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人生历程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2018-02-20高玉平

学习月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陕北理想信念读书

●高玉平

习近平这位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当代中国领导人,以其丰富的人生经历、卓越的政治智慧、深厚的人民情怀、务实的工作作风,不仅赢得了十三亿多中国人民的信任与爱戴,也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和好评。当代青年应从他的人生历程中吸取哪些宝贵的经验?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特别值得当代青年学习和借鉴。

一、为人民谋福祉的理想信念是人生成功的基石

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多种因素促成。在诸多因素中,理想信念无疑是成功的基石。“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古今中外凡是人生成功的人,莫不是在青少年时期就树立了崇高理想信念的人。青年毛泽东立下“救民于水火”的理想,少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青年习近平同样立下了鸿鹄之志。

习近平15岁到陕北插队落户。那时正值文革时期,由于父亲习仲勋受到政治迫害,母亲也被隔离审查,他被定为“黑帮子弟”,当兵、提干、上大学几乎与他无缘,入团、入党难于上青天。但年少的习近平没有长时间沉湎于悲观迷茫之中,相反,他在艰苦的劳动中、在与陕北人民朝夕相处的生活中很快振作起来,树立了“为人民办实事”的理想信念。在这个理想信念的鼓舞下,他完全摆脱了个人得失的羁绊,胸怀陕北的父老乡亲,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生产劳动中、投入到为人民谋福祉的事业中,为他灿烂辉煌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提到,在梁家河插队期间,先后写了八份入团申请书、十份入党申请书。他以锲而不舍的精神、踏实肯干的作风,赢得了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信任,不仅入了党,还当上了大队党支部书记。他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茫、徘徊;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的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正是由于青年时期就确立了“为人民做实事”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无论是在艰苦的黄土高原还是后来在不同层级的领导岗位上,都能做到目标坚定、行稳致远。他始终把自己看作人民的公仆,始终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开拓进取、为民谋利。他说,“作为国家领导人,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兢兢业业,夙夜在公,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当代青年生逢其时,正处于一个崭新的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人共同的奋斗目标,理应成为当代青年不变的信念。只有像习近平那样在青年时期就胸怀国家和人民,把为人民谋福祉当作自己终生的理想,矢志不渝地去奋斗,永远不忘初心,一路前行,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成就辉煌事业。

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是人生成功的钥匙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自古以来,没有一位成就大业者是在一帆风顺、舒舒服服中实现理想抱负的。

1969年1月,当习近平和一帮北京知青来到陕北黄土高原时,迎接他们的是一望无际的贫瘠的黄土地和食不裹腹的艰苦的农村生活。他们每个人都面临四关的考验: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很多知青过不了这四关,不久就想各种办法、找各种门路离开了。然而,习近平一待就是七年。在这七年中,他不仅成功通过了四关,还把自己锻造成了一个地道的农民、一个种地的好把式,并被推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成为远近闻名的知青模范。

习近平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呢?首先,面对窑洞里数不清的跳蚤,他常常挽起裤管或是蹲在坑上学习、生活,被叮咬的皮肤化脓流血、瘙痒难耐时,就脱下身上所有的衣服放在开水里煮烫,换上干净的衣服继续与跳蚤战斗。“就这样,两年后就习惯了,无论跳蚤如何叮咬,照样睡得香甜。”吃惯了北京白米细面的精粮,刚开始吃陕北粗砺的杂粮时,知青们普遍觉得难以下咽。可习近平很快适应了这一切。他说,面对粗粝的杂粮,不久我便咽得下,吃得香了。直到今天我对陕北乡村的饭菜还很有感情,多时不吃还真想它。至于劳动关,习近平更是自豪地说,“刚开始干活时,我挣6个工分,没有妇女高。两年后,我就拿到壮劳力的10个工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乡亲们回忆说,习近平年纪虽小,可他干活从不溜奸耍滑,什么苦活累活险活都抢着干。稚嫩的双手、柔软的双肩一次次磨出血泡,脱掉一层层皮,长出一层层老茧,他终于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样样农活都能出色完成的优秀农民。

