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女主剧看中国现代女性意识的崛起
——以《那年花开月正圆》为例
2018-02-22刘桂香
刘桂香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封建社会,女性受制于传统的纲常伦理与男性权威。而到了现代社会,新时期的语境又赋予了女性不同的责任与义务。尤其是这两年电视“大女主剧”层出不穷,前有《甄嬛传》《芈月传》,2017年又有《楚乔传》《秦时丽人明月心》《醉玲珑》。这些电视剧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第一,电视剧的脉络都是围绕着女主的成长而展开;第二,电视剧的类型大部分都是IP网络文改编而来;第三,都是历史剧或者玄幻剧。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第一,这类电视剧的受众是否大部分由女性构成;第二,观众热心于观看“大女主剧”又是否体现社会新面貌中女性意识的进一步崛起;第三,这类电视剧对于社会中女性地位的变化是否有着促进作用。
1 《那年花开月正圆》对于女主的角色塑造
《那年花开月正圆》是一部年代剧,以陕西省泾阳县安吴堡吴氏家族的史实为背景,讲述了清末山西女首富周莹跌宕起伏而又传奇绚烂的一生。《那年花开月正圆》不仅有传统的爱情故事,还融入了历史、战争、商业斗争等元素,结合历史,创造出了一个鲜明的女商人形象。这一部女性奋斗史突破了以往的宫斗剧、家庭伦理剧、玄幻剧等,着重描述女主周莹为了振兴吴家东院而在背后付出的努力。坚毅的奋斗历史就是最大的看点和值得深思的地方。该剧汇聚了很多当红高颜值的演员,孙俪、陈晓、何润东、任重、胡杏儿和刘佩琦等,这些演员不仅自带流量而且演技精湛,经得起观众的考验。而作为这部剧的女主——周莹,导演丁黑也是费尽心力去塑造形象,采用了多种拍摄技巧与手段,主要就是为了塑造出与以往大女主剧不同的女性形象。
该剧首先用事迹展现周莹的人生价值。导演用一种对比手法刻画出了周莹这一人物形象在各种困难面前完成的蜕变与升华。对比是塑造人物形象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变化、心理变化,只有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下才能够得到全面而透彻的突显。在电视剧刚开始的时候,周莹是出生江湖的侠女,天真可爱,但又天不怕地不怕,嚣张叛逆。最后因为冲动为少东家吴聘冲喜,进入吴家东院成为少奶奶,导演用众多近景与特写镜头来表现周莹的聪明、狡黠。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吴聘去世,甚至吴家东院认为她是不祥之身要将她赶出去,这时的周莹孑然一身,只剩下她孤零零的一个人。在这样一种人生境遇的强烈反差之下,周莹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突显无余。此时的她不再是无忧无虑、天真可爱的少女,而是丈夫死亡,被人嫌弃的寡妇。随后,大老爷被害身亡,吴家东院风雨飘零。然而,在这样艰难的处境中,周莹却毫不犹豫地扛起振兴吴家东院、替夫报仇的大旗,从而实现了她人性的蜕变与升华。
电视剧对于女主个性的变化也采用了不同的烘托手法,如在取景方面,《那年花开月正圆》的拍摄历经五省一市实地取景,撷取了东方美学的设计风格,在这样独特的东方美的意境里,关于女主的故事就这样自然地铺陈、展开。为了成功地塑造周莹这一形象,导演在细节上下足了功夫,尤其在人物的服饰和穿着上。并且,剧中的服装设计比较真实,基本都是还原了清末上层阶级真实的服饰打扮。精美的刺绣,传统的样式,古典的花色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那年花开月正圆》的服装如此原生态、自然,除了是因为投资方耗资近2亿资金外,剧组还请了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叶锦添先生作为该剧的美术指导。叶锦添先生根据不同的人物性格配以不同的颜色、花纹,暗示着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心理路程。在电视剧的开篇,从近景和特写镜头中可以看出周莹穿着简洁朴素,体现着一个江湖儿女的洒脱;在被卖入沈家后,服饰则以绿色为主,进入吴家之后颜色主要是米色和蓝色的结合,浅丽的颜色符合周莹丫鬟的身份;而周莹变成少奶奶后,服饰就越来越华丽,颜色也愈加庄重。整个影片中周莹服饰的变化,有力地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使观众看到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蜕变成一个独立自强的女强人形象。
2 女性对个人自由主义需求的膨胀
近年来,纵观各大卫视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甄嬛”之后,从2013年《陆贞传奇》,2014年《大汉贤后卫子夫》,2015年《武媚娘传奇》《芈月传》到2016年《女医明妃传》《锦绣未央》,此类剧集在2017年终于迎来了全面爆发,已播的《孤芳不自赏》《大唐荣耀》《龙珠传奇》《楚乔传》等都是大女主剧。这些女主剧的故事架构基本都是一个模式,女主由原来的小白逐步成长为事业有成、爱情丰收的强大形象,剧中所有的角色都是为了女主服务,而结局往往都是女主和男主携手走向人生巅峰。那么,为什么现在的电视剧开始采用如此的故事架构?这需要从大女主一词的由来和大女主剧的社会意义两方面来说明。
2.1 大女主一词的由来
