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2017新闻名专栏是怎样炼成的

2018-02-22陈青豹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重庆

陈青豹 吴 昊

(重庆日报,重庆 400010)

2017年11月,第27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来自全国报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新闻网站的287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54件作品荣获一等奖,其中“新闻名专栏”一等奖占了10件。重庆日报《逐梦他乡重庆人》荣幸地与其他9家媒体并列获“新闻名专栏”一等奖。另外9家专栏是:人民日报《人民眼》、北京日报《长安观察》、浙江日报《之江观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中国国际广播电台《Studio+脉动中国》、中央电视台《海峡两岸》、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大求真》、新华网《学习进行时》、红网《问政湖南》。

这10个2017新闻名专栏是怎样炼成的?笔者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尝试着对其中四家纸媒的专栏进行评介和综述,希望与媒体同行分享获得大奖喜悦的同时,探索如何打造新闻精品的经验,并从中得到启发。

一、《人民眼》专栏:人民日报记者深度调查版——强调问题导向,突出实地调查,新闻报道“重武器”

《人民眼》专栏于2015年1月9日创办,每周1~2期。

在新的传播环境下,深度报道何去何从?《人民眼》专栏遵循“顶天立地研究问题”“吃透两头讲好故事”的新闻理念,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重磅作品,《人民眼》专栏被誉为新闻报道的“重武器”。

《人民眼》专栏由人民日报社地方部和31个国内分社集中优势资源采编。专栏强调问题导向,突出实地调查,讲求文本精致,注重融合传播。

第一,以问题导向设置报道选题。专栏代表作《该下就下 刷新吏治》,报道山西调整139名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深度聚焦干部“能下”机制。《不给力 就召回》聚焦四川达州召回241名履职不力的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敏锐捕捉基层实践,反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全局性问题,小典型给人大启示。《就近入学,怎么“近”》《济南最大烂尾楼是如何收尾的》等报道,直击问题,客观报道,理性剖析,引人思考。《就近入学,怎么“近”》在新浪微博上被分享96.2万次。

第二,实地调查真采访。有真调研、真发现,才有新闻同质化时代《人民眼》的“异质”突围。为采写《黄梅戏 走在窄窄的田埂上》一文,记者历时8个月,采访近百人,六易其稿,再现黄梅戏走向市场过程中的艰难困境和黄梅戏基层从业人员的热爱与坚守。为采写《广西识真贫:50万“疑似贫困户”被一票否决》一文,记者深入广西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走村入户,探究“识别贫困户”的现实难题。稿件引发舆论场广泛关注,网络跟帖近万条。

第三,稿件文本讲求精致。“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命运化”,《人民眼》稿件追求创新表达,增强报道可读性、感染力。《关了家馄饨铺打翻了“五味瓶”》关注上海一家馄饨铺引出的“混沌事”,以其独特视角、独到表达引发广泛关注。《中国梦的追梦人》通过马云反映一个时代,见人见事见精神,在多个微信公众号上的阅读量达10万+。《雨入花心自成甘苦——致一位县扶贫办主任妻子的信》独辟蹊径,以致主人公妻子信的形式,烘云托月,被评价为“形式新颖,布局精巧,语言生动,细节真实,有看点,有泪点”。

第四,注重融合放大传播效果。为纪念唐山大地震40周年而作的《唐山四十年》一文,被众多网站、微博客、微信公众号转发,单条微博阅读量突破230万次,微信文章阅读量18.68万次,人民日报客户端阅读量76万次,该文成为纪念唐山大地震40周年各种报道的重要转引来源。《90后,来了》一文聚焦刚走上社会前台的90后群体,被人民日报及多家微信公众号广泛转载,阅读量达10万+。在全新的传播环境下,《人民眼》专栏依托原创、深度优势,实现了裂变式传播。

二、《长安观察》专栏:北京日报新闻时事评论版——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舆论高地

《长安观察》专栏创办于2008年,固定“七日谈”头条位置刊发。

《长安观察》专栏选题于“七日谈”选题会上策划而成,作者为报社主要领导和评论部编辑。作为头条,该专栏坚持体现思想性、新闻性与针对性的结合,不就事论事,力求见微知著、以小见大、举一反三、由表入里,从偶发的新闻事件中发现普遍性、趋势性问题。该专栏多次针对中西民主政治比较、社会心态与思潮、改革实践与探索、公民权利与价值、媒体理念与责任等重大领域新闻热点明确表态,通过富于建设性和客观专业的思考、分析,给人启迪、让人心头一亮,起到政治和社会引领与唤醒文化自觉的作用。

