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融媒体时代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自我转型
2018-02-22倪红艳
倪红艳
(忠县广播电视台,重庆 404300)
一、引言
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覆盖面的逐渐扩大,新媒体应运而生并获得了快速发展,人们进入了融媒体时代。融媒体时代的信息更新速度快、传播渠道多样化,人们的信息需求量加大。现阶段,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在遇到发展契机的同时,受制于发展模式单一也面临极大的挑战。因此,融媒体时代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自我转型具备现实意义,相关部门应对此给予充分重视。
二、融媒体时代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面临的发展问题
(一)民生新闻选材渠道受到挑战
当前,传统的新闻媒体单向统一的信息搜集方式与传递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多样化信息需求。随着新型自媒体队伍的扩大,其信息覆盖范围也逐渐扩大。因此,在融媒体时代新闻信息趋于娱乐化、生活化的形势下,以地方电视台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要应对新媒体带来的冲击必须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二)民生新闻宣传报道策略受到挑战
时效性的强弱是决定新闻报道受关注度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衡量各媒体平台竞争优势的重点也在于谁先夺得新闻报道的先机。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也一样,可以先公开基本的新闻信息,然后再参考公众关注的焦点进一步探索、了解新闻事件,满足大众对新闻事件的求知欲。[1]除此之外,还需要关注其他媒体对这件事的报道,全面了解权威平台对这个新闻事件的看法,从而丰富这个新闻事件的内涵。
(三)民生新闻传播推广方式受到挑战
当下,新媒体产业凭借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单向报道方式,整理、分析媒体平台上的阅读量、评论量、转发量等相关数据,从而找到时下社会关注的大方向,掌握公众最关心的社会话题,进而为大众提供更符合其价值观的新闻信息。[2]
(四)民生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受到挑战
新闻信息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意味着不能及时收集新闻报道后产生的社会影响、受众关心程度、相关讨论热度等重要数据,导致无法有效开展数据整理、受众分析、话题方向定位等工作,读者也不能及时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报道,电视台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和推广效应大打折扣,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民生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三、融媒体时代电视台民生新闻的自我转型策略
(一)扩展民生新闻题材选择渠道
当今社会,互联网技术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自媒体发展迅速,个人媒体蓬勃兴起。因此,传统的电视媒体也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将自己的业务平台扩展至网络空间。因为网民提供的新闻线索大多来源于他们的现实生活,新闻素材的生活气息更加明显,能够很好地迎合观众对民生新闻的多样化需求。[3]从相关社会调查报告可以看出,现在很多地方电视台都开通了官方微信公众号或者微博,为人们提供了分享新闻信息的平台。这一举措很好地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为传统的电视媒体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丰富民生新闻的报道方式
在当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视媒体传统的单向报道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遵循传统采编流程,全面了解事件细节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传统的新闻采编模式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很容易让新闻变“旧闻”,极大地削弱了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因此,电视媒体要不断丰富报道方式,增强新闻报道的时效性。[4]当今的网络新闻把吸引受众的眼球放在第一位,在坚守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基础上,传统电视媒体也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把新闻呈现在受众面前,以满足不同受众的信息需求,让他们都能从新闻报道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三)转化民生新闻的传播推广方法
新闻的主要受众是广大的人民群众,民生新闻题材也源于大众的日常生活,因此,在新闻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主导地位。人民群众是促进新闻报道实现大范围传播的中坚力量,因此参考观众的意见或直接采纳观众提出的推广方法更能促进民生新闻的传播和推广。利用当下使用率较高的微信公众号或者官方微博账号可以及时有效地和观众互动,了解符合观众需求的新闻报道内容和传播方法,在遵守规范标准的前提下满足大多数观众的需求,使电视新闻报道更符合观众的审美理念和价值观,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
(四)提升民生新闻节目的影响力
如今,传统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如果仅仅依靠电视媒体传播信息,信息覆盖面有限,不符合当下的发展趋势,限制了新闻报道影响力的提升。因此,地方电视台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建专门的APP,对于广大受众而言,APP具备操作简单、使用便捷、互动性强、信息更新速度快等优点。
四、结语
为有效解决融媒体时代传统电视新闻媒体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相关部门要积极把握时代赋予我们的转型契机,对新闻报道的题材选取、报道方式、传播方式等进行创新性改革,使其在符合正确思想价值观的前提下,更加符合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多样化需求。当下,突出自身特色,结合网络时代新媒体的优势有效地进行改革创新是地方电视台实现自我转型的关键。
[1]魏志远.民生新闻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型策略——以大同广播电视台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5(9):172.
[2]李文丽,吕龙延.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城市电视台融合转型发展的思考[J].传媒,2016(14):67-69.
[3]张晨.创新——民生新闻的自我救赎——以葫芦岛广播电视台《零距离》为例看民生新闻发展[J].记者摇篮,2017(3):25-27.
[4]张晨光.善用技术再造流程——融媒体时代下城市电视新闻转型探索[J].西部广播电视,2017(8):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