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在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中的渗透分析
2018-02-20藏晓鑫
藏晓鑫
摘要:中职学生在中职院校的学习过程是步入社会之前的重要学习阶段,也是全面提升自我素质培养的重要阶段。在进行中职学习之后,中职学生通过自身的特长和所学专业将进入到各个企业的岗位中去,为企业和国家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因此,中职教学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中职数学课程作为所有学科的基础课程显得更为重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中职数学课程教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和变化,“工匠精神”这个理念逐渐被各大中职院校所普及,也在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中得到实际应用。本文对“工匠精神”这个理念在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中的渗透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措施,希望对今后“工匠精神”在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工匠精神 中职数学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1-0212-02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家对人才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院校是人才输送的重要机构之一,教育相关部门对中职院校数学教学模式也越来越重视。只有一个高质量的教学体制才能为中职学生步入社会的市场竞争力提供有力保障。所以,“工匠精神”的概念引入成为中职数学教学的必然趋势,“工匠精神”的落实程度也关系到中职数学课程的质量。所以,中职院校要在中职数学课程教学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依据自身实际特点,制定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中职数学课程教学的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中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也使学生充分理解“工匠精神”的意义和作用,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都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个人价值,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栋梁。
一、我国中职数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在我国现阶段,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主要针对学生的专业性知识积累和专业技能进行教学。对于那些在中职院校中与数学联系较少的专业性学科来说,数学课程只是相当于一门选修课程,在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上,这类中职类院校并没有针对中职数学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专注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传授,这就使得中职数学课程教学水平越来越低。除此之外,中职类院校作为一个专职学校,接收的对象普遍平时学习成绩不好或者对学习兴趣不大,学校本身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求并不高,所以在中职数学课程教學上也不会投入大量的师资力量,这也就使得中职数学相关的教师和硬件软件设施都不达标,数学课程教学的质量无法得到根本保障,也从一定程度上大大打击了学生对中职数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二、“工匠精神”对中职数学课程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为了让学生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首先要求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概念进行理解。所谓“工匠精神”,就是要培育学生专注、耐心且追求完美的思想。这也正符合了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让好的习惯可以传承下去。只有让“工匠精神”与中职数学课程教学充分融合,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工匠精神”的意义和作用,也为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更加出色和优秀提供了一定的前提基础,最终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和人民做更多的贡献。所以,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不仅是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的现实需要,还是中职学生成为国家未来合格的建设者的根本保障。
三、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数学课程教学
(1)将中职数学课程与专业背景进行有效结合。之所以中职院校对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不够重视,最为关键的是中职院校学生也认为中职数学课程与自身专业性不挂钩,将中职类数学课程作为一个副课。所以,中职类院校和中职院校数学教师要通过“工匠精神”这个概念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将中职数学知识与所学专业进行有效结合,通过这种有效结合,不仅可以使中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还可以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使“工匠精神”这个概念深入到中职学生的思想中。
(2)提高中职数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是学生学习阶段的导师,中职学校要想加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就一定要提高中职学校数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比如可以聘请具有实际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执教。这样教师不仅可以教授中职学生数学课程知识,还可以向中职学生普及一些就业后的相关问题和实际经验,使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只有具备这样的素质的教师才能真正地将“工匠精神”的精髓传达给中职学生,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工匠精神”,不仅可以在数学知识学习上更加认真,也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精益求精。
(3)丰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中职数学课程教学时,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比较单一而且乏味的,根本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抵触心理。一旦这种现象出现,就算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也无济于事。因此,要想将“工匠精神”在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中进行有效渗透,一定要丰富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比如,中职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活动的形式进行数学课程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教授数学知识,还能将“工匠精神”传达给中职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还可以将“工匠精神”融入活动中,收集一些与“工匠精神”相关的资料,向学生进行讲解,从而加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4)强化“工匠精神”的体现形式。在中职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中职数学教师也可以多研究一些关于“工匠精神”或者能够渗透“工匠精神”的数学题。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数学题解答过程中锻炼合作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可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性格,也是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和锻炼。而且,这样的课题使整个数学课堂变得活跃,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也得到释放,从而也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学生感受到完成某件事情的快乐和满足以及自豪感。而“工匠精神”的意义,也是对所做事物更完美的追求。所以,这种方式是对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最好的策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也要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并且要将“工匠精神”这个概念充分融入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中。只有在中职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工匠精神”这个概念,才能从根本上使“工匠精神”这个精神更好地延续下去。不仅如此,中职院校在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上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要使学生在中职数学课程学习上得到很好的师资保障,以免失去学习兴趣。只有全方面培养中职学生,才能使中职学生在今后能为国家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也可以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宏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问题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33-37+96.
[2]王寿斌.工匠精神的理性认知与培育传承[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2):1-5.
[3]张旭刚.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战略诉求与创新转换——兼论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改革的推进策略[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3):171-176.
责任编辑: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