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抓实基建安全管控的综合思考和管理措施
2018-02-21国网河北电力孙章岭何晓阳何子东赵世昌
国网河北电力 孙章岭 何晓阳 何子东 赵世昌
2018年5月3日,国网公司召开基建安全事故反思教育活动启动会。启动会上,国网公司副总经理刘泽洪带领基建系统上下进行深刻反思“5·7”“5·14”分包单位较大人身伤亡事故,这种勇于直面问题和敢于正视短板的“求实”和“求是”精神正是我们国网人的“初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国网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知耻而后勇,深入剖析当前基建安全根源问题,从一线施工作业到高层决策部署,逐步确立了“标本兼治”的基本原则,出台了深化改革12项配套政策,突破性地破解多年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难题,改革性地创新了长久以来想根治而未根治的痼疾。
河北公司在国网公司“标本兼治”指导思想基础上,深刻领悟改革内涵,深入剖析安全问题,深化推进配套措施,总结提炼出安全管理要点,解析基建专业管理中的“人、机、料、法、环”深层管理要素,“治标”和“治本”双管齐下,坚持现阶段通过“勤能补拙”来“治标”,长远通过“创新管理”来“治本”,找准影响和制约当前基建管理的一些“迫切”问题,找对改进和提升今后基建管理水平的一些“掣肘”问题。在维持现有管理成效安全稳定基础上,内部深挖适宜河北基建管理的创新方法,推动改革措施全面落地见实效。
一、当前基建安全存在的问题及根源
(一)现场管理资源投入不足
基建改革配套政策的有效推进,需要合理调配资源,这就对项目管理中的人员、装备、设施、技术、费用等资源无论是量还是质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需求。
(二)核心自有施工能力不足
随着近年来电网建设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建筑市场低效益竞争的日益白热化,一些施工企业不得不依靠规模经营来积累效益,导致了自有资源的高度紧缺,从而导致基建安全质量管理失控的问题,进而为适应发展引进了大量社会资源,各类分包模式应运而生。在缺乏规范管理的分包模式下,系统施工企业通过社会零散分包企业相互依存,部分分包企业在逐步发展壮大的同时有了反制系统施工企业管理的资本,也成了系统施工企业实质发展壮大的“绑架者”,这就急需我们系统施工企业尽快恢复“核心自有施工能力”,掌握施工主动权,全面扭转基建安全质量管理被动局面。
(三)安全管理效力层层衰减
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对我们产业工人的精神追求、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的基建队伍不仅需要道德约束,更需要法律约束,还需要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要履职尽责,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把蓝图变为现实,将改革进行到底。
二、当前基建安全现状分析
基建输变电工程常年面临高度饱满的建设任务量。通过2017年系统内连续发生的“5·7”“5·14”分包单位较大人身伤亡事故,我们认识到易造成群死群伤的线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核心危险源,特别是山区组塔架线施工作业过程中,外界复杂的环境因素制约着规范的项目管理方法和流程。从施工要素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核心危险源主要集中在施工装备和受力设施的安全效力、施工技术方案可行和执行的匹配度、因个体违章产生群体伤亡隐患的积累量三大方面。
三、抓实基建安全管控的理念与措施
在国网公司12项配套政策的指引下,从“人、机、料、法、环”五大管理要素(4M1E)出发,结合输变电工程建设整体安全管控进行分析,将五大要素定义为“人”的核心要素,“机”的关键要素,“料”的基础要素,“法”的组织要素和“环”的保障要素。
