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真人秀视角看《演员的诞生》的节目形态

2018-02-22戴思铭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刘烨郑爽娜娜

戴思铭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一、人物型

许多经典理论家都认为,在文学艺术的诸种元素中,“第一是心灵,就是说具有显著的性格的人物”。[1]于是,“人设”这个词就出现在众多真人秀节目中。在一档具有情景、复杂人物关系和饱满情感的节目里,参与者表现出来的性格和状态也就尤为重要了。参考各大类选秀真人秀节目,我们不难发现:节目中的导师/评审都会有差异化的性格展现。例如《2017快乐男声》中,三个音乐召唤师承担着不同的性格角色。陈粒是感性的,很容易情绪化;罗志祥是搞笑担当,负责调节气氛;李健代表专业和严谨。《演员的诞生》导师角色的“人设功能”同样如此。

一开场,刘烨的出场词是:“我把他们一个个PK掉,就会特别有成就感。”章子怡的出场词是:“我希望所有的演员都能胜出。”从他们两个的出场词便能看出他们之后会产生冲突。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人设所应持有的观念就是处于对立面的。例如,在节目的第一期,刘烨觉得郑爽表演得很好,而章子怡觉得郑爽的表演没有信念感,于是两人产生冲突。之后,在马可、谭松韵、毛晓彤、曾舜晞的表演的评价上,他们又再一次产生冲突。

刘烨在节目中很少对演员说很“严重”的话,基本不会说一个演员演得不好。他更多的是去做一个“鼓励者”的角色,相较于另外两个导师,他是最没有“架子”和距离感的。而章子怡则是一个有高度、有力度、有准度的情绪型导师。她内心对“演得好不好”有着非常清晰、明确的标准。她会很直接地指出演员演出中的优点和问题,并坚持自己的态度。在欧阳娜娜和郑昊的演出中,她觉得两人的表演都不好,还没有达到她内心演员的标准,于是她选择弃票。

宋丹丹的出场词很官方、接地气,没有绝对的立场。也就是说,相较于刘烨和章子怡所呈现的对立性的人设,宋丹丹的人物型是相对独立的。她擅长舞台剧演出,会更加关注演员对台词的把握,对舞台表演技巧的处理。所以她评论的切入点常常是不同于其他两位导师的。

再来看挑战演员的编排。节目组选取的演员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没什么演技的流量“鲜肉”或“小花”;第二类是有演技、没人气的青年演员;第三类是在演艺圈摸爬滚打很多年的“老江湖”中年演员。这三类演员在节目中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第一类(没什么演技的流量“鲜肉”或“小花”)如郑爽、欧阳娜娜、马可、曾舜晞等人。他们来参加《演员的诞生》有个共同的目的:学习。也就是欧阳娜娜所说的“接受批评”。他们具有很高的人气,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节目的“话题制造机”。他们的人物型是用来“被批评”的。很多观众去看郑爽、欧阳娜娜表演,并不是看她们演技多好,恰恰相反,很多人正是想看看郑爽、欧阳娜娜到底能演得多差。她们演得越差,这些观众就越有理由骂她们,从而获得满足感。第一类演员晋级的理由往往是:你很年轻,我想给你个机会。他们需要晋级,因为这样,节目的话题度和关注度才能延续。

第二类(有演技、没人气的青年演员)如周一围、翟天临等人。他们来参加《演员的诞生》的目的是展现演技。一个所谓的展现演技的节目,是一定需要参演者有实打实的演技。因为一个节目不可能只靠话题、靠“被骂”存活,需要有力量、有正面、有说服性的实力存在。那么这一类演员其实就是该节目的中流砥柱。他们的人物形象承担着展现演技的功能。

