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妇女地位作用的新定位
——基于习近平关于妇女发展问题重要论述的分析

2018-02-21李乾坤

学术交流 2018年11期
关键词:妇女总书记家庭

李乾坤,王 晶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长春 130024)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新时代、新目标为中国妇女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使命。中国妇女如何承担历史赋予的重任、贡献智慧和力量,成为党和政府乃至全社会着重思考和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国内、国际妇女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在多个场合围绕妇女发展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在全球妇女峰会上的讲话”“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蕴育着新时代妇女发展问题的丰富内涵,引发学术界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发展问题重要论述的挖掘,其主要研究成果有《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新贡献》[1]《习近平妇女观初探》[2]《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的妇女思想初探》[3]《论习近平对妇女工作的理论贡献》[4]《浅析习近平妇女观》[5]等。这些研究集中论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发展问题重要论述的思想理论来源,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新发展、现实意义等,初步勾勒出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发展问题重要论述的概貌,为相关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目前这些研究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发展问题重要论述这个“富矿”的挖掘还不够,尚显单薄,研究视角较为单一,观点零散,有待通过进一步挖掘将其上升为严密的思想体系。因此,系统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发展问题的系列讲话,进一步挖掘讲话的深刻内涵,拓宽研究视域,更为全面归纳阐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发展问题重要论述,对解决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指导新时代妇女工作更好地开展、满足广大妇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妇女在社会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马克思曾说:“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6]480妇女的伟大作用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得到了充分印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正视妇女在革命动员、革命生产、根据地或边区社会建设、后勤补给、战伤救护乃至对敌战斗中释放出的巨大能量,提出了“全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7]的重要论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根据妇女在土地改革、旧产婆改造与新接生法的推广、改造妓女、扫除文盲、婚姻法的贯彻与实施、支援抗美援朝、重大工程建设等社会运动中突出贡献,提出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重要认识。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根据妇女在计划生育工作、儿童少年工作、妇幼保健工作、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妇女就业创业、祖国统一、生态文明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妇女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支生力军”[8],“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必须有妇女这支伟大力量的广泛参与和不懈奋斗”[9]的重要观点。这些论断、认识和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对党的十八大之前各个历史时期广大妇女在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中国化阐释,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对新形势下如何定位妇女在社会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引导妇女群众共同应对新时代妇女发展的新机遇、新要求、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在社会治理中贡献女性的智慧和力量等问题作出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一些新认识。

(一)要充分发挥新时代妇女半边天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7月6日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必须根据形势和任务发展变化,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把妇女半边天作用充分发挥出来”[10]。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最高领导人第三次提“妇女的半边天作用”,每次都有各自的时代意蕴。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大妇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展现了自己顶起半边天的能力,随后在社会上首次出现“妇女半边天作用”的认识,后来得到毛泽东同志的肯定,“妇女能顶半边天”才逐渐成为社会共识。改革开放大幕开启后,广大妇女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新精神风貌顶住了政治、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带来的各种冲击,为党和国家分忧解难,努力支撑着半边天,胡锦涛据此再提“妇女半边天作用”——“当代中国妇女不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半边天’”[11]。在新时代,习近平认为广大妇女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仍然能够顶起半边天,而且将会在基层社会治理民主化、乡村振兴、妇女脱贫、创业创新、社会公益、最美家庭建设等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从而希望党和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妇联组织积极作为、想方设法挖掘广大妇女这种潜力,将妇女半边天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要充分发挥新时代妇女人才第一资源作用

习近平在2015年7月6日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还指出,“把妇女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充分发挥出来”[10]。这一新认识是习近平根据中国女性人才发展的新形势首次提出的。新时代,广大妇女不仅是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而且在受高等教育比重、参与经济管理的程度、在专业人才中的占比都在稳步提升,显然已是人才第一资源核心构成。据统计,“2016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研究生超过100万人,占全部研究生的比重首次超过一半,达50.6%,比2010年提高2.8个百分点;普通本专科女生1416万人,占52.5%,提高1.7个百分点;成人本专科女生338万人,占57.8%,提高4.6个百分点;公有制企事业单位中女性专业技术人员1480万人,比2010年增加211万人,所占比重达47.8%,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61万人,增加59.3万人,所占比重38.3%,提高3个百分点”[12]。可见,新时代女性知识人才的储备已经超过男性且在持续增长,女性技术人才的增长趋势迅猛,女性人才在新时代的治国理政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将更为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深知综合国力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于是从国家发展大计出发提出“把妇女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充分发挥”的新认识。