上述五大管理要素在输变电工程建设中的有机融合构建成施工安全生产系统,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事故,而人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人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
针对输变电工程建设管理中“人”的核心要素进行分析,运用项目管理中的组织措施、管理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四大“纠偏措施”来逐项剖析,寻求解决上述制约安全生产的三大顽疾。
(一)组织措施
组织措施主要是针对线路工程作业层班组建设,探索和拓宽配套改革政策的落地途径。
当前施工企业线路作业层班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送变电公司作业层班组建设外部框架体系已基本建立,但内部多部门综合管理机制仍未建立,不能深入推进系统内外作业层班组机制发生“化学反应”,反映在现场作业层面就是不能实现“作业层+核心分包队伍”流畅的指挥管控模式,不能实现真正的“自行作业”,不能推动后续“分包合同”向真正“劳务用工”模式转变。
(1)转变施工项目部分包管理模式。输变电工程点多面广的客观实际,大大限制了人力资源的充分发挥。目前部分单位已经实施“业主项目集”管理模式开展建管方的监管,施工企业实际运作其实也是如此(通过人员频繁变更转场变相实施),只是没有“合法”的外衣,可以在施工招标方面,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灵活变通地更改招标管理模式,为“施工项目集”管理模式开辟合规的途径,在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同时,通过集中优势力量、配齐人员、明确任务、强化分工、薪资倾斜等一系列措施,作业层乃至其他变电和线路管理的一些问题可能会迎刃而解。
(2)允许施工联合体承包。施工联合体指的是一种由多家施工企业为承建某项工程而成立的组织机构,工程任务完成后即进行清算和解散。但施工联合体承包实施的前提是组成施工联合体的各成员单位通常是同类型企业,在生产能力、技术水平、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大致处于同一个层次,经营范围一般也没有很大的差异。这一方面有利于施工联合体的组建,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在施工过程中实行统一管理,取得较好的联合效果。通过灵活运用施工联合体承包变换出“强+强”“强+弱”“弱+弱”三种模式,来适应高水平大规模、常规难度大规模、一般施工常规建设三种不同形式的建设需求,为全面推行线路工程作业层班组建设拓宽选择渠道。在实行施工联合体承包时,仍然有可能以施工联合体作为总包施工企业,由其再寻找合适的分包施工企业的情况。
(3)做实“作业层+核心劳务分包”模式。分析当前线路工程作业层建设中作业层班组配齐“自有3人+分包7人”,自有施工能力呈现“3:7”的弱势,这就是不能实现自行施工的“硬伤”。如何尽快适应施工能力的匹配,补充作业“中坚力量”,借助核心分包商的有利平台,逐步吸纳现场作业人员中的“精英分子”,将力量转化,逐步实现施工能力“7:3”的合理配比,实质性实现了“自行施工”。这就需要施工企业制定“工匠引进”机制,建立人员信息库,通过目前市场存在的劳务派遣公司及公司“福利”引进人才,送变电建筑分公司就有个成功实例。如石西500千伏新建工程中分包队伍中的骨干人员,通过身份转换被吸纳到河北送变电工程建筑分公司成为一名总工级项目管理人员,增强了自行施工组织管理能力。部分地市公司集体企业已通过借助劳务咨询公司,公开招聘作业层班组骨干人员,招聘对象就是常年从事线路组塔架线、具备一定实际作业能力的地域内分包骨干人员,通过工资+奖金及相应稳定福利政策吸收为企业自有人员,充实施工企业自有施工力量。
(二)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主要是针对当前基建队伍施工管理能力不足,用实实在在的项目管理方法提升建设“软实力”。
基建项目管理虽然已经实施多年,但多数现场管理人员原生产“班组”管理印记较深,没有很好地提升自我项目管理能力。此外,也可能受限于工程建设过程“外协”原因,在工期要求的倒逼下,放弃了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过度地“灵活运作”,造成了“工期唯上”,影响了部分专业管理人员能力发挥。