第三类(演艺圈摸爬滚打很多年的“老江湖”中年演员)如于月仙、郑昊等人。这些人的演艺经历非常丰富。他们的表演是有厚度的,有极强的个人色彩。但不一定老演员都是完美的。他们往往会面临“用力过猛”或是只擅长于某一固定的剧种或是表演形式。节目组让他们承担着中和前两类演员人物型功能的作用,同时又让他们要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重新去突破自己,当然这样的突破是需要承担风险的(于月仙、郑昊在表演中都出现了用力过猛的情况),但这样的风险,正是节目想要制造的看点。

主持人的设定也有鲜明的人物型定位。张国立所担任的“演员推介人”即“引导者”的角色。其在这个节目的人物关系中,处在“第三方”的立场。也就说,不会和演员或者导师(媒体评审、演员指导等人)在判定表演优劣的过程中产生直接冲突,而是对矛盾冲突进行客观的调和。简单地说,张国立的人物型的重量其实和三位导师是能势均力敌的。无论是资历还是演技,他与三个导师也是能旗鼓相当的。如果把张国立去掉,让伊一来取代他的主持角色,那么整个节目就会失衡。为什么?当场上导师出现不同意见、发生矛盾;导师/媒体评审对演员的评论过于极端或者偏颇,“演员推介人”都要站出来,进行令人信服的调和。例如,在欧阳娜娜和郑昊合作演出《我的父亲母亲》的时候,就有媒体评审团成员说郑昊抢戏,是戏霸。作为演员推介人、场上的第三方,一定是要站出来维护演员的。张国立可以站出来说:这是剧本问题而不是演员的问题。但以伊一的资历和话语权显然是无法做到的。

相较于张国立的引导者、调和者的人物定位,伊一的人物型是“隐形”主持人。以“侧幕”主持人的身份出现,特点是出场率低、语言平实,功能是欣赏演员的表演。她的节目功能是:广告宣传。当获胜队伍产生时,伊一的台词是:演员一秒入戏,2000万看清演技,OPPO晋级时刻,恭喜xx导师队伍获胜。伊一的存在和出现,破坏了整个节目的流畅度和仪式感,会瞬间让人出戏。并且伊一和张国立并没有形成主持群,所以不能优化节目的进程,反而显得格格不入。

在第一季的节目中,媒体评审团的人物功能被弱化,并没有对节目起到特别强的推动作用。媒体评审团只发挥了简单的引导和介绍功能,但这样的功能定位只存在于节目的表面,节目只是借助媒体评审增强节目的含金量、权威性和影响力,并没有让他们真正地参与到节目的规划和安排中来,并且其功能与导师和推介人的功能有所重复。

显然人设不同,表演的功能是不同的,面临各种选择时呈现出来的反应也是不同的。

二、危机感

“危机”也就是节目中人物所遭受的压力、产生的矛盾冲突、面临的各种选择。节目的“竞争机制”使得这样的危机存在于下面的四大类关系之中:一是挑战演员与挑战演员之间的冲突;二是挑战演员与导师之间的碰撞;三是导师与导师之间的矛盾;四是挑战演员自我内心的压力。

首先看第一个,刘芸和黄璐的竞演中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危机是:黄璐少说了一段词导致刘芸被批评演出节奏不对。这场演员间的危机效果是:刘芸在舞台上质问黄璐为什么少说一段词,并无奈地向导师诉说自己的问题。然后再通过演员与演员之间的冲突,延展到导师看到冲突后的反应,于是形成了导师与演员之间的碰撞。刘芸直言直语、崩溃大哭的表现,让导师觉得她作为演员还不够成熟,没有办法掌控好很多表演的突发事故。但正由于她的坦率、直白,导师们又觉得她有潜力,可以打磨。通过这样的冲突矛盾,所表现出的危机感是有效的。

再来看导师与导师之间的矛盾如何表现。在郑爽的演出中,刘烨觉得郑爽需要鼓励,于是说她演得好,但章子怡却对此持相反意见。在这样的冲突面前,他们选择进行了一场争论,最后以“表演”的形式收场。对于于月仙的表演,导师们也是出现了看法上的矛盾。