影视剧是反映当下社会心态的一面镜子,大女主剧的大量出现无外乎是因为他们迎合了当下女性的消费心理。对比三四十年前,女性的社会地位与心理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传统社会更不必说,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属物,没有任何的人身权利与政治权利,女性被封建伦理所禁锢,遵循着三从四德的腐朽观念。
在近代社会,描述女性的词汇也大多被污化了。例如“三八”一词,在最开始的时候是形容人啰嗦、话多,但随着历史的变迁,三八一词却专门用来指示女性。而妇女这个词汇也是出现了这样的变化,妇女一词在司法解释中不过是指14岁以上的女性,而现在妇女这个词汇却隐含着年老色衰的意思。在现在商家的花式营销中,三八妇女节已然被女生节、女神节所取代,已经很少有人去关注这个节日的由来与历史。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响遍天空,到现在大女主剧的出现似乎是为了响应半个世纪前的号召。没了原本可以描绘女性美丽的词汇,新世纪的女性必须创造出新词来代表自己。随着电视剧行业的发展,女主一词开始出现,在剧中扮演最主要角色的女性形象被称为女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女性经济独立、社会地位提高,反映在电视剧中就是女性角色的重要性提高。“大”不仅仅在形态、体积上与“小”相对,还包含着敬意与尊称。曾经在影视剧中,女性的地位都很低下,男性往往是拯救者,并在剧中占据主导性,决定着剧情的走向,这在年代剧、武侠剧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2.2 大女主剧的社会意义
自从《甄嬛传》火了以后,大女主剧层出不穷。但相较于其他都是固定套路的女主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应该说是与众不同的一部。论导演,丁黑是拍过很多历史正剧的著名导演,看题材,《那年花开月正圆》脱离了以往的单纯宫廷剧、玄幻剧、现代爱情剧等,而是混合着商战、层次更深的年代剧。并且,《那年花开月正圆》似乎突破了以往女主剧的剧情,故事相当曲折,冲突不断。在吴家陷入困境后,周莹凭借着精明的头脑和坚韧的毅力在众多敌人面前杀出血路,突破了以往女性在那个时代的困囿。而且,该剧还重点描述了在清末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状态,还有该剧的社会背景,朝廷对洋务运动的打击,新青年运动的兴起。对很多历史事件,如周莹采用新式机器建造的陕西织布局,后期建立的泾阳布厂,以及庚子国难……《那年花开》有着实实在在和风云变化的故事架构。
在周莹这个角色的塑造上,也突破了以往的女主剧。周莹不仅仅有着传统女性的美丽、善良、坚毅、隐忍等一系列美好的个性,还有着自强、独立、精于商业等新时代女性所具备的新特点。在现实生活中,女性这样的需求也投射到电视剧中,受众看到女主独立自强、性格独立,仿佛在女主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虽然在周莹的成长过程中也借靠男性的力量,但是最终周莹为了实现自身的抱负,选择孑然一身,而男主沈星移也是投入了革命的浪潮中。观众在观看大女主剧满足娱乐需要的同时,也是潜移默化地学习职场竞技。所以,大女主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性在现代职场中的境遇。
3 具有真正的现代女性意识的形象的缺失
不知从何时开始,中国影视剧中解决问题全部依靠男人了。反观2003年韩国MBC出品的《大长今》,同为大女主剧,大长今的个人努力则鲜明很多。在《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前有爱护有加的吴聘,后有沈星移、赵白石等,本来才华横溢、有很强商业头脑的女主,这些优点似乎都变成了征服男人的优势。纵观所有大女主剧,真正能反映女性意识的可以看《大明宫词》,看到归亚蕾饰演的武则天气势磅礴地坐在大殿上,所有那个时代的男性主导跪在下面,臣服在这个强大的女人面前。而《大明宫词》的导演李少红,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强大女性的代表,似乎只有真正精神与财富独立的现代女性才有可能拍出代表女性意识的影视剧。
而现在所谓的大女主剧,多是观众的自我想象。女主无论多么腹黑都会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这些披着现代女性意识外衣的古代女性,不过是人们去历史化的想象。真正的性别平等,是女性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希望有朝一日,影视剧的拍摄与制作可以真实反映女性的生存状态,表达女性真实的情感生活,而不是单纯地塑造满足某些受众自我想象的光环女主。
[1]陈波,李庚.从女性视角看穿越剧中的女性人物[J].新闻世界,2013(10).
[2]祖伦.女性主义媒介研究[M].地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袁舒婕.“大女主”戏缘何热播不断[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03-08(005).
[4]路彤.“大女主”戏蹿红 内容欠缺是短板[EB/OL].(2017-08-08)[2017-12-05].http://finance.jrj.com.cn/2017/08/0813532286346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