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新形势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8-02-20丁铂

现代交际 2018年21期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问题及对策

丁铂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每年的招生人数在持续快速增长,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也随之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完成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就业工作针对性,增加毕业生就业率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本文主要分析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指出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期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工作效率及质量,帮助学生在新形势下明确就业方向,增加就业率。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就业指导 新形势 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1-0126-02

新形势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提出新的挑战,而且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发展及稳定,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高校教育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其作用日益凸显。因此,要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者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创新工作模式,保证指导工作有序开展。本文主要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新形势下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一、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问题

(1)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团队基础薄弱。当前,我国高校负责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的执行机构是以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为主, 通常只有数名专职人员负责全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而高校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则达到数万,使就业指导工作难以有序开展,难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就业指导服务。[1]

(2)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内容比较单一。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毕业生的生源信息采集、审核、报送、派遣、就业咨询等日常工作,这些日常工作占用了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大部分时间,以至于无法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

(3)高校尚未设置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当前,在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中,几乎没有设置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仅将就业指导课当作一门选修课或者通识课安排在选修课程中,而且没有相关的就业指导教材或参考书籍,由老师随意安排课程内容及授课方式,缺乏教学目标及系统规范的课程体系,从而未引起学生的重视,打击了学生接受就业指导教育的积极性。[2]

(4)学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压力下,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及学生家长仍然存在就业观念陈旧、单一以及就业期望值过高等问题。大部分毕业学生的职业选择受父母或其他亲属的左右,在家长的指引下,学生将自己的主要就业目标定位在国考、事业单位及国企等相对较为稳定的岗位上,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参加到公务员、事业单位的考试中,每天疲于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和讲座,因此,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求职和应聘,从而与很多就业机会失之交臂。除此之外,大多数学生及家长仍然没有改变传统的就业和择业观念,只希望一毕业就能马上找到一份所谓的“铁饭碗”“高收入”“稳定”的工作,结果却总是高不成、低不就,使学生一直在找工作、换工作的路上,增加了社会的就业压力。

二、新形势下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相关策略

(1)建设专业的就业指导团队。针对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团队基础薄弱、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数量与毕业生人数严重失衡的问题,高校应适当增加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数量,增加就业指导师资力量,合理配置就业指导教师。另外,高校老师由于长期在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其工作环境比较封闭,与社会接触的机会较少,导致社会实践经验相对欠缺,从而难以为学生提供全方面的指导,对此,高校可以通过邀请校外具有丰富就业指导经验的专家、学者或者具有丰富社会实践经验的成功创业人士到校园作为客座教授为大学生做就业、创业方面的指导教育。另外,高校应为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有计划地提供培训和进修机会,及时更新和丰富他们的就业和创业知识,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充分开展校企合作、校友企业,为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提供多种职业环境,使其能够参与不同的企业实训项目,能够亲身体验和深入了解当前社会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使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紧跟社会发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要求,以便于合理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使高校与用人单位形成有效对接。[3]

(2)合理安排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与就业指导相关的课程教学设置。因此,高校应该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以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課程作为大学教育中的必修课程,安排到日常课程中,完善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从入学伊始,合理安排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明确其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从而使他们的大学学习更具目标性和针对性,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他们未来职业目标的实现做好充分的准备。

(3)注重学生的价值观、就业观教育。高校作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其就业观。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是素质教育,所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有效提高其综合素质。只有在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正确思想的指导下,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同时,培养高校毕业生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根据社会需要就业,到社会需要的地方就业的就业理念,更好地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政府和学校应积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人才合理流动,加强就业指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积极参与“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等中央基层就业项目,提高就业率。[4]

(4)创新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方式。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简历不切实际,自我评价过高,要求过高等问题。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高校未开设相关就业指导课程,即使开设了其执行效果也比较一般。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普遍存在较大问题,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定时性”,就业指导教育仅在临近毕业时开展,临时开设一些就业讲座,而这些讲座大多缺乏专业水平、枯燥乏味、理论为主、缺乏创意,对学生找工作的指导作用不明显。因此,要切实落实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将就业指导课程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科学设置课程。除此之外,高校还要有针对性地聘请一些知名企业专业管理人员、成功创业人士等有着丰富社会实践经验的人士到学校开办就业指导讲座。[5]

三、结语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率以及就业质量,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应创新工作方式,提升专业素养,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

参考文献:

[1]刘辉.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8(9):90-91.

[2]赵立涛.对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分析[J].大众投资指南,2018(10):219-220.

[3]杨小飞.论高校实现更高质量职业指导的措施[J].海峡科学,2017(3):68-70.

[4]宿玉,胡静娴,李兴兴.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正确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7,4(20):225-226.

[5]刘梅月,诸葛福民.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46):9-10.

责任编辑:景辰

猜你喜欢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浅议财务会计管理在工程企业中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