刘烨:于月仙整个人都在状态里,特别有定力。

章子怡:我今天又认识了一个叫于月仙的老师……其实您的一个转身就已经在角色里了。我相信这是一个职业演员必备的一个修养。

宋丹丹:没有控制好你的痛苦。好演员是要培养审美的,艺术还要有高级一点的情绪。

显然在这里,导师们的看法和评价是有对抗性的。

挑战演员内心的压力这一部分更多地会在排练准备视频里通过人物采访的形式显示出来,一般来说都是演员对自己表演的担心、觉得自己会演不好等等。这样的压力给节目制造了很强的悬念,能够提升节目剧情反转后所带来的可看性。

除了真人秀节目该有的有效危机之外,节目中也有很多无效危机,例如曾舜晞把角色卡藏起来,骗马可说,马可要演一个女性角色。显然这样的危机,在节目中的整个构建中显得赘述、无关紧要,而且僵硬、尴尬。

三、整体性

影视剧展演注重人物表演细节的处理,舞台演出注重人物关系、台词运用。《演员的诞生》将两种不同的表演形式组合在一起,使得节目在“表演”上的考察展现力度增强,并且使表演在整体性上更具有说服力。该节目所选的表演剧目大多为致敬经典,并且很大一部分是坐镇导师的作品,使得节目整体的融合度很高,很容易与观众达成情感上的共鸣,引人入境。

但该节目在演、评的比重上有所失衡。节目的关注点更多的是在导师身上,而不是在演员身上。三位导师都表现出个性张扬的一面,充分表现自我特征,对选手的爱憎情感表达更为直白。这样就削弱了挑战演员的性格、内心想法的展现。我们发现,成功和失败的选手几乎没有什么情感的特别展现。竞演成功的演员的基本情绪是:非常庆幸能和“殿堂级”的导师合作。竞演失败的演员的基本情绪是:自己还不够好,在表演上需要继续努力。于是产生的结果就是:导师们个性张扬、各抒己见的精彩纷呈下,是挑战演员们的乏味表现。这样整个节目表演效果的平衡感就没有了。

在后期剪辑方面,该节目缺少逻辑性和连贯性。每一期的结构不够完整,没有将每个部分的节目内容合理完整地规制和安排好。不完整的节目很难让观众与之达成“移情效果”。该节目需要有效编排叙事节奏;适当地使用延宕效果,制造紧张气氛将矛盾冲突表现出来;营造真人秀节目亮点,增加节目可看性和感染力。在剪辑上,该节目还是要脚踏实地,不能一味跟着热点话题进行有侧重点的剪辑,而是要从节目的本质和整体出发,表现出该节目所要表达的最核心的东西。

另外,该节目的广告宣传非常影响节目的整体性表达。节目中时不时地就来一句:OPPO R11照亮你的美。在导师章子怡选择的时候,伊一进来穿插了一句广告词:您的选择很年轻,就像我们OPPO的选择一样。在很多场景里,该节目的广告宣传都显得非常突兀、不和谐。真人秀要满足受众对于真实性和娱乐性的双重需求,营销过度会影响节目的收视效果和影响力,导致节目真实性的丧失和受众信任度的降低。该节目需要重新设计广告的形式,更加巧妙地将其与节目内容本身融为一体。

四、结语

很多人都在呼吁《演员的诞生》需要回归演技,但忽略了其作为真人秀的结构性缺失和功能上的不完整。导师强势的人设掩盖了“演员诞生”的内核;节目版块内容衔接不够流畅;节目制造的不可控性和效果不够自然等种种问题,显示着《演员的诞生》这一节目略显稚嫩,不够成熟。但作为“演技类节目”的先锋,该节目有很强的可塑性,我们应对其发展保持理性的期待。

[1]丹纳(法).艺术与哲学[M].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394.

猜你喜欢

刘烨郑爽娜娜
娜娜的小羊
陈娜娜作品
考试之后
母与子
『制服』CP
郑爽
热搜体质的郑爽
刘烨作品
刘烨:不断挑战自己
请领导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