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援疆工作在兵团的实施成效、问题及对策
2018-02-21陈江帆
陈江帆 陈 阳
(1江西省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9;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口援疆办,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要把对口援疆工作作为国家战略长期坚持”。实施对口援疆,关系党和国家战略全局,关系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对口援疆工作,1996年,中央决定开展援疆工作,从1997年开始实施,2002年,中央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纳入干部人才援疆范围。15年来,13个援疆省市、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共向兵团选派援疆干部人才3779人,2010-2016年共实施援疆项目1252个,投入援疆资金105.7亿元。党的十八大特别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新疆工作放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中来看待、来谋划、来部署,对新疆工作寄予殷切期望,先后召开了第五次、第六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对口援疆工作紧密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提出“五个必须坚持”“六个更加注重”“六个坚定不移”的要求,更加突出就业、教育、人才等重点工作,在事关新疆根本性、长远性、战略性问题上发力。各援疆省市和兵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援疆工作决策部署,密切配合,全力以赴,建立起全方位对口援疆工作新格局,为兵团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活力,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兵团对口援疆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坚持以新疆工作总目标统领对口援疆工作,促进兵团维稳戍边能力显著增强
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谋划推进对口援疆工作,把发展和稳定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做到精准发力、标本兼治。坚持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援疆工作的重要内容,重点支持团场、连队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和反恐维稳能力建设,支持兵团政法系统办案区建设、反恐维稳装备、公安视频监控技防、基层派出所、办公信息化建设办公设备、交通装备和信息化建设;支持兵团司法系统、公安系统的干部人才培训;推动兵团公安、法院、检察院与对口援疆省市建立了结对支援关系,兵团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明显增强。落实中央关于兵团向南发展战略部署,积极发挥援疆优势,重点推进兵团第一师阿拉尔洁丽雅纺织服装品牌基地、兵团第三师草湖工业园区、兵团第十四师皮墨北京工业园等园区建设,不断夯实南疆兵团师市产业发展基础,推动兵团向南发展取得新进展。
(二)坚持以产业援疆壮大兵团综合实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把产业援疆作为对口援疆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把产业援疆作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不断加强与援疆省市和中央企业的合作交流,促成了一批优势产业项目落地。兵团与中石油、中石化、国电、国投等19家央企建立合作关系,三峡集团、中广核集团、北京能源、深圳君豪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兵团。兵团第三师广东草湖200万锭纺织服装产业园首期30万锭棉纺厂等重大项目已建成投产,吸纳就业1700多人,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就业5万人。第一师阿拉尔市洁丽雅新疆品牌产业生产研发基地,一期已全线建成投产,共招收新疆籍员工3036人,其中少数民族员工1891人,少数民族用工比例达到62.3%,项目完全达产后,将吸纳上万人就业。此外,援疆省市还积极利用本身的优势资源帮助兵团发展经济,如北京市在王府井百货大楼开设“和田玉枣”专柜,推销兵团土特产品,帮助兵团土特产品免费进入各大超市。据统计,2016年兵团与19个援疆省市共实施产业援疆合作项目491个,总投资2465.4亿元,当年到位资金554亿元,占兵团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的44.8%,占兵团固定资产投资的30%以上,产业援疆为兵团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量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推动兵团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十二五”以来,对口援疆省市在兵团实施产业合作项目2540个,到位资金2490亿元,带动就业约6万人,为兵团创造利税约10多亿元,一批带动就业能力强的产业援疆项目的实施,对增强兵团综合实力、有效集聚人口、更好地发挥“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的作用贡献了力量。