2016年,针对治国理政撰写的《在信息公开问题上政府的“说”就是“做”》《管好党内政治生活中国才能不出问题》,针对社会思潮撰写的《想强大就要敢于把自己“交给一个信仰”》《享受奥运与为国争光并不矛盾》,针对国际关系所撰写的《寄望G20以行动落实杭州峰会共识》《永远扎根自身的土地舒蔓伸藤》等文章,均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读者普遍反映《长安观察》的文章有味道、有内涵,生动、鲜活又不失朴实、严谨,展现出特有的理论深度、思想锐度、情感温度,对当今社会主流舆论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面对利益博弈、思潮勃兴的社会现实,面对多元嘈杂、瞬息万变的舆论生态,《长安观察》始终坚持站在意识形态斗争第一线,勇于发声、善于引导、敢于亮剑,体现了北京日报作为一张主流大报和市委机关报的特色、价值观和责任担当。

代表作《更应传承的是大师们的家国情怀》,评论写于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著名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先生逝世后。文章强调,大师之大,大在学术,大在德行,更大在精神。而精神之内核,或以“家国情怀”概括最为贴切。今天我们缅怀大师,意在纪念其历史功勋,但更多的是致敬他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面对当前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盛行的社会环境,文章号召广大科研人员牢记老一代人的拳拳赤诚,传承好爱国情怀,在多元价值中不忽视共同价值,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放弃精神追求。

三、《之江观察》专栏:浙江日报新闻时评版——引领热点舆论,解析新潮流,传播党媒声音

《之江观察》专栏于2013年1月创办,每周5期。

《之江观察》专栏形式有两种,一是围绕某一重大主题,以多篇评论进行组合式主题评论;二是以“时评”版头条形式单篇呈现。在重大热点新闻事件面前,该专栏横刀立马、勇于发声,立于舆论沸腾之潮头引领热点舆论,传播党媒声音。

第一,服务大局,高扬主旋律。诸如2016年1月26日《追求均衡性 迈向高水平》、3月22日《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4月13日《浙江治水迈向制度治理》、8月15日《以一座桥影响世界》等,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又比如,5月11日开始,连续6篇谈“学习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5月23日《让思想的力量指引时代征程》、5月24日《为时代书写 为人民立言》,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6月1日,以《壮哉少年志 筑梦向未来》为主题,4篇评论聚焦习近平总书记给浙江大陈岛老垦荒队员后代的回信。2016年7月5日开始,连续8篇演绎“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有感”系列;10月17日开始,连续5篇演绎“接力长征”系列;11月8日开始,连续5篇聚焦“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系列。这些都充分彰显了党媒高举旗帜、因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职责使命。

第二,澄清谬误,引导热点舆论。代表作品《以法治阳光穿透雷洋案疑云》,文章从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入手,层层推进,呼吁围绕此事的种种猜测、疑虑都不妨暂且打住,一切静待法律的落槌,并强调,有公众的持续关注,有司法的公正公开,有理由相信:“雷洋之死”事件的有关责任必能厘清,法律的公正必定到来。更可贵的是,文章讨论没有止步于此,更进一步深度剖析了舆情汹涌背后的原因是公信力的缺失。如何树立公信力?一方面,处理牵涉重大利益关切的公共事件,同级监督往往难逃“瓜田李下”的嫌疑,亟须“提级管辖”提供司法“接济”;另一方面,从及时回应舆论关切方面维护公信力。这是舆论喧哗中媒体应有的良知与担当。作者敏锐抓住检察机关对涉事公安人员立案侦查这一重大节点,从法治“供给”角度,呼吁以法治阳光穿透雷洋案疑云,并建设性提出“提级管辖”、突发事件及时回应等措施,化解公信力不足的尴尬。