(1)常态化开展基建抽调考。通过“以考促学”来逐步提升基建队伍人员项目管理能力素质,用排名、曝光、奖惩等手段,间接反映现场基建安全质量管理水平和问题,引起了各单位的重视。国网公司下发了手机APP抽调考软件,通过整合视频培训教材、安全调考题库,方便各级人员学习及调考。同时可在各层级管理人员中采取随机抽取人员开展基建安全调考,严格成绩考核,倒逼各级人员加强学习,使每个作业点都有更多“明白人”。下一阶段 将优化APP系统软件,并构建自动化统一平台以提高软件的适用性,继续强化基建学习型团队的建设工作。
(2)处理好进度和专业管理的关系。通过做实“先迁后建”项目建设新模式,保障合理工期,满足物理工期,使项目管理人员能够在工程建设中逐步养成规范化管理的习惯,充分发挥施工组织管理作用,从时间、空间等因素深入考虑施工组织安排,在科学施工指导下发挥项目管理的组织灵活性和管理有序性。
(3)建立责权利平衡的责任体系。施工企业“贵族化”的问题制约着人才补充和培养。管理层级的冗余度过高,施工管理权过于集中,人才晋升渠道受到“中途拦截”等问题,极大地影响现场管理人员的信心。减少施工企业中间管理层级,实行扁平化专业管理,突出直接参与现场项目层管理地位,充分赋予项目经理“参政议政”权,是实现项目经理人责权利对等的重要体现,也是对现场项目管理团队项目管理综合能力的考验,需要施工企业真正从“服务现场、服务一线”出发,做好专业指导和后勤支援,形成有力、有效的管理链条。
(4)坚持问题与数据导向检查模式。为统一归纳总结基建安全质量管理问题,形成河北公司基建安全问题的“纲”和“领”,清晰界定基建安全问题的具体归属,在错综复杂的问题表象中提炼出具体问题背后的管理问题,统一口径,重点治理,从而增强今后各类安全检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减少主观人为随意判定,将所有“管理问题”混为一谈。依据国网公司点评会(2017年6月~2018年3月)通报的典型问题、2017年基建安全典型问题、2018年复工以来检查发现的问题,从国网公司基建问题管理归类角度进行梳理,将管理问题系统地归纳为八大类,在充分考虑输变电工程施工管理特点和安全防控重点基础上,对轻重问题进行排列,统一基建问题理解标准,为今后数据分析提供基础依据。目前,河北公司每月开展安全质量责任量化考核现场督查,每月下发量化考核报告,其中报告中引入数据统计分析,找出当前各类施工现场本时段的突出安全问题,在起到整体“预警”作用的同时,进行“靶向”治理,为制定专项措施提供方向。
(三)经济措施
经济措施主要是针对当前基建管理人员积极性不够的被动履职局面,用薪酬再次分配、加大奖励力度等手段来调动现场各级管理人员“争先创优”、主动作为,逐步实现“多劳多得”的良性循环。
(1)加大薪酬倾斜力度。充分认识各行各业一线施工管理人员抛家舍业的不易,从薪酬上给予较大倾斜,并形成实质性差距,打破所谓的“大锅饭、小锅饭”,突出个人贡献,形成薪酬上的绝对梯队,以促进有志之士在“疆场”效力。
(2)提升员工的荣誉感。强化企业文化归属感,打通真实的一线人员“荣誉”渠道,增加“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荣誉的含金量,客观、公正地评判一线施工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和贡献,使员工真正有获得感和认可感。同时保障一线员工的休假权,在保证项目管理体系顺畅运转情况下,合理安排一线员工轮转调配,让每位员工都能在心理和身体上得到休息和放松,才更能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工程建设管理中。
(3)开辟奖励新思路。从施工企业(或建管、监理企业)提取工资总额的一定百分比设立基建专项奖,采用“只奖不罚”的新理念,在不触动一线群体根本利益的前提下,营造“少奖”就是“罚”的争优意识,通过梳理直接和间接关系现场“安全”的关键岗位,对未出安全事故(件)或敏感性安全问题的团队或个人,每月进行兑现,持续激励一线人员主动作为,积极履职,创先争优,从而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实现“没事多奖”和“有事少奖”的新局面。
(四)技术措施
当前基建施工技术力量弱化,特别是易造成人员伤亡的线路工程施工中组塔架线施工技术力量“经验化”“理论化”等专业技术退化,再加上自有施工机械装备不足,受力工器具更新淘汰不及时,机械设备安全工器具日常维护不到位等,使工程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在选择上受到限制,迫使采用风险因素较大的作业方式,而且施工机械及工器具自身使用上也往往成为施工安全的潜在危险源,在本该推广安全系数高、机械化水平高的技术方案上捉襟见肘,造成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机械仅靠安全监督人员进行事后管控的被动局面。