(三)坚持以民生改善争取民心凝聚人心,促进各族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历史性变化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援疆工作的出发点,集中力量优先解决职工群众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2010以来,结合兵团“十件实事”惠民工程,共实施民生建设项目792个,投入援疆资金97.86亿元,90%以上的援疆资金投入到民生领域。新建保障性安居房57.4万套,近200万群众从低矮破旧的土坯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所,过上了现代文明的城市生活,一批“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优质、宜居宜业”的经典示范小区相继建成,台州新村、台州丽苑,共青团农场晋祥苑小区等成为兵团城镇化建设的标杆工程。同时,坚持对口援疆与脱贫攻坚和兴边富民相结合,将援疆项目资金向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边境团场和贫困团场倾斜,使这些团场面貌焕然一新,人均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均高于兵团平均水平。浙江省加大对少数民族团场的支持力度,在1团、托喀依乡投入援疆资金4490万元,建设中学民汉合校综合楼、中学运动场、基层组织阵地、民族特色风情街等项目,使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大为改观。河南省坚持援疆项目向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连队倾斜,集中使用“十二五”近30%的援疆资金,在少数民族比例占94%的柳树泉农场沙枣泉片区,投入援疆资金8190万元,实施了日光温室大棚、柳水源汇流工程、保障性住房、党组织阵地建设项目等,极大地改善了团场的生产生活条件。
(四)坚持以人才援疆推动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兵团发展软实力明显提升
坚持以“组团式”援疆和“六个一”即“交一个朋友、认一门亲戚、办一件实事、引一个项目、搭一座桥梁、提一条建议”活动为抓手。2010年以来,广大援疆干部累计交朋友2184人,结亲戚1677人,办实事1971件,捐赠财物8500余万元,引进项目359个,建言献策2500余条。在广东省、山西省和浙江省的示范带动下,“组团式”援疆不断深入,大连机场选派富有经验的专业团队“组团式”支援石河子机场的运营管理,创造了中国民航史上新机场投入航运最短时间的记录;山西省集中省直10所三甲医院“组团结对”援助六师医院各科室;浙江省组团支援塔里木高级中学,山东省德州市打造“微组团”援疆方式等,“组团式”援疆对加快兵团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改善民生、凝聚人心,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以来,共有2447名援疆干部到兵团工作,有63名援疆干部主动申请延长援疆时间,8名援疆干部申请留任兵团工作,62名兵团援疆干部得到提拔使用,柔性引进各类干部人才1万余人,累计培训兵团各类干部人才9万余人次。广大援疆干部始终坚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投身兵团事业,充分发挥了衔接政策、促进发展、联络合作、增进团结和宣传兵团等重要作用,援疆工作的综合效益不断增强。
(五)坚持以对口援疆为桥梁和纽带,促进民族团结和“五个认同”
着眼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建立联系互访制度,互派考察团2133个,互访人数达到2.1万人次;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大力传播中华文化,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生命如歌》《兵团记忆》《豫疆情—金色好声音》《全家福》《朝阳沟》《扎根》“屯垦业、援疆情”美术书法作品等,在北京、辽宁、河南、山西、浙江、乌鲁木齐、哈密等地产生强烈反响。《生命如歌》获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金奖;积极开展结对子、认亲戚、交朋友、手拉手活动,促进各族群众相互走动、拉近距离、加强了解、增进感情,湖北省委13位常委,带头与受援地少数民族家庭结亲结对,带动一批地县党政领导和企业负责人竞相仿效。广东省组织第三师200多名少数民族群众到东莞市务工就业。河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开展了“万名河南人游新疆、万名新疆人游河南”活动,广东省援疆前方指挥部组织策划了“百万广东人游新疆”专列等;注重舆论宣传,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兵团30座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现了兵团卫视在19个对口援疆省市免费落地,多次邀请中央和援疆省市主流媒体聚焦援疆工作,表达感恩感激、展示援疆成果、宣传兵团,江苏省援疆干部王华等一批先进典型事迹,在兵团产生广泛强烈的社会反响。
