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课本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
2018-02-18刘东丽
刘东丽
摘要:笔者在语文教学不断的实践研究过程中发现,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要求更能展现语文学科精神,真正实现领略语文广阔博大的目标。课本剧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加强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功能。因此,本文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从多方面探讨如何提高课本剧在课堂中的实效性,以期推动学生更好的学习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本剧;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0-0095
在新课改的浪潮下,如何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真正达到素质教育,成为教师最重要的课题。课本剧活动作为一种综合性学习形式,整合了多种语文要素,并实现了跨学科领域的学习实践,能够更加开阔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它改变了传统高中语文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充分发挥了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功能。要提高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其首先提出了涵盖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育重组等多个方面的构建主义教学理论。该理论提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适宜的学习环境,最终达到实现当前所学知识构建的目标。对于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某些阅读语篇而言,简单的文本解读,无法充分开发学生丰富的多元智能。在创设课本剧的教学环境中,學生通过阅读原著,自编剧本,积极参与和模拟表演过程,逐步完成了知识的独立思考和有效构建。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语文课本剧实践,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学习乐趣,并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中语文课本剧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教师必须从此出发构建科学的教学方法。
二、师生共同编写课本剧
在熟悉了戏剧知识和表演知识后,就可以开始挑选课文来进行剧本编写。课文最好挑选叙事性的,比如记叙性散文《项羽之死》或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当然诗歌也未尝不可,比如笔者就曾改编《念奴娇·赤壁怀古》来进行公开课,获得了很好的反响。编写前要引导学生了全面深入解读课文,既要查阅了解作者和课文的时代背景,理清作品的故事情节,又要把握作品的主题,深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甚至作品的环境氛围,从而有助于学生确定剧本的各种角色,组织符合各个角色的台词,明确需要的舞台说明。然后让学生自己选举最好的编剧进行编写,编写完本组讨论,进行修改完善,教师过目后,再进行适当的指导订正,形成定稿。
三、督促学生在编排前认真研读
为了让表演的剧本既忠实于课文又精炼易懂,班级专门成立了编剧小组。力求通过认真研读,在表演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人物的心理与性格。以课文《荆轲刺秦王》为例,编写的台词尽量用四字格式,忠于原文。学生将本篇文章的情节划分为四个篇章:大军压境、求取信物、易水送别、廷刺秦王。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演员也分配在剧本编写小组里,边写边演。学生在编写“易水送别”时,要通过燕太子丹的“迟之”“疑之”“复请之”等,体现出人物的焦急、多疑、谋事不周的性格特征。再考虑到文章里对秦武阳的介绍是客观陈述,要体现出秦武阳的勇猛和激进,所以就让燕太子丹在接见秦武阳时,在听完燕太子丹一番语重心长的陈述后,在秦武阳的表演里加进台词“太子殿下,如果他不愿前往,就让我前去吧!”在处理课文中荆轲的台词部分时,通过“怒斥太子”“倚柱笑骂”等语言和动作体现出荆轲的有勇有谋,镇定自若,视死如归。在“求取信物”的环节中通过对话和自刎的动作描写体现樊於期将军的义勇刚烈。
四、做好活动准备
课本剧表演活动虽然有较大的影响力,但真正参加表演活动的人数有限,不能做到全员参与。所以,在活动准备阶段需调动全体学生加入到课本剧的学习活动中。首先要大力开展宣传。以在各班通知宣讲的方式宣传课本剧活动,使学生了解活动的内容与意义。同时在学生中招募选拔活动所需的各类人才,其中包括导演、编剧、演员、服饰道具、配乐、背景设计等人员,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积极报名,亲身参与到课本剧活动中;其次要体现全员参与。如在《屈原》课本剧表演学习活动中,为了让全班学生参与剧本的创作,先组织学生阅读郭沫若先生的历史剧《屈原》剧本,使学生了解该剧本创作的梗概;再次向学生说明课本剧表演的剧本将以该剧本为蓝本进行改编创作,请有创作想法的学生向编剧组提供剧情发展思路。在编剧组完成剧本创作后,再将剧本发至学生手中,请大家再针对剧情提出宝贵意见;最后在整合各方的创作意见后,获得《屈原》课本剧剧本定稿。以征询创作建议的方式有效地拓展了参与活动的范围,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对《屈原》剧本的理解。
五、编演课本剧活动中得到的一些想法
编演课本剧对学生学好语文以及全面发展大有裨益,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鉴赏能力,而且使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都极大地得到加强和提高,极大地增强了语文学习的动力及兴趣。
在编演课本剧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指导人员的培养,为学生排演课本剧当好“总导演”“总策划”,实际上,也为教师提出了崭新的课题。教师要在编演课本剧活动中指导学生完成课本剧的编写,同时又要灵活掌握,还要注意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课本剧教学中的合作体验方式旨在探讨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探索一条适合于学生主动发展及学生主体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新路子,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作者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第七中学 55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