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八度修为”
2018-02-20戴静雅
●肖 涵 戴静雅
中国高校辅导员制度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重要构成,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机制。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更好发挥高校辅导员制度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特有作用,建设一支不负使命、能担大任、可堪大用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是必然要求。为此,要深化辅导员职业素养认知,提升辅导员履职修为水平,把握和加强辅导员“八度修为”。
一、理念态度
辅导员应当具备清晰的角色认知、正确的工作理念和良好的职业态度。一要知责敬岗。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角色定位明确,责任重大,使命崇高,应以敬畏之心看待这一神圣岗位。二要履责爱岗。辅导员对职业岗位由敬到爱的嬗变,是一个从外在旁观到内化自恰的融通过程。对岗位的热爱既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素质,体现对辅导员岗位及职业价值和从业尊严的深度认知。要把做好工作获得的成就感、满足感作为先源动力,为履责爱岗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内在支撑。三要尽责荣岗。这是从被动履职到主动作为、以岗位立身到为岗位添彩的高位转变。辅导员既要勤于业,更要精于业、荣于业。要在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等方面不仅知责任,更能担责任,以良好的素养和出色的成就赢得从业尊严、提高职业声望。
二、政治高度
高校辅导员的全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自1953年新中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在清华大学施行,政治属性就成为这一制度的原始底色和鲜明亮色。一要提升政治站位。辅导员要站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高度和大局上看待自己的岗位和履行的职责。要强化政治首位意识,把思想政治引导放在第一位;要坚持政治统领原则,在辅导员众多的工作任务中,应注重以讲政治统领其他各项工作。要着眼政治目标任务,把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二要增强政治素质。辅导员必须锤炼过硬的政治素质,培养形成正确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信念、政治行为。要站稳政治立场,任何时候都要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卫道士。要纯洁政治品德,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对党忠诚、对国家忠诚、对教育事业忠诚、对岗位职责忠诚。要提升政治工作能力,增强与时俱进的政治工作及政策理论水平,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辨别政治是非、防范政治风险。三要加强政治引导。要把握政治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夯实大学生思想基础。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辩证宏阔的世界观,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服务奉献、以作为求定位的价值观。充分发挥组织、学科、课程、教师、学生、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功能,调动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统筹思政专业教师和学科专业教师、协调教学与管理的各种力量,采取线上与线下、课堂内与课堂外、专门教育与党团社团活动、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方式,把学生人生目标与尊崇和认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结合起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使中华民族复兴征程上永远迅跑着政治可靠的接力者。
三、学识广度
做好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光有热情和愿望难以履职,仅有前期所学、原有所专难以称职。一是良师益友不应孤陋寡闻。辅导员应做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师应多知,友宜多闻。辅导员工作涉及到学生思想教育、专业学习和事务管理的各个方面,需要辅导员拥有丰富的知识、深厚的学养,满足新时代大学生求知之问、解难之需。孤陋寡闻、才疏学浅没有资格做学生思想上的指导者和人生前程的引路人。二是人生导师要有广博学识。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辅导员应当具备包括马克思主义原理、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法学、美学、管理学、人才学、青年学、职业咨询、就业指导等多学科专业知识和应有的政策理论水平,并随时吸收和获取新知识新理论。同时,注重与时代同步,切实增进社会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知识,提升知识修养及对事物的判断处理能力,真正成为具有传道之功、授业之技、解惑之能的专家型的人生导师。三是双重身份坚持学思践悟。辅导员的双重身份伴随承担的双份职责,考验着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唯有厚植知识、提升见识、拓展视野、增强能力,方能不负重任。有效路径就是要加强“学思践悟”,做到勤学、善思、重践、深悟,把感性的认识理性化、零碎的认知系统化、表象的感觉具体化,形成由外在实践到内化认识再到外化实践、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及前进发展的知识获取、经验积累、认识深化、工作提升过程。
四、能力围度