(三)要强化新时代妇联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妇联组织自成立以来,作为妇女群众和妇女组织的“龙头”,在引领广大妇女和会员组织紧跟党的步伐、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凝聚妇女力量建功立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13]。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妇联组织应该进一步提升在广大妇女中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部署、去开展,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广大妇女的自觉追求和实际行动”[14],在新时代社会治理中成为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的重要“杠杆”。但习近平认为妇联组织的“杠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妇女工作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四化”问题。于是,中共中央在2015年首次召开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开始着力推进群团组织改革,先在上海和重庆开展群团改革试点工作,并于2016年9月印发《全国妇联改革方案》,从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妇联组织“三性”建设的战略高度对妇联组织的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开启了妇联组织的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妇联组织通过改革创新能够强化其在推进妇女事业发展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从而凝心聚力为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重要发展目标的实现贡献女性智慧和力量。

概而言之,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在新时代的社会治理中妇女是重要的依靠力量,需要以妇联组织为桥梁和纽带引领激发广大妇女充分发挥妇女的半边天作用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妇女在社会治理中地位及作用的新认识既有思想层面的高屋建瓴,又有实践层面的精心布局,已自成体系,并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对妇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二、新时代妇女在家庭文明新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新时代家庭文明新风的培育,结合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将家庭文明新风建设与国家治理统一起来,提出了“三个注重”“四个促进”的新观点,认为“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15]基于对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深入了解及自身家庭建设的真切体会,习近平总书记深知若想顺利实现“顺应全体人民过上家庭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盼”“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促进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16]的初衷,必须发挥妇女在家庭文明新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于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在对妇联组织2104年的工作批示中、在2015年的春节团拜会上等多个场合专门对“发挥妇女独特作用培树良好家风”作出明确指示。

(一)充分发挥妇女治理家庭的独特智慧和能力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妇女则是确保这个“细胞”正向功能作用充分发挥的关键因素。私有制产生后,广大妇女“被排除于社会的生产劳动之外而只限于从事家庭的私人劳动”[6]178,治理家庭、抚育子女成为其一生的志业。时至今日,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广大妇女仍肩负着外出工作和治理家庭的双重重任。广大妇女也因此练就一番治理家庭的特殊本领并被传承下来,几千年绵延不绝,如深明大义、勤俭持家、吃苦耐劳、团结邻里等传统家庭美德。中国妇女在家国利益问题上总能看到二者的一体性,关键时刻总能深明大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所讲:“革命战争年代母亲教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先大家后小家、为大家舍小家,都体现着向上的家庭追求,体现着高尚的家国情怀。”[15]中国妇女还非常擅长“勤俭持家”,每逢灾荒饥馑广大妇女总能展现出非凡的创造能力、独特的生存智慧。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之所以能够“多难兴邦”,广大妇女在家庭中这种独特能力功不可没。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大妇女就是在“两勤”方针的指导下将“‘勤俭持家’的精神贯彻到勤俭建国、勤俭治军、勤俭办社、勤俭办企业和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各个方面”[17],开源节流,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妇女在处理家庭矛盾纠纷、维护家庭和睦方面还起着“定海神针”的作用。妇女是治理家庭的能手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就是希望广大妇女能够发挥她们在治理家庭中的这些独特智慧和能力,“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15],以家庭和睦、家庭幸福、家庭文明为重要基点推动社会和谐、民族进步、国家发展。

与此同时,仍然需要澄清——充分发挥妇女治理家庭的独特智慧和能力并不是让妇女回归家庭。妇女地位不平等的起源就是私有制产生后妇女被限定在家庭私人领域的劳动中,沦为人类再生产的“机器”,“男子的劳动就是一切,妇女的劳动是无足轻重的附属品”[6]178。因此,恩格斯认为,“妇女的解放,只有在妇女可以大量地、社会规模地参加生产,而家务劳动只占她们极少的工夫的时候,才有可能”[6]178-179。中国共产党以这一理论为指导,建立新中国后就废除了封建制度,并积极动员广大妇女走出家庭参与社会劳动,中国妇女获得了空前解放。尽管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家务劳动的社会化一时难以实现,妇女承受着家庭与工作的双重负担,但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及作用确实得到了提升。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妇女的“回家”与“被回家”对妇女家庭地位的冲击及引发的其他社会问题就是有力的反证。因此,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重视引导支持妇女的就业创业,一直致力于推动家务劳动社会化。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妇女在家庭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并不意味着让妇女回归家庭。

