访陷入僵局。其次,有些记者由于自身缺乏素养或者采访经验不足,在采访过程中的提问缺乏深度或有效性,使整个采访工作拖沓,难以形成有价值的新闻素材。还有些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的控制能力较差,遇到一些诉求欲过强的新闻当事人往往显得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打断和继续,使场面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四)采访态度不端正

目前,新闻记者在采访工作中,采访态度不端正或者恶劣的情况不多,但也并不是没有。比如,有时候采访对象题外话过多或者一直偏离主题的话,有些新闻记者就会显得不耐烦,甚至直接打断,而不是运用采访技巧巧妙地将其拉回到采访主题。还有的情况是,有些记者本身比较强势,在采访过程中会直接通过各种诱导性的问题将自己的想法或者想到得到的结果强加在当事人身上,使采访对象违背了自己的初衷,致使新闻缺乏真实性。

(五)采访对象不配合

我们一再强调采访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经常会遇到当事人不配合或者拒绝回答等尴尬的情况,导致采访工作难以继续。就采访对象来说,他们这样做肯定是有原因的。新闻记者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不是退缩,而是冷静分析问题,运用采访技巧和专业素养解决问题,使当事人转变态度,使危机得以化解。对于新手记者来说,这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需要不断积累经验。

二、新闻记者采访的主要技巧分析

(一)新闻记者采访的提问技巧

提问是新闻记者获取新闻材料的主要途径。通过有效的提问,记者能够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使新闻的思想观点更加深刻、具体。当前,提问的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闭合式提问,一种是开放性提问。闭合式提问属于一种范围较窄、比较明确的提问类型,主要用于追问、查证或者核实等情况。这种方式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比较容易掌握和突破,但是需要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控制好自己的语气和态度。相比较而言,开放式提问就是一种比较开放和宽泛的提问,这种提问相对比较轻松自由,对于采访对象来说,回答的内容限制性也较小,可以有效拉近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情感距离。目前,新闻记者在采访当中更多采用的是开放式提问的类型。

提问方式的选择极为重要,目前提问的方式主要可以分为正问、反问、侧问以及追问等几种方式。正问是一种开门见山的提问方式,一般都是比较正面和积极的新闻事件;反问也可以说是一种激将法,一般当采访对象出于某些原因不愿意从正面回答问题时,我们可以采用反问的方式进行提问;侧问也就是一种迂回的提问,一般采访对象不善言谈的话,我们可以从侧面入手,切入主题,比如从采访对象感兴趣的一些问题切入谈话;追问在采访中也特别重要,是记者在采访工作中抓住某条重要线索不断深究的一种方式。

在提问的具体过程中,一些技巧的运用也是特别重要的。首先,提问必须简单明了、开门见山,容易使人理解。有些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常常会提出一些概念化或者笼统的问题,使当事人没有谈话兴趣或者难以作出有效的回答。其次,提的问题宜小不宜大,本着紧扣采访主题的原则层层深入。在提问的过程中,记者应当尽量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环环紧扣的提问使采访的主题得到进一步深化,从而得到想要的内容。最后,提的问题不宜过长,也不要一次性包含太多的内容,否则提问的重点难以得到突出,使采访对象难以有针对性地回答。

(二)采访过程中的倾听技巧

倾听是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技巧运用。对于新闻记者来说,在采访的过程中始终认真地倾听是一种良好的基本素养。认真倾听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也能够识别和证实一些材料的真实性,更是对采访对象的一种尊重。记者认真倾听能够使采访对象感觉到亲切和被尊重,从而更愿意回答问题,使整个采访过程更加顺畅。此外,在采访的过程中,倾听能够给记者以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能够在采访对象回答的问题当中发现新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访问,挖掘更加有价值的内容。在倾听过程中,记者要始终注视着当事人的面部,不可左顾右盼,或者露出不耐烦、不感兴趣的神情。

(三)采访中的观察技巧

观察其实就是用眼睛进行采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察言观色。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不仅要关注采访对象的回答内容,还应该关注采访对象的言谈举止、神情、态度以及兴趣等多个方面。在采访的过程中,新闻记者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捕捉到常人难以察觉的一些细节,增强人物和事件的真实性。观察能够使记者获得更加生动、形象的现场资料和细节情况,能够使记者在接下来的新闻写作和新闻传播过程中获得真情实感,加深对于事物的理解。

(四)做好采访中的记录工作

一名优秀的记者必然是一名优秀的记录者。对于新闻记者来说,在采访的过程中做好记录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在采访过程中,专业记者一般都是笔记与心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心记的好处在于不影响采访对象的情绪和表达,使整个过程更加自然。但是,缺点在于心记对于记者来说难度有点大,有时候容易忘记。因此,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要做笔记,可以详记,也可以记录重点内容或者容易忘记的内容,同时也可以即时记下自己的所感所想。总之,采访中的记录工作要真实、准确。

三、提高新闻记者采访技巧的策略

(一)做好采访的准备工作

不论是有经验还是有天分的新闻记者,都必须在采访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在采访之前,记者不仅要深入了解新闻事件,还需要全面掌握采访对象的信息,包括采访对象的年龄、家庭、工作、爱好等各种基本信息,越详细越好,这样才便于记者与采访对象交流。同时,在了解了采访对象的相关信息之后,记者也能够在交流中迅速找到共同话题,拉近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情感距离。采访工作并非临时起意,因此在采访之前必然要有一个周全的采访方案。首先,要明确采访的方向,明确采访的目的和效果。然后,在采访方案当中,必须将采访中需要了解的问题详细全面地列举出来,方便在采访工作当中直接使用。

(二)掌握提问技巧,善于倾听观察

上文已经提到了采访当中的几大重要技巧,即提问技巧、倾听技巧以及记录技巧等。要想提升采访的效率和水平,我们就必须对这几大技巧进行有效的应用。在访谈的过程当中,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记者要掌握好发问的时机和主要提问方式,关注采访对象的感受,善于倾听和观察,做好有效的记录工作,如此才能达到理想的采访效果。

(三)掌握好采访的节奏

新闻记者在采访当中要积极控制局面,掌握好采访的节奏。当出现紧张的氛围时,记者要随机应变,调节氛围。当出现访问跑题的情况时,记者要巧妙地将谈话拉回正题中,把握好整个采访的进程。

四、结语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在整个新闻工作当中,记者的采访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直接决定新闻的质量与效果。因此,新闻记者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采访技巧,为写出扎实、有内容的新闻稿件打下良好的基础。

[1]沈艳玲.浅析如何提高电视新闻采访技巧[J].中国科技博览,2011(27):230.

[2]李维霞.如何提高新闻记者采访技巧的思考[J].商业文化月刊,2016(3):63-64.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对象技巧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指正要有技巧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