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重塑纸媒书画版的意义与路径

2018-02-22孙雨晨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中国书画书画作品书画艺术

孙雨晨

(江西理工大学 外语外贸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报纸书画版以书画的语言来筹划报纸的版面,达到版式与内容的高度融合,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契合读图时代,非艺术类纸媒精心办好书画版就格外有意义。当下,文化艺术类报纸普遍开辟专栏、专版,以不同的方式介绍书画作品,吸引着广大的中国画爱好者和专业人士。除此之外,非艺术类纸媒也大都开办了书画周刊或专刊,以不同的风格和侧重点刊载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书画作品及专业学术研讨文章。书画版既满足了受众阅读的需求,也传承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事实证明,唯有锐意创新采编理念,报纸书画版之树才会枝繁叶茂、永远常青。

一、纸媒书画版蕴含的意义

书画版具有现实的教化意义。一是书画艺术能够反映创作者的道德境界和艺术境界。可以说,在创作书画作品的过程中,对诗词名言的书写、花草鱼虫的描绘,反映了创作者的自身感悟和教化指向。二是书画作品本身具备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文化底蕴,能够提升大众的文化水准。中国书画以形象生动、色彩耀眼的本体特征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当前,中国书画作品蔚为大观,书画艺术广泛而深入地改变着民众的认知和行为。事实上,单位的庆祝节日书画展览、系统的纪念活动书画大赛、官方的逐年书画大展、民间的喜庆书画比赛等,无不体现了纸媒书画版提升大众审美水平的归旨。

书画版具有文化传承的意义。中国书画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符号,书画创作反映的是我国历代书画家在努力提高笔墨技巧的同时,追求品德、学识、修养的文化价值取向。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书画版未来的发展方向要达到大美术的标准,呈现出完善的美术文明生态。立足于中国书画艺术,深入挖掘书画艺术的文化内涵,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一些有创意的书画比赛活动,依托报纸平台的传播,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体现书画版阅读价值和收藏价值的有效途径。

书画版具有承载历史使命的意义。应该看到,“中国书画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表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办好书画版不仅是专业报的责任,而且也应融入传统媒体的预想办报理念。增设书画版,有助于强化报纸倾向中国美术的中国性、民族性,强化中国文化的自主性与自觉性”。[1]书画报道承载的历史使命是不言而喻的。实际上,纸媒在发挥新闻性与舆论引导作用的同时,所作的文化艺术报道也带有责任心与使命感,因而书画版在引领市民的美术鉴赏、引领书画艺术的审美标准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做好一张报纸,最重要的当然是要发挥其舆论引导力和公信力;而报纸的书画版必须体现出厚重的历史特质,守护好中华文化。

二、纸媒书画版的定位风格

首先要立足书画版的大众化风格,更“接地气”。目前,有的报纸书画版专刊为一周四个版,如《文汇报》的“中国书画”;有的是每周一版,如《大众日报》的“大众书画”专刊,《光明日报》的文化周末“艺萃”;有的则是不定期地设在日报的第四版或末版。不管书画版的版面有多少,都表明报纸对书画内容的重视。大众化之路是书画发展的基础。书画版必须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紧密相连,要有众多的参与者,要有不同层次的书画作品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艺术即生活。要实现书画艺术的普及和推广,传统媒体必须利用自身的优势,致力于书画艺术的大众化和全球化传播,将自己塑造成“让艺术贴近大众”的重要平台,引领书画艺术走向平民化、大众化,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诚如美学学者蒋勋所言:“传统文化是活着的文化,不但活着,而且不能只活在学者专家身上,必须活在众人百姓之中。”[2]

其次是书画版要坚守传统文化价值,更具文化味。近些年来,从引发全民背古诗热潮的《中国诗词大会》,到以读信形式带给人们全新感受的《见字如面》,再到“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的《朗读者》,一些制作精良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引发了观众的热烈追捧。文艺类电视综艺节目的火爆,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但同时也给纸媒一个启示:文化类综艺节目受欢迎反映了当下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文化缺失的问题。电视有电视的优势,报纸有报纸的优势。纸媒书画版理应积极跟进,借鉴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经验,多搞一些文化活动,凸显文化取向,以全新的架构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比如,可以结合汉字、诗词、古文、名言警句等经典开展书写大赛,也可以搞题画诗大赛,激发人们重视书画、热爱书画、从事书画的热情。再比如,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可以针对老年群体喜欢书画的特殊性,在传统纸媒的基础上创建新兴媒体等新型书画传播途径,让这些新载体和通道为老年书画家所用,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互动。