谈到思想关,习近平坦言:刚到陕北时,他迷茫、悲观,老想着怎么离开。但他的姨和姨父教育了他,告诉他这片土地是他的父辈们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是养育了几万工农红军、支撑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地方。父辈们当时的生活条件比他现在还要艰苦,是陕北人民、是革命理想信念帮助他们战胜困难,取得革命胜利的。从此,习近平把陕北当成自己的家乡,把乡亲们当作自己的亲人,决心扎根农村,和乡亲们一道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他的思想升华了,心胸开阔了,生活中的任何艰难险阻都不能成为阻止他前进的绊脚石了。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是陕北农村严酷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劳动生活,锻造了习近平坚毅刚强的意志品质和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为他走向成功之门准备了一把金钥匙。他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说:“艰难困苦能够磨炼一个人的意志。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的困难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呢?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青年时期吃些苦不是什么坏事。如果能在艰苦的生活中磨砺自己,以苦为乐,克服困难,勇往直前,这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大有裨益。用习近平的话说,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从挫折中吸取教训,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为将来成就一番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是人生成功的阶梯

从“黑帮子弟”到共和国主席,从农村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习近平一路走来,固然有许多常人不具备的优秀品质成就了他,但我认为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是助推他成功的阶梯。

习近平曾说,陕北七年,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懂得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正是对百姓疾苦的深切了解,习近平立下了“为人民做实事”的鸿鹄之志,养成了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的习近平,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从当地的实际出发、从解决村民急需的生活困难出发。例如,针对梁家河地少人多、土地贫瘠的实际,他带领村民打於地坝,硬是把人们认为不可能改造的山沟沟变成了一片面积可观的丰产地,至今仍是当地最好的耕地。针对陕北干旱少雨、百姓饮水难的实际,他带领村民遍寻水源,打深水井,至今当地村民吃的自来水还是抽的那口井里的水。针对陕北植被稀少、百姓烧柴做饭难的实际,他主动提出到四川学习沼气技术,然后亲自动手、反复试验,建成了陕北第一口沼气池、第一个沼气村,解决了当地百姓做饭取暖和照明的问题。他还带领村民建了当地第一个铁业社、第一个缝纫社、第一个代销店,大大方便了人民的生活,赢得了百姓的交口称赞。

此后,无论是在河北正定当县委书记,还是到福建、浙江、上海等地担任领导职务,习近平从不搞形式主义,从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他总是沉下身子认真调研,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脚踏实地、真真切切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他把这种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广到全国各级各类领导干部之中。他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推出的各项方针政策无不是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从人民的需要出发,因而得到了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

当代青年正生活在一个大有作为的时代。要想干出一番事业、成就美好人生,唯有戒除浮躁、脚踏实地、勤劳苦干、勇于实践、勇于创新,才能无愧于青春、无愧于时代,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建功立业,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宇宙。

四、勤奋好学的人格秉性是人生成功的源泉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练就。习近平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人格秉性。

当年到陕北插队,他只带去了两只行李箱,箱子里装的全是书。在陕北7年,他坚持苦读深思,经常挑灯夜读到凌晨。白天繁重的体力劳动让人身心疲惫,很多人一到天黑就上炕睡觉,可年轻的习近平却用读书来充实自己。他曾和一起插队的知青开玩笑说:每每看书到深夜时,眺望窑洞外漆黑的世界,不觉产生一种“世人皆睡我独醒的豪迈之情”。那是个“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的年代,他刻苦学习的精神不能不令人钦佩。

“腹有诗书气自华。”坚持读书学习,使习近平积淀了丰富的文化素养、知识素养、道德素养和理论素养,为他一生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不竭的源泉。读书使他比同龄人思想更深邃、胸怀更宽广、性格更沉稳、理想更远大,为他日后展翅飞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4年2月,习近平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主持人谢尔盖·布里廖夫专访时曾谈到他的个人爱好:阅读、看电影、旅游、散步。他说:“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呢?当然是被工作占去了。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经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的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尽管担当重任的习近平工作繁忙、日理万机,但他依然保持着读书学习的好习惯,读书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习近平谆谆告诫广大青年:读书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他说,如果把每个人的世界比作一个圆,学习就是圆的半径,半径越大,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

当代青年正置身于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涌现。只有刻苦学习,练就过硬本领,才能创造出精彩的人生。古人形容“学如弓弩,才如箭镞”。意思是说学问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头,只有依靠厚实的知识基础作引导,人的才能才会发挥好的作用。广大青年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此时不学更待何时?

因此,当代青年应自觉以习近平为榜样,把学习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以学为乐、博学多思、学以致用,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才干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事业中绽放绚丽风采。

猜你喜欢

陕北理想信念读书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刘文西陕北过大年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党建地图·陕北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