2016年5月5日4篇组合式评论《魏则西事件:应怎样吸取教训》;8月26日《正视信息泄露的“公地灾难”》,9月26日《让电话那头从此天下无贼》,聚焦徐玉玉案背后的电信诈骗犯罪;10月12日《将“三改一拆”进行到底》,整版聚焦温州房屋倒塌致人死亡事件;8月22日,以《一切辉煌,皆为序章》为主题,4篇聚焦中国女排奥运夺冠,等等。这些热气腾腾的评论,或澄清谬误,或惩恶扬善,或娓娓道来,或战斗昂扬,让受众感受到既有情怀又理性、耳目一新的党报锐评。

第三,观察地方,解析新潮流。《之江观察》栏目另一大特色,是开创调研式评论,提供对某一问题的独到解析。比如,2016年1月6日,《乡村民宿发展需要精心呵护》;1月11日,《云上五天:美丽故事远未结束》;2月19日,《一次决策调研的大逻辑》,全景式展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提出“两山论”的前后调研经过;2月22日,《如何做好“返乡观察”》;6月17日,《特色小镇“落榜生”的启示》;10月28日,《垃圾治理 永不止步》;12月13日,《河长制2.0时代,浙江怎么干》,等等。这些生动鲜活、吐露泥土芬芳的观察,既提供了外界看浙江的窗口,也为基层治理提供有益启示,体现了党报评论的深度、权威特征。

第四,成风化人,聚合同心圆。对社会热议现象、话题,如住房、教育、道德等,保持润物无声、绵密细柔的评论姿态。例如,2016年2月26日,《在“熊孩子”心底播下爱的种子》;3月25日,《让道德选择更有时代气质》;3月28日,《化解留守儿童亲情疏离之痛》;4月11日,《医患关系:让爱与感恩回归》;7月26日,《高温是一张民生考卷》;12月30日,《勤俭节约是最大的面子》,等等。这些充分体现了党报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回应了民生关切,也彰显党报传承价值、凝心聚力的担当。

四、《逐梦他乡重庆人》专栏:重庆日报新闻人物通版——他乡逐梦传奇故事,刻画出重庆人自强不息泼辣耿直的精神群像

《逐梦他乡重庆人》专栏于2015年6月18日创办,每周4~5期。

自2015年2月起,重庆日报派出73批次记者,分赴全国31个省区市、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澳大利亚、南非等19个国家150座城市,寻访身在他乡的重庆人。同年6月18日开始,重庆日报推出“逐梦他乡重庆人”全媒体大型人物故事寻访,每个工作日以半版的篇幅,讲述一位他乡重庆人的传奇逐梦故事。截至2017年6月,该栏共推出522个人物故事。

522位逐梦人,522个不同的人生故事,不仅刻画出重庆人自强不息、重情重义、吃苦耐劳、敢想敢干、泼辣耿直的精神群像,向外界宣传推介了重庆形象,更生动地阐释了中国梦。

其中,被报道的人物既有“李应红:当好中国空军战机的‘心脏科医生’”“陈希垚:新西兰的重庆‘天才移民’”等成功人士,也有“陈登群:靠重庆味道在香港闯出一片天地”“张师与:15岁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记忆大师”“志愿者乐宏在新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等平民英雄。

代表作品《王鼎盛:不要抱“冲刺诺奖”的想法搞科研》,记者远赴北京实地采访,稿件文风朴实、现场感强,用鲜活的文字、精美的图片,以记者的视角,展现了科研工作者严肃、谨慎的工作态度,展示了他乡重庆人吃苦耐、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

重庆日报《逐梦他乡重庆人》数十批采访团深入寻找、采访在他乡逐梦的重庆老乡,不断深入挖掘出有温度、有深度的人物故事,以或细腻或深刻的手法生动展现在他乡逐梦的重庆人打拼的精彩故事。对本地读者而言,与同一座城市的某种“血缘”关系,联系起了他们与被报道者,由此望见一个美丽的新世界。

该专栏作品文风朴实生动、人物励志感人,揭示出了逐梦他乡的重庆人如何将个人梦想与伟大中国梦相结合的感人故事,展示出了他们坚守中华传统美德、为个人梦想及家乡发展和国家富强作出的精彩贡献。

猜你喜欢

重庆
重庆客APP
新基建,重庆该怎么干?
平凡英雄 感动重庆
2020年重庆成绩单
“十四五”重庆要做哪些工作
重庆之旅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数说:重庆70年“账本”展示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