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治
2018-02-17米建华
米建华
(河北省涞水县畜牧水产局,河北 涞水 074100)
1 基本情况
2016年10月22 日,我处接到养羊户刘某的电话问诊,该养羊户养羊168只,突然死亡羊3只,有26只羊出现发热、贫血、眼睑、颌下等部位水肿,便秘与下痢交替发生的症状,现已死亡6只。接电话后,我们迅速奔赴现场,经现场仔细询问及病羊出现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羊肝片吸虫病,经过治疗,羊群已好转,现将具体诊治情况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2 流行特点
本病的发生与椎实螺密切相关,此外还与当时当地的温度、水等有关,这些因素是发生本病的关键因素。肝片吸虫虫卵的发育、发育过程中毛蚴和尾蚴的游动以及椎实螺的存活与繁殖都与温度和水息息相关。本病多发生于低洼地、湖浸草滩等水份较多的地方。此病干旱年份流行轻,雨水较多的时候流行严重,特别是长时间不下雨,而后雨水增多的较温暖时期,可促使本病突然发生并引发流行。因该养殖户常在河滩地放牧、饮水,今年当地夏季雨水多发,故引发此病。
3 临床症状
此病的表现因动物机体自身的抵抗力强弱、感染强度大小,饲养管理水平等表现不同的症状及病理变化。急性型症状多发于夏未秋初,病势猛,患畜突然倒毙。慢性型症状多见于患病羊耐过后,在冬春转为慢性。轻度感染常不显现症状,感染数量多时则可出现症状,对幼畜,即使寄生很少虫体也能出现有害作用,急性病羊病初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饮食量下降,易疲劳,落后于群体,眼结膜苍白,贫血;腹水,叩诊肝区半浊音扩大,压痛明显、偶有腹泻症状,有2只3d内死亡。慢型病羊较多,表现为被毛粗乱无光泽,且易脱落,逐渐消瘦,食欲不振,步行缓慢,眼睑、颌下水肿明显,便秘和下痢交替发生,有5只孕羊流产。
4 剖检变化
2只急性死亡羊,打开其腹腔可见肝肿大,包膜有纤维素沉积,,肝内有3~5mm长红色虫道,在虫道内有大量凝固的血液,并发现有3条小的幼虫,腹腔中有血红色液体。
病程较长的病羊,可见肝组织被破坏的部位呈淡白色索状瘢痕,肝实质萎缩,褪色,变硬,边缘钝圆,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胆管肥厚,呈绳索状突出于肝表面,胆管内有盐类的沉积使内膜粗糙,胆管内有虫体和污染的液体。
5 实验室检查
可用水洗沉淀法检查粪便,用显微镜观察,可见虫卵呈椭圆形,黄褐色,前端较窄有卵盖,后端较钝。在肝脏和胆管中发现大量虫体,虫体呈扁平叶状,体长25~40mm、宽8~12mm,取出的鲜活虫体为棕红色,固定后为灰白色,虫体前端是头锥,前宽后窄。
6 防制措施
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才能取得较好成效。
6.1 定期驱虫在秋未和来年春初可用碘醚要/柳胺按7.5mg/kg.bw驱虫。
6.2 粪便处理将畜舍内的粪便堆积发酵,尤其是驱虫之排出的粪便,要严格处理。经杀灭虫卵。
6.3 防止感染尽量避免经常在低洼潮湿的地方放牧,以防止吞食囊蚴,同时注意饮水和饲草卫生,饮水最好用自来水、井水,保持水源清洁。
6.4 消灭中间宿主灭螺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可用1:50000的硫酸铜灭螺,如放牧地面积不大,可饲养家鸭。
6.5 药物预防硝氯酚是治疗本病较理想的药物,对成虫驱虫率可达100%,口服4~5mg/kg.bw。但此药对未成熟虫体效果不明显,用三氯苯唑(肝蛭净)对肝片吸虫的成虫、幼虫和童虫均有高效的驱杀作用,且此药低毒、用量少,口服10mg/kg.b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