围度是作用科学的概念。辅导员能力围度是指履行辅导员职责、发挥辅导员作用应具备的关联能力。笔者将辅导员能力素养作五类定义:一是核心能力——对学生的政治引向能力。由辅导员职责定位决定,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和工作方式的能力。能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和理想信念,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体现在学生认同并建立和坚定“四个自信”的行动中,激发学生立志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发奋学习、积极进取、努力奉献。二是关键能力——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疏导能力。这既是针对大学生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日益增多的现实,也是基于辅导员与大学生贴身最近、接触最多的实际,更是源于辅导员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的角色要求。要能把握学生思想、情感、心理状况,有效判别学生思想困惑、识别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发现问题萌芽,开展问题和心理疏导,保护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三是重要能力——学生管理、指导和事务服务能力。高校辅导员要在统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开展困难资助、学生奖罚工作、组织党团活动、选用学生干部、加强班级建设、危机事件应对、维护安全稳定、大学生征兵与就业等任务的组织协调及诸多事务方面,注重培养和提升管理能力。要在把握学生学业状况,帮助制定学业或学习规划、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以及帮助学生制定职业或就业规划等方面培养和提升指导能力。要在及时了解学生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提供人生规划咨询和心理健康咨询、争取和落实就业创业政策、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培养和提升服务能力。四是基础能力——学习能力和掌握利用语言文字网络等工具能力。学习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基础能力。要通过提升有效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理解力、判断力、抽象概括能力等素质,培养和增进学习能力。文字写作及语言表达能力是辅导员非常重要的基本功,沟通好坏关系到辅导员及其工作是否被学生认可和接受,能否成为学生知心朋友让其掏出心里话,从而提高工作成效。网络及新媒体利用能力是新时代的必备能力。要懂得网络及新兴传播技术特性,掌握其语言,利用其优势,发挥其作用,有效开展工作。要对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教育引导,防范学生沉溺、造成不良影响,教育学生自我约束与自我保护。要防控引导网络舆情,把握舆论的话语权和主导权。五是发展能力——调查研究与创新能力。调查研究和创新能力是实现事业发展与工作提升的重要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通过调查可以察微知著,发现和解决问题,有利于摆脱工作经验化,打破职业发展“天花板”,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创新能力是辅导员必须注重和加强的重要素质。辅导员要注重工作理念、内容、方式的创新和工作制度创新,在履职尽责中不断探索、谋求并提供具有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新观点、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新发明,拓展新思维、展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
五、专业色度
所谓专业色度,指辅导员工作与学生入读学科专业的有效关联,涉及观念认知、知识准备与行为调整。一是把握专业底色。大学生校园生活离不开专业符号。现实中,辅导员自身的学科专业背景各有不同,与管理服务的学生有专业一致或相近的,也有毫无关联的。无论何种情况,辅导员应当加强对学院办学特色和学生所学专业的了解,特别要避免被学生看成是“外行”。要注重培养专业思维,运用专业语言,关注专业需求,努力实现和对接教育部24号令中明确的辅导员“具有相关学科专业背景”的要求,做一个既有专业辨识度又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生动性、亲和力和实效度的辅导员。二是增强工作特色。辅导员日常工作应注重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关注所学、体察所难、服务所需。既要懂得并积极了解学生主修课程学习情况,主动向授课老师反馈学生学习信息、反映问题、提出建议,促进提升教学质量;也应以专业素养指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帮助学生选修课程,把大学学业与职业发展结合起来,以专业素养服务帮扶学生就业创业。三是打造育人亮色。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对接、协调、沟通专业课教师在排布、设计课程过程中着意恰当合理放置思政元素,让专业课与思政课和学生成长教育相呼应,形成集群联排效应。借助专业课的载体,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六、情感温度
辅导员从事着崇高的教育事业,情感温度是其需要具备的素养和更加突出的要求。一是教育应有情怀。“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辅导员既要增强对教育、对岗位、对学生倾心热爱的真挚情感,更要在对责任的深刻理解和对使命的理性认知中,将其内化升华为境界和情怀。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说明了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巨大作用。要怀揣大爱,上善若水。二是化育应有温度。“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无论是辅导员给予引导帮助的主观要求,还是学生出于问题困难的主动需求,都需要以信任为基础、以接纳为前提。辅导员应当以温情感召、温度体贴、温暖关怀赢得学生信赖,消解冷漠隔阂,构建融洽和谐。对待学生,态度要有情感温度,不能居高临下、漠视轻慢;语言要有情感温度,不应造作生硬、拿腔拿调;文字要有情感温度,不应空泛高调、枯燥乏味;工作要有情感温度,不能照猫画虎、隔靴搔痒、生搬硬套、漫不经心。对学生的困难,要诚心了解、实心帮助;对学生的诉求,要耐心听取、真心解决;对学生的问题,要细心分析、费心处理;对学生的关爱,要贴心实在、暖心施与;对学生的教化,要动心动情、入心入脑。三是管理应有原则。关爱无选择,帮助无前提,但管理有原则,教育有要求,引导服务有目的。情感温度要把控适当、调节有度、送达有益,避免泛滥无序、过犹不及。为此,要注重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主体责任意识,勇于面对问题,正确看待困难,敢于承担责任,积极争取目标;培养和强化学生奋发进取意识,不消极、不等待、不依赖,励志图强,主动作为;培养和强化学生纪律规矩意识,遵规守纪,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和强化学生感恩回馈意识,善解人意,使真情不被亵渎、具有价值。这些既是态度,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七、工作效度