(二)充分发挥妇女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优势

“家教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是塑造人、培养人必不可少的一环。”[16]妇女在人类再生产中的独特作用决定了母亲较父亲在这关键一环上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更多,与孩子的交流沟通起也更为自然融洽,在培育孩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中的作用也更大。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妇女在家教中发挥这种角色优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道德品质融入家庭教育中,“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15]。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注重传统家庭美德在家庭教育中的传承,习近平家国情怀的养成就受益于母亲的言传身教。如他所述,“我从小就看我妈妈给我买的小人书《岳飞传》,有十几本,其中一本就是讲‘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很深”[15]。他多次谈及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等有关传统家庭美德的经典故事,就是要突出母亲在家教中的重要作用。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妇女在家教中的优势并不是要否认或忽视男性教育子女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同样重视男性在家教的责任和作用。2004年8月14日,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接受延安电视台《我是延安人》专访曾说:“我有一个很幸福的家庭,夫妻俩都有自己的事业,但是对家庭都是共同去建设……孩子虽然也是经常顾不上,特别是我不能帮着她写作业、辅导功课,但是还是很关心她的成长”。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的是父母双方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15]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对家教中妇女独特作用的认识是基于对男性责任和贡献的肯定,是性别平等理念下对女性特点和优长的强调。

(三)充分发挥妇女在家风形成中的独特魅力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价值取向、文化传承和精神风尚,不仅深刻地影响人的一生,而且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16]长期以来,广大妇女受文化水平、经济社会地位的限制,在良好家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即使没有被埋没也是被淡化了。历史典籍中妇女在家庭中作用的最好诠释是“贤妻良母”,侧重于家庭家教方面;家风则是以男性家长的“立言”为标志,较著名的有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处于从属地位的妇女在家风中的作用多是默默无闻的。其实,妇女在家庭、家教方面的独特作用赋予其在良好家风形成中独特魅力。

据“中国好家风万户城乡家庭大型调查”,“女性在家风传承中作用最大。在家风传承中,长辈起着重要的作用,87.0%的被调查者认为,母亲作用最大,排在第一位;其次依次是:父亲(85.7%)、爷爷(40.0%)、奶奶(37.2%)、外婆/姥姥(23.9%)、外公/姥爷(23.5%)”。[18]因此,若想使党风廉政文化形成一种社会风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民群众的行为规范,充分发挥妇女在新时代家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尤为重要。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特别强调,“要注重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这关系到家庭和睦,关系到社会和谐,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14]。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的深层的意蕴是充分发挥妇女(特别是领导干部家庭中的妇女[注]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严格要求亲属子女,过好亲情关,教育他们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明白见利忘义、贪赃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要为全社会作表率。)在家庭中的独特地位和品性优点熏陶、感染、带动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丈夫共同吸收传播党风廉政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正能量树立良好的家风,内化为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行动规范,然后再将这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带到各自工作学习生活中去,用更多健康的“社会细胞”去改造不良的“社会细胞”,至少抵消不良“社会细胞”不良影响,形成一种家庭和睦、社会和谐、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乃至社会文化,进而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助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和国家的发展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妇女在家庭文明新风建设中独特作用的认识是性别平等理念下对妇女长期以来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特点、优长及独特贡献的肯定与认可,契合了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党风廉政文化的迫切需求,是对“两勤”方针的继承和发扬,在汲取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及中华民族家国传统精华的基础上实现了创新发展。但如何在这项历时较久的系统工程中建构包容的性别文化、更好地发挥妇女的独特智慧和力量,仍需妇联组织、教育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精心协作、持续推进,以及相关研究的及时跟进。

三、新时代妇女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地位与作用

新时代,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中国也开始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拥有了更多的国际发言权。在这一历史机遇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国际场合就“和平与发展”的国际难题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展现了大国的开阔胸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和赞同。在全球妇女峰会上及其他国际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又灵活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审视妇女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一些新看法、新认识。

(一)妇女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妇女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妇女事业发展的每一步都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19]人类作为一个同呼吸共命运整体是相互依存的,“分则两害,合则两利”,激进女权主义将男女二元对立的殷鉴不远;而妇女地位的低下也未必是男性的福利,反而会制约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自国际妇女运动兴起以来,特别是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成立以来全球妇女在妇女发展、妇女参政、妇女教育、妇幼卫生保健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提升了全球妇女的整体素质,性别平等已经成为国际共识又反过来推动了全球妇女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各国妇女的生存境遇得以持续改善、国际国内地位不断提升,妇女已经成为推动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局看待妇女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并指出,“妇女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没有妇女,就没有人类,就没有社会”,“妇女事业发展的每一步都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19]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的“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包括丑的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6]480观点的继承性阐发。