(1)组建技术攻关学习团队。针对线路工程作业中因施工方案、技术方面问题可能造成系统性安全事故的可能,组织所属施工企业成立各自的技术攻关学习小组,进而通过省公司平台联合成立“基建施工技术研究团队”,对当前急需解决的线路工程组塔、架线施工方案(根据施工机械、地形等方面重点挑选4~5个施工方案)进行研究和攻关,成熟后拓展到变电工程的脚手架、架构吊装等关键性施工方案。“基建施工技术研究团队”可在普遍性的技术审查、技术难题攻关、“下班组式”培训等方面发挥基础作用,通过不断深挖和提升技术能力水平,可作为第三方专家团队参与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形成保障基建安全的一支重要力量。
(2)搭建机械装备协同管理平台。可以采用联合公司发展部成立“集体企业施工机械装备水平领导小组”,从行政约束角度建章立制。首先,对所属施工企业施工机械装备现状进行摸底排查,查清“存货”,编制各施工企业施工机械装备承载力报告,特别是线路工程专业施工机械及受力工器具等。其次,委托第三方开展权威检测,可委托河北电科院或其他具备资质的机构,定期开展施工机械技术检测工作,对施工企业机械管理进行监管。最后,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信息跟踪管控平台,实现长期稳定的管控机制。同时也可以组建施工企业协会等内部沟通协调组织,形成资源共享合作机制。
(3)搭建省内施工机械租赁平台。以盘活资源为抓手,坚持设备自给的原则,通过盘活、自购、租赁三步走的举措,应对施工机械不足的短板。前提是以规模施工企业(省送变电公司)为主要依托,构建省内施工机械租赁平台并形成产业链。盘活就是以施工机械租赁平台为基础力量,通过对所属各施工企业机械装备进行清查摸底,建立信息化的动态调度系统,通过合理排定机械使用计划、低价租用等机制实现机械转场,提高施工机械利用率,防止因长期闲置而导致资源浪费,盘活现有机械设备资源。自购就是依托省内施工机械租赁平台,对未来几年建设任务量和当前施工机械承载力进行匹配对比,通过省公司注资、施工企业联合等方式购置一批将来亟须的专业机械设备(如牵张设备),以招标的形式进行采购。租赁就是依托省内施工机械租赁平台租赁社会上闲散的设备资源,可对接市场租赁平台,通过租赁平台实现统一租赁、调配、管理,实现特殊需求下施工机械的安全引进。
(4)科学和合理分配安全文明施工费。在安全文明施工费的应用上,注重保障从业人员生产作业条件和生活环境,鼓励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重点推进全过程机械化施工、提升施工本质安全水平和现场管控能力,特别是线路工程中组塔架线环节涉及的受力安全工器具的采购、更新和淘汰,以有效的第三方检测为根本,在充分利用前提下,加快一些关键环节小型机械及受力工器具更新,进而从根本上杜绝因管理不到位产生的事故隐患。
(5)补充培养专业机械管理人才。施工企业应明确具体管理职能部室,培养专业机械管理人员,从技术专业角度进行力量补充,源源不断地提升专业技能素质水平。
输变电建设施工活动是一个劳动密集型活动,是在特定空间进行人、财、物动态组合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施工现场,需要大量有高技术水平的劳动者,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减小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减少甚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为了保障安全生产,除了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械装备外,还必须有先进的管理方法、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高素质的劳动者。我们将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不断探索新的规律,强化现场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到实处,使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