(六)在援疆工作的有力推动下,兵团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2010-2016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9%,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4.1%,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50%提高到2016年的66%,城镇和连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3.8%和13.5%,三次产业结构由 36.2∶34∶29.8 调整到 21.5∶45.5:33,兵团进入了综合维稳戍边能力显著提升的时期,进入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最大的时期。
二、兵团对口援疆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部分单位和部门存在“三重三轻”问题
一是重“输血”、轻“造血”。有的师只注重项目和资金争取,但对项目落地后带来的实效性缺乏深入研究。二是重“项目”、轻“交流”。比如有的师在项目计划安排上没有很好的听取和采纳支援省市的意见、建议,缺乏科学的论证,致使项目在计划执行中多次发生建设地址变更、建设规模反复调整等情况;有的师招投标不规范,一些需要公开招标重大项目的勘察、设计、监理都未招标等等,项目前期工作的不扎实,直接决定和影响了项目的质量水平、建设实施过程和后期的管理运营。三是重“硬件”、轻“软件”。有些师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医院综合楼和配置国内一流的大型医疗设备,硬件可谓堪称全疆一流,但是相应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跟不上,特别是缺乏掌握使用这些设备的专业技术人员,致使设备常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应。
(二)工作创新不够
如何结合援受双方实际,大胆创新,有效提高援疆工作实效上还存在差距。比如对口援疆以来,援疆省市立足兵团干部人才需求实际,派出了不少优秀干部人才,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不断加大兵团干部人才培训、交往交流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具体分解到某一团场单位、园区往往只有1~2人,仅仅靠1~2个人或几个人,没有团队作为基础,援疆干部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近年来,在兵团师市层面的一些学校、医院实施“组团式”援疆创新模式,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工作力度不大,还没有在基层团场、产业园区等领域上全面推广。
(三)充分利用援疆省市平台作用还有差距
由于东西部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文教育等方面的落差,对口援疆为兵团提供了一个学习、引进、吸收东部省市智力资源、人文资源、产业资源的大舞台,由于认识以及工作主动性不够等原因,目前在这方面还有很大潜力。比如产业援疆与互利合作、青少年手拉手活动与各层次人员往来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差距。
(四)优惠政策覆盖不到位
兵团向南发展,既是当务之急,更是战略之举。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支持南疆发展的扶持政策,但目前覆盖不全。比如农业历来是南疆主导产业,也是符合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习惯的产业,这历史传统不可能完全改变。南疆种植业比重大,农业结构不合理,需要调整优化结构,加大林果业、畜牧业比重,加快实现农业向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转变。目前国家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但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林果业、畜牧业和设施大棚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大,还没有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
(五)干部人才援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加强
援疆干部人才选派的总量,结构和方向,与受援师(市)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总体反映是对医生、教师等专业技术人才的援助力度还需加大、时间还需延长。目前,团场最急缺的医生和教师援疆时间均为一年半,计划外、柔性引进的干部人才年限有的是一年甚至半年,这对于“组团式”援疆模式的学校和医院来说,管理人员和骨干人才频频交替,极大地影响了教育和医疗质量。如老师一年半一轮换,不仅造成初一至初三、高一至高三老师中间断档,而且不利于对本地老师“传帮带”作用的发挥。
三、完善兵团对口援疆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推进产业援疆,助力兵团经济发展和群众就业
