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视域下电视民生类新闻的创新发展研究

2018-02-22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视域民生媒介

邵 猛

(石家庄广播电视台,河北 石家庄 050051)

电视民生类新闻直接关系着社会大众的生活,是社会大众重要的信息来源。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民生类新闻面临着时效性增强、受众互动、题材广泛等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技术缺陷、传播模式不完善、运营模式滞后等挑战。针对这种情况,我国相关部门积极探索电视民生类新闻的发展趋势和创新发展方法。研究媒介融合视域下电视民生类新闻创新发展,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电视民生类新闻质量,而且对电视民生类新闻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有着直接意义。

一、媒介融合视域下电视民生类新闻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新闻选题来源比较广泛

在媒介融合视域下,电视民生类新闻的选题来源更加广泛,电视民生类新闻不仅可以从传统民生角度选题,还可以从群众的衣、食、住、行等具体方面来选题。不过,民生新闻要具备大局观念和整体意识,从百姓的日常生活入手,为观众展示真实的生活和故事。并且,民生新闻要让百姓发声,报道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人和故事。另外,在媒介融合视域下,电视民生新闻可以利用微信、手机、微博等平台中的民生信息,拓宽了民生新闻的选题范围。

(二)新闻传播方式多种多样

媒介融合视域下的电视民生类新闻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传统的电视传播已经不适应媒介融合的发展。具体来讲,人们的信息来源不再局限于电视新闻,人们可以从手机、电脑等终端获取新闻。因此,在媒介融合视域下,电视民生类新闻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贴吧、电视等多种方式传播。

(三)新闻时效性增强

在媒介融合视域下,电视民生类新闻的时效性极大地增强,这是因为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使人们可以将自己的生活记录下来并发送到网络平台中,人们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中及时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民生新闻可以引入人们发布到网络中的信息来展示民生百态,进而有效增强民生新闻的时效性。

(四)新闻受众互动

在媒介融合视域下,新闻从业者已经从信息宣传的角色转变为信息供给的角色,受众可以对民生新闻进行共享传播,也可以通过网络讨论民生新闻。并且,新闻受众还可以就新闻内容与新闻发布者互动交流,发表自己对民生新闻的看法。在这一过程中,受众不仅是民生新闻的接收者,同时也扮演着民生新闻的传播者和反馈者。

二、媒介融合视域下电视民生类新闻面临的挑战

(一)技术缺陷

在媒介融合视域下,电视民生类新闻存在较大的技术缺陷。电视民生类新闻在媒介融合视域下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具体来讲,电视新闻需要经过生产、传播、信息传输、新闻接收这四个环节。而这四个环节需要模拟技术和数字转换,对技术的依赖性较强,需要相关单位加强技术创新,积极优化信息传播技术。然而,现阶段,有些电视民生类新闻缺乏对技术的重视,忽视了技术创新,信息传播技术水平滞后,不适应媒介融合视域下民生类新闻发展的技术要求。

(二)传播模式不完善

在传统新闻传播过程中,国家话语权对电视新闻内容起着主导作用。而在媒介融合视域下,每个人都可以在电视民生新闻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网络中宣传自己的观点。这就要求电视新闻改变传统的传播模式,积极适应网络的发展,采用网络化的传播模式。然而,有些电视新闻一味迎合受众的信息需求导致民生类新闻过度娱乐化,违背了民生类新闻的原则,大大降低了民生类新闻的可信度。针对这种情况,电视民生类新闻需要根据媒介融合的发展积极完善传播模式,将传统传播模式与网络传播模式相结合,优化电视民生类新闻的传播。

(三)运营模式滞后

传统的运营模式难以为电视民生类新闻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媒介融合能够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扩大电视民生类新闻的发展空间。媒介融合需要电视台不断更新运营模式和运营理念。具体来讲,新媒体的发展给电视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电视媒体在媒介融合视域下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减弱。而新媒体不断争夺电视媒体的广告资源,传统的电视媒体运营已经无法适应媒介融合的发展。然而,很多电视民生类新闻仍采用传统的运营模式,忽视了媒介融合与新媒体带来的冲击,运营模式滞后。

三、媒介融合视域下电视民生类新闻的发展趋势

(一)内容发展趋势

媒介融合视域下,电视民生类新闻内容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电视台都选择生活化、本土化的民生信息来制作民生类新闻,希望解决人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而,由于电视民生类新闻的恶性竞争,很多电视民生类新闻内容呈现出同质化、浅表化和碎片化的问题。有些电视台为了迎合受众需求而延长新闻时间,为受众展示民生问题的琐碎细节,忽视了民生新闻的质量。针对这些问题,电视民生类新闻在媒介融合视域下应积极完善电视民生类新闻内容,积极从网络平台挖掘民生信息资源,展示真实的民生新闻,深入分析民生问题,为百姓解决问题。并且,民生类新闻可以利用网络提高网民的参与程度,在民生新闻制作过程中收集网民的态度和意见,将网民态度和网民意见融入民生类新闻中,丰富民生类新闻素材,使民生类新闻能够真正传达百姓的心声。