辅导员应当注重对工作过程的把握和对工作结果的考量,力求实现效率、效果、效益的统一。一是应把讲求效率作为价值原则。通俗地讲工作效率,就是同样时间多办事,同样事情少用时,办成事、办好事。辅导员工作头绪多、事情杂、任务重、要求高,既有岗位规定的教育管理服务之责,也有职责之外的领导分配任务;既有计划好的工作安排,也有临时产生的工作事项;既有常规工作和组织活动,也有应急情况和危机处理。要把讲求效率作为重要价值原则指导处理工作,否则就会陷入“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疲态和“忙到熄灯,还在折腾”“手忙脚乱,无法完成”的窘境。讲效率既是价值观念,也是能力素质。讲求效率要富有激情、坚定信心、科学理性、注重方法,树立定事不嫌、有事不避、急事不拖、难事不躲的理念和习惯,处理事情要注重把握任务、分清缓急,研判情势、分析利弊,制定计划、细化步骤,借重案例、善用经验,创造条件、创新方式,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努力调动、利用各种有效力量和可用资源,做到日事日清日结。二是应把谋求效果作为行为动机。工作效果是工作行为的目的。笔者此处所言效果,即提高辅导员工作质量,是指履行可以客观显示和进行检验的工作的实现化、规范化、精细化程度。如帮助更多学生高质量就业,动员更多学生参军入伍,帮助学生提升学业成绩,实现学生管理一个不多、一个不少、信息一个不错。谋求效果应当谋求更好实现目的,应注重增进学生的政治认同,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念、化解学生的思想困惑、疏解学生的心理问题等方面的工作效果。三是应把追求效益作为工作境界。效益既包含效率和效果,更体现增量价值和外溢效应。如果说效率是讲方法,效果是讲目标,那么效益就是讲境界。所谓增量价值,就是完成了既定工作任务,实现了预期工作目标后形成的具有启示、借鉴、学习、推广、比照、复制作用的工作方法、工作模式和工作经验等。增量价值和外溢效应并不是辅导员工作职责任务,但体现了辅导员的素质能力和胸怀大义,值得倾心尽力、不懈追求。
八、师范风度
辅导员是严格意义的高校教师,是明确定义的管理干部。教师应有风范,干部应有操守,辅导员内要涵养诗书意气,外要体现健雅风度,成为学生时时的楷模、永远的榜样,让学生景仰品德、感念才学、称效言行、终身受益。一是崇德修善立师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止于至善;为师之道,立德树人,德高为范。辅导员要以德性修身,明道德、重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牢固树立尊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个人大德、上善私德和社会公德的定位。要模范遵守公民道德规范。要特别注重师德修炼,坚定教育理想,忠诚教育事业,不负教育使命,善尽教育责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作为干部,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对涉及学校和学生利益的履职事项,既敢于担当,又依法、谨慎、阳光、公正;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履职,追求出色出彩,决不出位出事。二是笃学求真扬师风。辅导员要让学生从自己身上感受学识、增进知识、丰富见识、明达真理。要以深刻的学习认知启迪学生。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博击的能量”的要求,把学习作为人生伴侣,把学习作为工作导师,把学习作为成长动力,把学习作为发展阶梯,深化全面学习,加强自主学习,体现创新学习,践行终身学习。要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感召学生。既要把履职尽责当事业做,也要把善尽职守当学问做,还要把求知广学当成生活习惯和工作涵养,脚踏实地,明辨笃实,“格物穷理”。对待学生要做到百事不嫌、诲人不倦,践行好陶行知先生的忠告:“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三是重行尚美塑师表。导员之责,教师身份,行为世范,为人师表,自应内修外为,彰显雅致气韵,理当信达华美,形成育人熏染。首先,传道者须信道,务必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辅导员作为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责的传道者,应深知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大道之理,瞄准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合格建设者的大道之途,知道明道,论道布道,守道行道,表里如一。要求学生有政治理想,辅导员就应自有坚定信念;要求学生崇德向善,辅导员就更应秉德积善;要求学生励志好学,辅导员就更应广览博学;要求学生勤思能为,辅导员就更应明辨善为。教育既以言传,引导更重身教。其次,育才者应多才,力求博约相济。辅导员理当精修深研专业理论知识,历练掌握纯熟工作技能。但仅此未必一定受到学生喜欢和称道。辅导员爱好多样、兴趣广泛,才艺俱佳并富有幽默感,能拉近情感、融洽气氛、提升品味、促进工作,使多才多艺成为可贵的能力素质和有效的育人资源。再者,尚美者重恒美,彰显不凡气质。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以美育人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辅导员应当刚健练达、秀外慧中,“诚于中,形于外”,表里皆美,既显自身修养品位和人格魅力,也符合学生审美要求与心理期待,形成示范引带、无声育人。一名有魅力的辅导员,要注重强化“十四修炼”,即修炼声音,引人入胜;修炼语言,妙趣横生;修炼眼睛,感人传神;修炼表情,端庄自信;修炼行为,规范专业;修炼学识,天乾地坤;修炼脾性,沉稳平和;修炼个性,唯美鲜明;修炼举止,优雅大方;修炼仪饰,整洁干净;修炼心灵,通达美丽;修炼气质,超凡脱尘;修炼灵魂,崇高圣洁;修炼人生,无悔充盈。学生耳濡目染如此辅导员,自然接触有益,甘之如饴。
总之,辅导员的职业素养和自身修为不仅关乎自身发展,更是关乎学生成长成才及国家民族未来。既是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与时俱进、常思常新、长期锤炼的过程。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和总结思考形成此文,以期引发更系统的研究,促进辅导员工作更科学、更深入、更系统、更规范、更有价值、更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