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提问的艺术
2018-02-18周兴阳
周兴阳
摘 要:课堂提问,作为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实现师生互相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步骤,是师生互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好的提问,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引导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认识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把近几年在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进行总结,着重从课堂提问的必要性,课堂提问的方式与技巧,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的作出评价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艺术。
关键词:提问技巧;及时评价;激发;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3-092-2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同时它又是一门教学艺术,有着其他教学方式无法取代的作用。灵活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课堂提问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检查性提问。每节课的刚开始教师习惯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提问,它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够查漏补缺。二是在知识讲解过程中的提问。这种提问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重点论述“知识讲解过程中”的提问艺术。
一、课堂提问的必要性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有一句名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从而可以看出“问题”特别是数学上的问题对学生掌握知识起着核心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语言交流主要表现形式是“问”与“答”,教师应该在问上掌握技巧,比如在讲角的比较的时候我们可以先问:线段的比较有几种方法?学生思考后回答;接着教师再问:同学们对比一下线段的比较方法你认为角的比较方法有几种呢?在教师的提示之下学生就可以顺利的得出答案。因此教师的提问将极大地影响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活动。另外,数学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唯一的,因此问题答案的“唯一性”使教师的活动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使学生的思维被固定在这个封闭的“唯一性”的答案中。教师如果不巧妙地设计提问的方式,那么就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主体作用很难发挥。
二、课堂提问的技巧
1.问题要有梯度
由于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有限,学生拿到一个问题,往往不知从何下手,因此常常会造成“启而不发”“问而不答”的僵局,这时候该怎么办呢?这时我认为除了让学生再熟悉所学内容外最重要的就是通过降低难度、设置台阶或变换角度。
例:观察下列各项,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写出第n项。
-12 34 -78 1516 ……
看到此题,从学生表情上看非常的困惑,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教师提问:给我们的四个数有正有负,我们先看看它们的符号有什么规律?
學生1:第一项为“负”,第二项为“正”,第三项为“负”,第四项为“正”,规律为(-1)n
教师:那么这些数的分母又有什么规律呢?
学生2:21,22,23,24,规律为2n
教师:下面再看分子
学生3:21-1,22-1,23-1,24-1,规律为2n-1
教师:现在大家能给出这几个数的一般规律吗?
学生:能。
教师通过分解问题来降低难度,使学生顺着梯子登堂入室,这种问题本身的难度并不大,而是问题提出的角度使学生觉得难以把握或难以作答,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从侧面寻找突破口,把问题分成阶梯式,目的仍然能够达到。
2.大题小作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钟表时针与分针的夹角问题是有难度的问题,因此遇到这样的题目时教师一定要细讲。从学生的基础入手,也就是把一个题目分解成几个小题目逐个突破,从而解决整个题目。
例如:四点二十分时,时针与分针所夹的锐角是多少度?
我在讲解这一题目时是这样进行:
师:观察钟表上一周是多少度?
生:360°
师:那么每小时之间是多少度?
生:30°
师:30°又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度?
生:分成5份,每份6°
师:分针走了一周,那么时针走了多少度?
生:走了30°
师:四点二十分时分针走了多少度?占了一周的多少?
生:走了120°,占一周的13
师:因此时针在整个过程中所走的度数占了30°的13即30°×13=10°
整个过程中,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观察、实验、讨论、筛选、发现,充满好奇与乐趣,思维处于积极状态。
3.从学生的错误中提问
一般来说,要求上进的学生总希望从教师那里获得明确而及时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必须作出及时的反映,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及时评价自不必说。而对回答不正确的学生,特别是对于缺少知识或理解不深、不透、不细致造成的失误,教师既不应给予草率的评价,也不应明确指出他的错误,而是采取提供线索,放大
错误等方式进行问,以使学生认识错误的原因并纠正错误。
例如有这样的一个例题:
已知线段AB=10cm,点C在直线AB上且BC=3cm,求AC的长。
(学生思考片刻之后抢答:AC=7厘米)
教师:那你说说你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如图AC=AB-BC=10-3=7cm
(学生叙述,教师板书)
教师:C点在直线AB上,那么一定在B点的左边吗?
这时学生沉默,也就从中找出自己的错误。
4.学会追问
“追问”顾名思义是追根究底的问,它是课堂教学中对自豪感策略的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回答、讨论等学习活动情况对学生思维行为及时的疏导、点拨。通常情况下,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作答且正确后,一个教学回合即告示完成。但如果我们细想一下,学生对提问作出正确反映是否是真正理解呢?如在上面的问题中学生沉默后,我继续追问:你能再作一下补充吗?
请再看一个例题
例:把原来弯曲的河道改直,AB两地间的河道长度有什么变化?
学生:变短
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但这正确的背后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正确理解线段的性质后作出判断;二是一知半解或侥幸答对,因此在学生正确回答后再追问一句“为什么”还是有必要的,只有让学生答其所以然,才能真正了解其对问题的理解把握程度。同时也可以调动课堂气愤。因此“追问”是必不可少。
5.提问要有激励性
提问一方面是激发学生思考,另一方面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问题的提出既要有思考的价值,又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你的问题一提,学生就争着、抢着想回答。而不是让老师去强迫回答。有时,我们提出问题,学生在下面却没有反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僵局呢?可能是问题太简单了,学生觉得没意思,不想回答;或者是太难了,学生回答不了。所以,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在上课时总是“精心设计”几个问题,力求用几个精心準备的问题来贯穿整个一节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让学生充满好奇、充满挑战。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知识。
比如在九年级讲圆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自行车、汽车的车轮是圆形的而不是正方形的?”看似闲言碎语三两句话,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使学生在轻松喜悦的情境中进入新知识的探求阶段。
三、课堂提问的评价
课堂提问能鼓励和督促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提问的效果则可以优化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在整个提问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随时进行判断,对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等进行公开评价。
提问中的评价,首先要肯定学生回答得“好不好”。因为数学是非常严谨的,比如在数学教学中通常会出现一个题目有两个答案,而这两个答案是用“或”或“且”连起来的。往往学生把纯粹的两个答案说出来但是没有用“或”或“且”连起来,而“或”和“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教师必须把答案再说一便并加以强调。其次,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应“对事不对人”。为此,应该做到:
①对学生的回答以表扬为主。批评也要体现爱心,即使是批评也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课堂提问中,常常会遇到“会说想着说,不会说抢着说”的现象,也许一个抢答的学生根本就未答对,还干扰了正常教学秩序,对此教师也不应“怒形于色”,而应循循善诱。
②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不要轻易下“不正确”、“错误的”等结论,要让学生大胆的去表达自己的见解。
③鼓励回答有困难的学生。学生站起来不会,情况是复杂多样的:有时是对题意没有正确领会,有时是由于紧张而无从说起,有时是不敢回答等。这时教师不应马上叫学生坐下,而且脸上表现出不高兴的样子,这时教师可以面带笑容的再复述一遍问题鼓励学生回答;也可改变提问的角度或对学生加以引导。有经验的教师总不放弃回答问题的任何一个学生。对多次启而不发的学生,就请先坐下,让他听别人的回答,然后请他复述一遍。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精心设计问题情景激发与引导学生思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同时能给教师带来无尽的教学趣味,也能给学生带来思考的快乐,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努力探求课堂提问妙法,使学生在课堂提问中迸射出创造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