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

2018-02-16刘亮

文理导航 2018年34期
关键词:构建策略道德与法治初中

刘亮

【摘 要】核心素养是当前社会每个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主要是指学生通过相应学科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基本素质。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而言,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参与社会、法律意识、国家认同、自我管理、道德认知等几个方面。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仅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做好知识传授工作,还要加强对学生法律意识、道德认知等各个方面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未来更快更好的发展做好铺垫。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学习成绩只是用人单位对学生进行考察的某一项内容,相对于学习成绩,大多数用人单位更看重人才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既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使其成为品学兼优、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公民。

一、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中,“政治认同”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属于“责任担当”素养中的一部分。责任担当,主要是指学生在对自己与国际、国家、社会等关系进行处理时形成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培养学生政治认同,就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效处理自己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努力成为“四有青年”,即有文化、有道德、有信念、有理想的青年。初中学生因年龄比较小,缺乏社会经验,加之生活阅历浅,故对于政治认同朦朦胧胧,没有确切的概念。这个时候,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

例如:在讲解《勇担社会责任》这个单元的知识点时,道德与法治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身边的新闻案例,让学生看到每个人积极奉献社会的一面,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例如:之前比较火的一部电影《战狼2》,激起了全国人民的爱国之情。道德与法治教师可利用自习课或其他课外时间带领学生观看,并让学生看完后写一篇观后感,谈谈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热血沸腾的电影场景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热情,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

二、培养学生法治意识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是一个比较关键的环节,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落实的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之一。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学指导者,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在这个时期加强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防止心智尚未发展成熟的学生因受到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而误入歧途,甚至做出违法行为。就笔者个人教学经验而言,为了强化学生体验,让学生能够形成法治意识,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出发,感知法治知识、形成法治意识。

例如:在讲解《法律在我们身边》中“生活需要法律”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立足实际生活,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说一说有哪些法律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此同时,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生活案例,尤其是近些年趋势越来越猛烈的“校园暴力”事件以及各种青少年犯罪案例。教师可带领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知道犯罪的严重后果,知道哪些行为是不可取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或采取情景模拟教学法,让学生扮演法警、罪犯、律师、法官等角色,以此加深学生的“法治”印象,使学生形成法治意识。

三、强化科学精神培育

“科学精神”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属于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基础”素养。科学精神强调批判性思维、理性思维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这些精神与思维对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形式运算时期,这个时期的他们已经具备了抽象逻辑思维,其思维具有灵活性、补偿性和可逆性。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问题。

例如:在讲解《交友的智慧》中“网上交友新时空”这一知识点时,面对如今初中学生层出不穷的网恋事件、网上交友行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可开展辩论赛活动,辩题为“网络是否让人的关系更亲近?”让学生自由选择观点,一方为正;一方为反。教师在课前将辩题告诉学生,并根据学生持有的观点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让学生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查找资料等方式寻找支持自己的信息和资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師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互相辩论。这种教学方式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强化学生的科学精神培育效果。一方面,学生在参与辩论及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观点越来越鲜明,论据也越来越理性,这样就可以不断拓宽学习深度,可以了解并掌握很多教材中没有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了找到支持自己的论据不断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独立思考,其自主学习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质疑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均能得到训练和强化。

四、鼓励学生公共参与

在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中,“公共参与”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社会参与”这一领域。公共参与要求学生在适应挑战、问题解决等各个方面能够形成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初中学生生活阅历浅,社会经验贫乏,很少有机会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积极、科学运用实践教学法,为学生创造在现实中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从而实现对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讲解《师长情谊》这一单元的“亲情之爱”时,教师可先在课堂上展开探究活动,探究主题为“如何关爱孤儿院孤儿?”“如何关爱敬老院的老人?”等,让学生产生想去孤儿院看望孤儿、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的想法。在学生有了公共参与意识后,教师再将如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方法教给学生,然后利用周末或节假日组织一次课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去附近的孤儿院或敬老院看望孤儿或老人,让学生“送温暖”“表爱心”。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尊老爱幼意识,使其更能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让学生在亲身体会到公共参与意义的基础上形成公共参与意识。

结论

综上所述,在初中教育体系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生活以及学生未来成长有着密切关系的学科。教师必须抓住课程特色,同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基础知识传授之外还要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前沿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辅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并形成健全的人格,这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道德与法治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有鹏.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内涵及注意之点[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02):104-106

[2]王月嫦.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5):52-53

[3]刘磊.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6):358-359

[4]金荣君.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文学教育(下),2018(08):62-63

[5]段勇.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探索——以社会责任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08):116-117

猜你喜欢

构建策略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