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2018-02-19蒲晓蕾

商场现代化 2018年21期
关键词:产业旅游文化

蒲晓蕾

摘 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已成为全球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经济现象。山西省目前处于经济转型的攻坚期,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山西省经济发展硬实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山西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将文化旅游业作为推动产业转型的一个突破口。本文深入分析了山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文化;旅游;产业

近年来山西经济增长迟缓,GDP连续多年排名全国末位,为促进资源型经濟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山西提出文化强省战略,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发展重点,通过产业辐射作用,带动山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文化旅游产业界定及前景分析

文化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产物。旅游产业是依靠旅游资源和配套设施接待游客,提供游览、交通、餐饮、住宿、购物、文娱六方面服务的产业形式,具有很强的经济辐射作用。而文化产业是生产销售文化产品,使人们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的产业形式,主要作用是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文化产品。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文化产品是属于高层次的消费。在满足物质满足之后,人们更加关注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在旅游中人们追求精神满足,文化需求越来越多,促进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所以,文化旅游产业是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而产生的,为满足人们吃、住、行、购、娱等旅游需求,以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提供相应的文化旅游产品及服务的产业形式。它既具有了旅游产业的基本特征,也具有文化内涵,是经济发展和交通技术发展的必然。文化旅游产业的主要特性是经济性,同时还具有社会性,提供非盈利性的基础服务,比如图书馆、博物馆等,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要求。

二、山西文化旅游产业实证研究

山西省旅游业“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旅游业作为山西省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和接续产业,要实现由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向文化旅游强省的跨越。

1.资源禀赋突出

山西省位于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的黄土高原上,地貌复杂多样,地域特色突出。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是对山西文化旅游的高度概括。根据数据统计,在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历史文化名城6座,名镇8座、名村32座。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70%以上在山西境内,享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的美誉。在民俗方面,山西有剪纸、面塑、布画、刺绣、草编、民歌、晋剧、蒲剧等。在饮食方面,有闻名遐迩的酒文化、醋文化、面食文化等。在人文方面,有佛教文化、晋商文化等;在红色旅游方面,作为抗日主战场和敌后根据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已形成50多处红色旅游景区,为文化旅游业发展奠定基础。

2.政府高度重视

2017年,省政府提出要将文化旅游业加快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以”旅游业+“为思路,按照”安、顺、诚、特、需、愉“的理念,做强旅游品牌,打造优质旅游服务环境。一是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2018年7月山西省成立了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面推进旅游产业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市场运作。二是立足黄河、长城、太行独有的山水风光禀赋和历史文化底蕴,锻造三大旅游板块,建设全域旅游。以”快旅慢游深体验“现代旅游交通理念为导向,创新融资建设模式,构建”城景通、景景通“的全省旅游公路网。三是加强宣传推介,以”晋善晋美“为主题宣传口号,通过央视等媒介进行全面宣传。举办《人说山西好风光》竞演节目,11市的领导登台宣传辖区旅游资源,展示旅游亮点,拓宽旅游市场。

3.市场增速较快

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6年实现旅游总收入 4247.12亿元,同比增长23.19%;2017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360.21亿元,同比增长26.21%;2018年1月-6月,实现旅游总收入2995.06亿元,同比增长25.78%。2018年上半年,山西全省实现入境旅游创汇15871.81万美元,同比增长9.31%;接待国内旅游者3.2亿人次,同比增长25.33%。

在全国范围看,2017年山西省接待游客人次数在全国排14名,旅游收入在全国排16名;从中部六省看,无论是旅游收入还是接待人次数,均排在末位,也远低于相邻的旅游大省山东,排在河北之后。

4.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看,山西文化旅游属于低层次、低水平发展,市场化程度低、创新能力弱。旅游项目开发专业化程度低,集团化经营未成气候,还未摆脱资源依赖型、劳动密集型的旧模式,整体上呈现小、散、弱状态。

(1)商品同质化。对旅游商品开发的认知度不够,人力、财力投入不足,产、供、销衔接不力,经营场所不规范,商品缺乏地域特色,与它省景区无二致;缺少大型、集中、规范、闻名的旅游购物场所,销售方式单一,对游客的吸引力小。

(2)人才短缺。人才是制约旅游商品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山西专业人才缺乏,导致旅游路线、产品开发、设计、宣传推介等缺乏亮点和吸引力,与市场不能有效接轨,当前急需要一批能把旅游、文化和商品融合在一起的人才。

(3)市场不规范。发展观念落后,企业单纯追逐经济利益,忽略了核心文化资源优势的挖掘与深化,景区千景一面、大同小异,商业化氛围过浓,与文化消费、文化旅游内涵相违背,社会诚信缺失,市场需要进一步规范。

(4)宣传力度不足。宣传意识不足、形式单一,不能切中游客所好,很多优质的旅游资源推销不出去,与周边省市相比,同类型资源山西宣传力度明显不足。

三、促进山西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山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还在初级层面,没有形成完善成熟的市场运作体系。需要通过政府这只外部的手进行推动,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推动山西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1.整合资源

根据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把功能相近,内容相关的旅游文化资源整合起来,共用基础设施,打造旅游精品。围绕区域整合,加快旅游文化产业带的建设,促进旅游景点同步发展。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通过优惠政策,使地方、企业、群众参与建设中来。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按照规范、舒适、便捷的思路加大旅游景区建设,打造畅通无阻的旅游交通网;搭建政府与企业一体化基建平台,在电子政务服务、投诉、救援、咨询等方面,不断提升建设水平。

2.实施品牌引领战略

支持具有较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区域发展品牌化。创新营销理念和手段,打破地区、企业之间的界限。细分旅游客源市场,根据不同需求和不同客源地特点,开发提供不同的旅游产品。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内外展销会,邀请境内外的媒体、旅游商来山西省参观考察。

3.培育文化旅游人才

一是培育和引进旅游运营管理团队和文化创意专业人才,推动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创新。二是按照山西旅游“三分在看,七分在听”的特点,打造一支从业人员多、讲解内容精、服务质量高的专业化讲解服务团队,提供优质、精准的讲解服务,让游客感受到山西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和土木华章,成为山西文化旅游行业的一张名片。

4.加强文物保护

文化建设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不能只关注经济效益,不顾长远利益。一要不断挖掘当地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蕴,通过深入、精准、原汁原味挖掘、将文化内涵呈现给游客。二要注重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合理、高效、科学地开发,避免毁坏文物、拆真建假、破坏民族生态文化等不良开发方式,实现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发展保护互利互赢。

参考文献:

[1]2015-2018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http://www.shanxi.gov.cn/szf/ zfgzbg/szfgzbg/.

[2]朱梅,魏向东.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比较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4年9月.

[3]宁立新.文化旅游应与文物事业深度融合[J].前进,2017年第1期.

猜你喜欢

产业旅游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旅游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