(二)妇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进步的重要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妇女峰会上的讲话从两个层面讲述了全球妇女发展失衡问题。其一,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男性拥有绝对的优势,女性总体上仍处于弱势边缘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妇女峰会上对妇女国际地位作了恰当总结,“现在全球8亿贫困人口中,一半以上是妇女”;“男女权利、机会、资源分配仍然不平等,社会对妇女潜能、才干、贡献的认识仍然不充分”;“时至今日,针对妇女的各种形式歧视依然存在,虐待甚至摧残妇女的事情时有发生”。[19]其二,从地域分布来看,“环顾世界,各国各地区妇女发展水平仍然不平衡”[19],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国家与国家、国家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妇女的发展水平仍然存在很大差距:非洲一些国家妇女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中东地区一些国家的妇女饱受战争之苦;以挪威为代表的北欧一些国家妇女发展水平较高,妇女参政就业方面连美国都难以企及;美国国内不同地域、不同种族妇女发展水平差别仍较大,妇女发展的天花板效应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习近平总书记洞悉全球妇女的发展现状,明了如今全球妇女地位仍不容乐观。他就是利用全球妇女峰会这个重要平台提醒世界各国妇女发展问题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国际问题。

(三)加强妇女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推动全球妇女发展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解决妇女发展不平衡国际难题的根本途径——“推动妇女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19]。在国内层面,各国应该根据国情适时地调整国家的妇女发展战略和政策,协调国内各方力量推动妇女发展与本国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在国际层面,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度逐渐增强,俨然成为一个休戚相关的整体,积极作为的空间极大:考虑到世界范围内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现实,发达国家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要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援助”[19],但这是非常有限的;更为重要的是世界各国要秉持开放发展的理念,广泛开展妇女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相互借鉴,互帮互助,为世界各国妇女发展增能赋权。中国率先垂范,在中非、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峰会、“一带一路”等多边关系中开展了妇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2014年中欧妇女领域交流正式开启,“正在成为中欧交流合作的亮点”[20];在2015年的全球妇女峰会上中国联合国妇女署捐款1000万美元,并决定“在2015以后的5年内,中国将帮助发展中国家实施100个‘妇幼健康工程’,派遣医疗专家小组开展巡医活动;实施100个‘快乐校园工程’,向贫困女童提供就学资助,提高女童入学率;邀请3万名发展中国家妇女来华参加培训,并在当地为发展中国家培训10万名女性职业技术人员”[19],展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2018年5月17日,首届上海合作组织妇女论坛在北京举行,“为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妇女领域交流与合作创建了一个有益平台”[21]。习近平总书记希望通过妇女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在推动全球妇女事业向前发展的同时,展现中国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瞩目成就,增强各国妇女对各自发展道路相互理解和尊重,增进各国妇女的相互信任与合作,进而助推各项国际事务的顺利开展,为构建和谐包容的世界贡献女性的智慧和力量。

(四)为妇女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首先,要为妇女发展创造友好的文化环境。基于国际社会中男女发展的不平衡,习近平希望越来越多的男性参与到“他为她”的倡议中来,消除对妇女的歧视和偏见,共同努力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文化。[19]其次,要为妇女发展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因为习近平总书记发现“每当战乱和疫病来袭,妇女往往首当其冲。面对恐怖和暴力肆虐,妇女也深受其害”[19]。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国际场合一再表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态度,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在和平发展中解决分歧,展现了中国的大国气魄。

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中国妇女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对国际社会中妇女问题的深思,既肯定了妇女在国际社会中的伟大作用,又道出了妇女发展的国际隐忧,并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超越了性别、阶级、种族、宗教乃至国体政体层面的偏见,提出了切合实际的人类社会共同发展战略,重新诠释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世界各国若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妇女在国际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的准确定位对妇女发展问题给予足够重视,并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改善妇女处境的主张制定实施适宜本国的国内国际政策,全球妇女的发展将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也会因此更持久。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实践中,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新发展理念,从国内国际、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出发,在新时代社会治理、家庭文明新风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领域就妇女的地位与作用问题提出了一些新认识、新论断、新思想,并就这些新思想认识的落实做出了系统地精心设计,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妇女发展的论述。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妇女发展的论述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妇女思想精华,以宽广的视野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新境界,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为中国妇女事业乃至全球妇女事业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战略方案,是新时代广大妇女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重要遵循。

猜你喜欢

妇女总书记家庭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家庭“煮”夫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恋练有词
当代妇女的工作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