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当·沙夫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文本式解读
——评《作为社会现象的异化》

2018-02-20张欣光

学术交流 2018年6期
关键词:异化理论资本论手稿

张欣光

亚当·沙夫作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流派——波兰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在《作为社会现象的异化》一书中也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进行了文本梳理与阐释。这里对《作为社会现象的异化》的解读目的在于通过梳理文本找到沙夫论述关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立论基础和逻辑脉络。

沙夫在本书导论中明确提出了本书的写作缘由,即马克思异化理论所面临的双重境遇:异化理论自《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正式出版后,国际学术界高度重视并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丰富的理论成果,但是,沙夫通过分析当时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对异化理论所持态度,发现异化理论并未得到应有的理论地位。面对这种现状,沙夫通过对马克思文本的解读并结合当时代社会现实全面深刻地展现了异化理论所具有的理论价值,以此来纠正和批判那些贬低和无视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思想。

沙夫以异化理论为线索贯穿《资本论》《德意志意识形态》和《手稿》等马克思从成熟时期至青年时期的代表性著作,进而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进行了独特的、“思想回溯”式的文本解读。

沙夫通过对《资本论》中异化思想的解读正面驳斥了“正统”马克思主义者所坚持的成熟时期的马克思思想中不包含马克思青年时期思想的理论。他认为对于《资本论》这一著作应该关注的是其中包含的“异化理论”而不是集中于“异化”这一词语,即可以用异化理论来理解《资本论》的相关内容,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异化一词也被广泛应用于物质生产领域,对于《手稿》中的异化思想沙夫则认为“不了解《手稿》中的异化理论就不可能理解马克思思想之后的发展”。

另外,沙夫十分重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所具有的重要的但被忽视的理论地位,他认为《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在提供了理解《资本论》中的理论和方法论的钥匙的同时,还运用了和《手稿》相同的概念和术语。这样,沙夫以《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为理论“桥梁”将《手稿》和《资本论》中的异化思想联系起来,进而批判存在“两种马克思”的理论,这就从另一视角更加确证了自己在《马克思主义与人类个体》一书中所阐述的立论基础,即马克思的思想有“一条贯穿始终的发展脉络”。

沙夫认为,马克思每一时期的思想都是基于其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同样异化理论也没有局限于理论层面,进而他深入探讨了异化与主客体、异化与社会主义以及异化与革命等现实问题。他认为,当异化理论应用于人与社会、人与国家机构等问题时,异化理论就成为现实的、政治的;基于不同理论背景和学术传统对异化问题所作的解释实质上就是对于现实的社会主义问题的不同理解。因此沙夫说:“这部著作讨论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而主要目标则是政治的。”

亚当·沙夫同其他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一样,拥有深厚的马克思文本学功底,同样他也并未停留在简单地梳理和重复马克思本人理论的层面。从《人的哲学》《马克思主义与人类个体》到《作为社会现象的异化》,沙夫终其一生都在进行有关人的问题的哲学思考,这就使得他在借助马克思文本著作对异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的过程中有着极深的人文情怀。

纵观全书,虽然沙夫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阐述存在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但就其独特的解读视角和对异化理论的细致而深入的研究而言在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中仍然占据独特而重要的理论地位,同时从《作为社会现象的异化》一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为一个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对消除异化强烈的现实诉求和不懈的理论探索,这值得对亚当·沙夫致以崇高的敬意。

猜你喜欢

异化理论资本论手稿
作家手稿
作家手稿
我与《资本论》的故事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道德资本论的双重误读
丢失的手稿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另类解读——基于“历史本质性”的视域
手稿
马克思与弗洛姆异化理论对比研究
城乡结合部居民生活异化可能性和必然性探析——基于马克思异化理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