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移动互联时代的社会交往行为特征
2018-02-22刘亚楠
刘亚楠
(北京印刷学院,北京 102600)
一、用户的工作及私人界限不再清晰
新技术不断发展,网络普及率逐年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各个社群中,各类社群APP长时间紧紧抓住用户的身和心。尼尔森在进行2016媒体大调查后列出如下数据:在台湾地区,社交媒体“Line”的用户共有1700万人。这些用户使用“Line”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种:首先是和家人、朋友传讯息或通话,此部分比例高达94%;其次是用来与同事讨论或联系工作,比例为71%;获取商品信息或优惠通知、阅读新闻或新资讯以及观看影片的比例则分别为34%、32%及28%。可见,Line不仅是家人之间沟通和联系的桥梁,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工作联络工具。与此情况相同的还有QQ、微信,这两个社交媒体平台除了提供基本的聊天功能,还可以通过创建群聊来发布公告与分享文件。微博则完全没有工作和私人界限。通过微博,用户可以关注自己喜欢的明星、朋友以及其他个人或机构,并实时了解被关注者的动态。明星也可以通过微博发布消息,分享自己的生活或者是进行工作宣传。
移动互联时代,用户在使用社群媒体的过程中已经模糊了工作和私人的界限。除部分大型公司有自己内部联络软件,政府部门、大部分事业单位以及中小型企业都是通过社交媒体建立工作联系。
二、民众隐私泄露风险增加
1967年,斯坦利·米尔格兰姆提出了六度空间理论。他认为,一个人和任何一个陌生人相识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6个,那时还没有互联网。而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各种社交媒体的崛起,6人的间隔也大大缩减,用户甚至直接就可以和他们不认识却又想认识的人联系。粉丝可以通过微博和偶像对话,作者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和读者互动。但是,随着陌生人之间距离的不断缩短,用户的隐私也越来越不受保护。
以经常登上微博热搜榜的明星出轨事件为例,家庭成员出轨本来是一个家庭内部的事情,但是基于多数人的“偷窥心理”,所以许多娱乐记者就会去跟拍、偷拍名人的私生活,再爆料至社交媒体,以满足特定群体的需求,并获取更多的关注。目前,微博上仍存在许多未经被拍摄者同意就上传的视频,这种行为使民众隐私被泄露的风险大大增加。
三、催生了分享型经济
亚历克·罗斯认为,分享式经济是促使事事皆可成市场、人人皆可为创业家的方式。[1]综观微信,其最吸引人的地方并不是熟人社交,而是在通信这一刚需下,包括种类繁多的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即是催生分享型经济的基础。
以公众号“黎贝卡的异想世界”为例,其推送文章的浏览量始终保持在10万以上。最初,黎贝卡的本意是写一篇分享丝巾系法的文章以回答网友们的反复提问,但是由于分享的内容实用,网友们纷纷转发。从此,她坚持在公众号中分享购物、搭配的心得。而三年来,其粉丝在看过分享的内容后表现出来的强大购买力使其成为广告商最想合作的时尚订阅号之一。搜狐时尚频道专门发布过一篇题为《黎贝卡做了什么让45万人都跟着她买买买?》的文章分析该订阅号的吸引力所在。黎贝卡除了拥有出色的时尚感,更重要的是她顺应了移动互联时代的自媒体潮流,把握住了自媒体创造价值的脉搏。无疑,由“黎贝卡的异想世界”催生出来的市场就是分享式经济的真实写照。
四、社会互动更加即时
2016年被称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近两年来,直播平台呈现井喷式发展。截至2016年6月,用户规模达到3.25亿,占网民总体的45.8%。[2]通过直播,直播者可以和关注者进行即时分享与互动,比如观看者可以给直播者送花、送礼物以及评论等等,而直播者也可以即时回复与评论,二者之间能够产生一种面对面互动的真实感。直播平台不仅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与组织的交往方式,使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不需要出门就可以进行社会交往。
五、语言障碍将逐渐减小
亚历克·罗斯在《未来产业》一书中提到:未来十年,大数据可以办到的事情之一,是让本书每一位读者都能用数十种不同语言沟通,消除谈话时的语言障碍。[1]20世纪时,人们出国还需要带一本外语词典,和外国人说话还需要翻词典找单词、组织语言。而现在,一款翻译APP即可瞬间完成翻译,而用户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和稳定的网络。根据亚历克·罗斯的分析,未来大量资料将汇集于翻译软件中,当人们需要的时候,翻译程式就会自行运算,调动大量数据,并瞬间呈现翻译完成的内容。依赖于数据量的指数型增长,语言不通将不再是社会交往的障碍。
六、社交媒体进一步融合
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更迭与发展,许多APP可以用微博、微信等账号直接登录,如扇贝、百词斩、开心消消乐都可以用微博账号直接登录,登录后,微博好友可以直接在各个APP中实现对话。QQ、微信、微博、豆瓣等社交媒体平台实现了跨媒体平台的内容分享与融合,原来独立存在的社交媒体平台实现了互联互通,同时实现了平台间用户的引流。这种跨行业领域的联盟不仅有利于商家跨界整合资源、实现联动,同时有助于促使人际交往平台更加多元化。
在移动互联时代,网络为用户搭建了一个迅速获取与传播信息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用户之间可以互联互通,社交媒体之间可以实现融合,跨行业领域之间可以形成联动。用户在社交媒体和跨行业领域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也不断适应甚至创造新的社交行为模式。本文仅在观察、思考与访谈的基础上浅析移动互联时代社会交往行为的特点,未来世界变幻莫测,新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带给这个世界无限的可能。但古语有云:“万变不离其宗。”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牢牢把握住互联网这个基石的重要性。
[1]亚历克·罗斯.未来产业[M].齐若兰,译.台北:远见天下文化,2016:120,200.
[2]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