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食物在电影中的美学隐喻
2018-02-22胡翔月
胡翔月
(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136)
从李碧华的《胭脂扣》《霸王别姬》,到王家卫的《花样年华》《东邪西毒》,再到李安的《饮食男女》,香港电影具有某些内地电影都不完备的浓妆艳抹抑或是云淡风轻的中国味道。告子说:“食、色,性也!”《汉书,郦食其传》则把吃从人性引向社会性,曰:“民以食为天。”饮食作为重要符号进入电影叙事空间,带来了电影艺术的独特样貌。本文将浅谈食物在电影中的美学隐喻。
一、饮食是电影多维度的通道
饮食在电影中的出现,首先是多维度的通道。这个通道连接导演和观众,串联电影和现实。比如,黑帮片《古惑仔》中,饭桌是谈判交易的掩饰;剧情片《饮食男女》中,饭桌则是感情的展示延续。饭桌作为一个容器,可以解决一切无场景对话,通过“吃”这个动作缓解对话密集造成的信息堵塞。外国著名导演昆汀的每部电影必定会加入一次食物特写,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衔接吃饭过程中或者饭后的长对话,长时间的对白会给观众带来无聊的观影感受,而借助食物镜头来引出之后急促激烈的小高潮,进而很自然地暗示剧情走势,不再是吸引注意力那么简单。“吃”作为人们每天都重复的最基本的自然体验,会将其不知不觉地固化为一种体验格式,其隐喻性的爆发点就源于反复发生的模式。
二、饮食对人物特性进行拿捏
食物总能恰到好处地拿捏人物特性。食物千差万别,与食物串联的人物也各有性格。以《无间道》为例,第二部开头韩琛在监狱把一盘普普通通的便当吃出鲍参翅肚的感觉,这段戏里的韩琛全程不停地吃,说话时也咀嚼着食物,此设置是人物内心戏外化的典型,这是确定自己能安然无恙走出警局的自信流露,并且韩琛的两个与吃饭相关的动作——吃饭、擦嘴将内心戏视觉化,这是情绪爆发前的蓄力。同时,食物作为金钱面包、物质利益的代表,与韩琛相并而行,不仅是其市侩的体现,也反映了他作为黑道人物追求金钱至上的世俗观念。相反地,黄Sir说“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时,只是不停地吸烟,而未曾将目光停留于食物间,对应韩琛,他是在精神上有一定自己想法的人。由此,在电影隐喻所有的具象元素中,食物的影像美感和隐喻能力尤为强烈,《西游记》中的妖怪喊着要吃唐僧肉,商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人类对食物最原始的渴求很早就有所体现,而随着电影事业的发展,此场景的设置则有了更多的含义。
三、餐桌串联人物,搭建关系
串联上述情节,《无间道》中坤叔死后,四个下属聚集吃火锅,当天正好也是应当向倪家交钱的日子。然后,小弟文拯说:“这个月起我不再给坤叔交钱了。”四人相视一笑,共同举杯。一个简单的动作则告诉了观众:四人心意一致,决定共同瓜分利益。四人吃的是火锅,而不是普通正餐,意思也很明显——火锅是一个整体,四人分食,同分一块利益的蛋糕,它把四人聚集起来,在一个相对均衡的画面中表现出一副众生相:吃火锅最狂放的也最贪心;表现含蓄的则缺乏底气,后来最先低头……这里的串联很巧妙,做到了自然交代剧情,自然暗示结果。同理,在《饮食男女》中,五次家宴也同样是串联情感、爆发情感的节点。而最典型的要数《火锅英雄》中,陈坤饰演的男主角主动去找多年不见的在银行上班的女主角,当时说不出口的话便以请吃火锅为由在饭局上引出,本片也采用大量的俯拍镜头拍摄火锅餐桌,用男女主角和团队等四人共同收入画面的镜头来表现四人的剧中关系。火锅只是一顿饭,但是由这顿饭展开一个串联全片所有人物和剧情的惊天计划,而几经波折最后成功之后大团圆,四个人又聚在一起以火锅收尾,有始有终前后呼应。同时,火锅还负责承担搭建整部影片的人物关系的重任。男主角之所以想到抢银行是因为火锅店与银行相通,通过吃火锅组建起团队,又是借助火锅作为武器与反派在火锅店打斗,红色的火锅底料代表着鲜血的颜色,其造成的飞扬刺激的视觉体验充斥着画面,使人看得热血澎湃。
四、食物和餐桌带来的美学感受是情绪升华的舞台
同样的一桌饭在不同的影片中有不同的体现。《饮食男女》中,美食承载的是中国家庭式的温情,代表了导演对生活平淡质感的理解和肯定以及平凡人对感情沟通连接的需要。而《海鸥食堂》中,虽然只是饭团、咖啡、面包这些平凡的食物,但它散发出一种令人心驰神往的安宁和温和,表达对人类空前膨胀的欲望、躁动、迷茫的对抗,以及对五光十色的诱惑的不妥协。莱斯·豪斯特洛姆的《浓情巧克力》讲的则是思想和人性的禁锢与释放,巧克力的融化也化解了人类的芥蒂与隔阂。除此之外,美食在西方电影里还有救赎、纵欲、引诱等含有宗教意味的深刻含义,在此不作赘述。
五、结语
电影常会借助美食来作为情感激发、欲望调动和唤回本我的重要方法,这是美食作为具象符号在电影世界里实现的最基本的隐喻意义。而当吃饭由个体活动变为群体行为的时候,往往又折射出该群体的相互关系。这种文化的细密的交集和融合更给人以视觉和心理的双重愉悦,于是,口腹之欲就这样成了饮食男女的慰藉、家国情怀和文化混融的注脚,饮食就这样成了个体寄寓和集体记忆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