三、重塑报纸书画版的路径

(一)书画版要有丰富多变的形式感

目前报纸书画版普遍比较单一,一般是书画作品附简单介绍书画家的文字,在形式上不够新颖,在内容上缺乏深度。一份优秀的报纸,不仅要在书画宣传内容上有很好的思想指导性,同时也要在表现形式上有良好的可视性,这就需要报纸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除图、文外,版面还有标题、刊头、线条、装饰、字体、色彩、底纹、专栏等主要元素通过编辑按一定的条理、主题或一定的顺序有机搭配、组合、编排在版面空间中,构成整体,形成鲜活的报纸版面语言,向读者传递着编者要表达的意图。”[3]版面要美观多变,必须多一点“自选动作”。多元化的形式让报道在纸媒中的呈现方式别具一格,表达更加精彩,更能提升吸引力。例如,《文汇报》近期对书画专刊进行了改版。正如编辑在“编者按”中所昭示的:改版后的“中国书画”专刊每周四个版面,以中国书画为原点,以开阔的视野,高质量的报道、文章和图片,传播中华优秀的书画传统和创新成果,关注美术领域丰富多彩的样式,追踪艺坛热点、动态和话题,力求向读者推荐美术界的老中青优秀艺术家及其佳作。

(二)书画版要增强可读性和趣味性

美术编辑在视觉设计上不能一味追求用视觉冲击力来吸引读者,要更重视读者的阅读感受。说到底,报纸吸引读者订阅的决定性因素还是内容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没有高质量、高品位的内容,就无法获得读者对报纸品牌的认同。鉴于此,现阶段书画专刊应从以下几个方向发力:增加书画新闻资讯,及时、全面地报道书画最新动态;优化副刊板块,刊发书画家的随笔散文,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开辟批评板块,就书画进行艺术评论,体现学术肌理,激活思想;办好书画作品板块,刊发优秀书画作品。构建四大板块的完整体系,有机勾连,重心在于对热点问题的关注,有助于引领一种思潮,带给人们一种视觉冲击力,从而产生叠加效应。实践证明,有个性、有特色、有深度的书画报道才是提高报纸的权威性和可读性,实现作为传统媒体应有的宣传效果的正确选择。

(三)书画版要做新闻的延伸

中国记协副主席、解放军报社社长张世刚曾经说过:“如同报纸的理论版代表报纸的理论水平,报纸的副刊反映报纸的文化品位。”书画版是副刊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书画版基本上是“来稿照登”,缺乏策划,特别是没有围绕当地中心工作选素材、找作者、找题目,造成文化副刊与新闻报道、地方建设的脱节。报纸是新闻纸,副刊也不例外,副刊应该成为新闻版的延伸,其实很多不能用消息、通讯等体裁表达的内容,都可以用书画等艺术手段来表达。由此观之,书画编辑应紧紧把握当地发展的时代脉搏,针对一些重大问题,用报纸的影响力组织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树立品牌,着力吸引读者参与,使书画版真正成为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炉的艺术园地。

(四)书画版要减少商业气息

传承民族文化经典,弘扬书法艺术是传媒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眼下颇为人诟病的是,某些报纸书画版是报纸增加收入的一个来源,也就是说,书画版近乎流入“软广告”。这样制作出来的版面,不仅很容易制造“大师”的泡沫,到处是“著名书法家”,而且也充斥着商业气息。过度商业化,会使书画艺术逐步丧失传统文化的原汁原味,及其原有的意义和价值。应当认识到,市场性的因素如果仅仅是依靠一些广告版面,不仅非常单一,而且也靠不住,新的市场性理应体现在报纸品牌的高端定位上。书画版首先要强调社会效益,在追求市场效益的同时,也要和市场保持一定的距离,确保书画版的历史文化价值,尽可能保持报纸的文化品位,减少或弱化商业气息。

四、结语

书画版在传统媒体中的分量越来越突出。全媒体时代,面对媒体格局和媒介生态环境的深刻变化,传统媒体应该转变观念,采取有效措施,创新书画专刊的版式风格,进一步打造书画版品牌,提升书画版的美誉度和信用度。总而言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任务,需要大众媒体长期的责任担当。期待更多的纸媒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综合性的理论研讨和具体实践,从中国的美术遗产中汲取能量和营养,积累突破,实现风格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塑造“大美”之风的书画版范式,为更好地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激发其时代活力发挥引领作用。

[1]于雁宾.简谈中国书画传承的社会意义[N].吉林日报,2014-08-14.

[2]蒋勋.中国美术史[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8:3.

[3]李可可.报纸书画版形式感的重要性[J].青年记者,2016(29):41.

猜你喜欢

中国书画书画作品书画艺术
郭彤:中国书画拍卖将更加精品化
《中国书画》征订
减量提质:2019年春拍中国书画精品导览
中国书画大赛
唐寅书画艺术问题浅说(之四)
李小宁 书画艺术
郭群书画艺术
河北省书画艺术研究院2015年会胜利召开
少儿书画作品8幅
书画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