(二)媒介市场传播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媒介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在媒介融合视域下,媒介竞争十分激烈。具体来讲,媒介竞争不仅包括同质媒介竞争和异质媒介竞争。电视台之间的竞争、报纸之间的竞争属于同质媒介竞争,电视与网络、电视与广播之间的竞争属于异质媒介竞争。而从地域方面来讲,媒介市场竞争包括全国性竞争、地域性竞争和全球性竞争。电视民生类新闻的发展需要适应媒介竞争,并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探索生存与发展方法,不断增强民生类新闻的竞争力。另外,在媒介融合视域下,电视媒体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强势传播地位面临着巨大威胁,新媒体传播极大地动摇了电视媒体的地位。并且,在新媒介融合视域下,电视媒体在人们生活中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在传统媒体时代,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电视,电视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而在媒介融合视域下,人们可以通过电话、手机、电脑等获取信息,电视已经成为人们的娱乐休闲工具。在这种情况下,电视民生类新闻在媒介中的竞争力大大下降。最后,在媒介融合视域下,电视民生类新闻的定位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传统的“受众本位”已经无法适应媒介融合的发展,“用户本位”成为电视民生类新闻的重要指导思想,电视民生新闻需要从用户需求入手,根据用户需求和用户的生活,为用户提供真实的新闻,使用户成为电视民生新闻的参与者与反馈者。

(三)功能变化趋势

在媒介融合视域下,电视民生类新闻的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功能大大增强。具体来讲,电视民生类新闻的政治功能十分突出,民生类新闻可以通过百姓生活展示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并监督纠正不良的社会风气,为民主监督和民主参与提供了平台,人们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实现对国家政治的监督,促进政治民主化发展。并且,在媒介融合视域下,民生类新闻的经济功能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民生类新闻成为一种营利性产品,具有一定的经济功能。例如,民生类新闻可以宣传百姓的实用物品,促进相关产品的销售。另外,在媒介融合视域下,电视民生类新闻还具有本地服务功能、娱乐消遣功能、聚焦功能、协调公众功能等,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便利。

四、媒介融合视域下电视民生类新闻创新发展的策略

(一)打造多媒体矩阵

在媒介融合视域下,电视民生类新闻创新发展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打造多媒体矩阵,改变传统的新闻发展理念。为此,电视民生类新闻应大力发展新媒体,重视新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拓宽新媒体新闻传播渠道,开设官方微信和官方微博,通过新媒体途径传播民生类新闻。具体来讲,可以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预告电视民生类新闻,引起受众的好奇心。并且,新媒体传播渠道可以接收来自受众的新闻线索,丰富民生新闻内容。同时,新媒体传播渠道能够实现与新闻受众的互动,了解新闻受众的信息需求,获取新闻受众的信息反馈。另外,电视民生类新闻应重视本地人民的生活,从本地生活入手,做好本土化的电视民生类新闻,使电视民生类新闻能够更好地为本地人民服务。最后,电视民生类新闻传播需要强化不同媒介之间的合作与互动,通过多种媒介渠道进行新闻传播。

(二)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媒介融合视域下,电视民生类新闻创新发展要重视互联网市场对新闻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市场竞争力,抢占网络市场。为此,电视民生类新闻单位应重视手机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优势,充分认识到手机媒体在民生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便携性、互动性等优势,积极为用户提供碎片化的民生新闻,使手机用户能够利用零碎时间获取最新的民生新闻。

(三)强化服务意识

在媒介融合视域下,用户黏性决定于用户的服务体验。因此,电视民生类新闻应积极强化服务意识,优化用户服务体验。为此,电视民生类新闻应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开展网络互动和网络服务,及时回复用户的留言,与用户互动,了解用户对民生新闻的需求。电视民生类新闻应积极优化用户体验,使用户参与到民生新闻中,在新闻中表达用户的意愿和用户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同时,电视民生类新闻应重视与用户的沟通,强调用户本位,将用户需求作为行动指导,积极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新闻信息服务。另外,电视民生类新闻应积极优化新闻传播评估体系,将新闻的点击量、新闻热门度、新闻影响力纳入新闻传播评估系统,增强民生类新闻评估的全面性与合理性。

(四)完善伦理法规

在媒介融合视域下,电视民生类新闻的发展离不开伦理和法规的制约。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完善电视民生类新闻伦理与法规,增强电视民生类新闻传播的规范性。具体来讲,在媒介融合视域下,电视民生类新闻传播应遵循大众传媒新闻评价标准,确保正确的新闻价值观、真实权威的新闻内容,增强电视类新闻的公信力。并且,电视民生类新闻应重视对正确价值观的宣传,向社会大众传递正能量,引导人们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同时,电视民生类新闻应积极打造健康的媒介生态环境,坚持传播绿色的新闻内容,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造假或夸大事实,保证真实健康的民生新闻。另外,我国应积极响应媒介融合视域下的关于信息传播的法律规定,严厉制裁电视民生类新闻中的违法现象,确保电视民生新闻在媒介融合视域下的合法性。

[1]孙云龙.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台民生新闻的转型分析[J].记者摇篮,2017(07):30-31.

[2]薛崝.电视民生新闻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创新方式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6(20):83.

[3]史竹君.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民生新闻传播策略探析——以福州电视台《新闻110晚报》为例[J].东南传播,2015(06):13-17.

猜你喜欢

视域民生媒介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