一是要加大国家有关政策跟踪落实力度。加紧与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汇报沟通,推动解决纺织服装产业政策支持延期问题,争取将南疆兵团农产品深加工、民族手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纳入国家政策资金支持范围,在电价、运费、员工培训、标准厂房建设以及财税等方面给予支持补贴。加大对兵团设施农业、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建设)支持力度,提高补助标准,支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中央财政支持的保险范围扩大到特色林果业、畜牧业、设施大棚等方面。二是是以支持产业发展带动人口集聚为目标。支持兵团产业园区建设标准化厂房、设立产业援疆扶持资金,以不断加大对南疆代管团场产业发展为重点,积极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兵团经济建设。借助对口援疆力量,搭建创业创新孵化平台,继续支持依托城镇、园区、高校、研发中心、原连队居住区等,加快发展众创空间,打造一批运行模式先进、配套设施完善、服务环境优质、影响力和带动力强的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三是要深化与中央企业和援疆省市国有企业合作。鼓励援疆省市或中央企业领办兵团辖区内的产业园区,引导援疆省市各类企业到兵团特别是到南疆兵团师市投资兴业,培育和引进援疆省市在服装、针织、民族特色制品等领域的龙头企业,鼓励发展“总部+卫星工厂”生产模式,方便当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二)充分发挥援疆干部人才作用,助力兵团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一要充分发挥援疆干部的人脉作用。把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援疆干部人才放到部门或师团重要岗位,任实职、给实权、负实责,把他们的特殊优势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二要进一步推动“组团式”创新援疆模式。兵团与广东省探索开展了“组团式”合作共建兵团第三师41团草湖镇工作,广东省从东莞市、中山市、佛山市和广东省国资委选派了20名援疆干部人才全面负责41团草湖镇经济社会发展和集聚人口工作,兵团选派了19名草湖镇干部到广东省东莞市挂职学习。积极推动“组团式”支援模式向基层团场、医院、学校和工业园区延伸,传帮带出兵团管理团队。三是延长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产业发展等领域的紧缺专业人才援疆时间,与援疆干部相同,三年一轮换,提高干部人才援疆的针对性、连续性和实效性。
(三)落实脱贫攻坚、民族团结、基层基础等重点任务,助力兵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要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目前兵团还有20个贫困团场、5.07万贫困人口。要加大援疆资金扶贫倾斜力度,继续实施教育优先扶贫工程、健康扶贫工程、保障性住房工程,加快推进“十件实事”建设,以产业扶贫为主线,在拓宽就业渠道、搭建就业创业平台、提高就业能力上持续发力,引导团场特别是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赴援疆省市转移就业。二要深入推进交往交流交融。积极组织开展兵团与援疆省市结对子、认亲戚、交朋友、手拉手以及考察团、参观团、夏令营、旅游团等群众性“三交”活动,组织兵团爱国宗教人士、基层干部群众、青少年及社会各界人士到内地参观学习,鼓励内地群众到兵团旅游交流,鼓励援疆省市有实力的重点文化企业进入兵团,把兵团的故事讲出去,把内地的先进理念、好的经验做法带到兵团来,把对口援疆工作打造成民族团结工程。三要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援疆项目要优先安排到与职工群众息息相关牵肠挂肚的住房、教育、医疗卫生、饮水安全、供热供气等领域,重点向贫困团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倾斜,优先支持团场连队党员干部学习阵地、舆论宣传阵地、群众性文体活动场所建设,支持加大团场连队党员干部、爱国宗教人士等培养培训力度,加大对基层维稳装备设施、队伍建设等支援力度,提升基层反恐维稳能力和看家本领,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深入推进兵团深化改革和向南发展,助力兵团更好地发挥特殊作用
一要扎实推进兵团深化改革。要积极学习借鉴援疆省市改革经验、发挥援疆干部人才作用,认真抓好兵团改革意见的贯彻落实,确保如期完成各项改革任务。二要深入推进兵团向南发展。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兵团向南发展是党中央做出的战略决策。加快推进兵团向南发展,推动援疆省市引导适合南疆特点、可带动就业的企业进入南疆兵团,推动中央企业支持南疆兵团产业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不断完善城镇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职能,大力推进新建扩建团场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人口集聚等重点工作,确保向南发展取得新突破。
(五)充分发挥各级宣传部门和各类新闻媒体的优势作用
制定宣传计划、开辟专题专栏,大力宣传党中央开展对口援疆工作的科学决策和重大意义,大力宣传第六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宣传2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口援疆取得的巨大成就,大力宣传对口援疆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先进事迹、先进典型,使各族群众深切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特殊关心关爱,深切感受到兄弟省市的无私援助和全国人民的倾力支持,深切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在兵团上下营造关心援疆工作、支持援疆工作、推动援疆工作顺利开展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