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2-16张帅帅

西部皮革 2018年12期
关键词:贸易往来贸易国家

张帅帅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 300222)

1 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现状

1.1 货物贸易

1.1.1 中国对东盟各国进出口贸易规模

货物贸易是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关键内容,双方注重自贸区的建设,尤其注重货物贸易方面的建设,从1992年双方贸易总额的90亿美元到现在的5000亿美元,中国和东盟各国贸易额增长迅速,双方的经贸关系进一步深化,自贸区对双方的经济实力进一步深化都有很大的促进,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贸易额一直呈现增长的趋势,并且双方的贸易额逐年扩大,在未来仍将保持增长的趋势,自贸区的建设成为双方共同的要求。

1.1.2 中国与东盟各国进出口贸易顺逆差

从90年代中国和东盟开始经贸往来,双方的经贸往来十分密切,中国对东盟各国一直是进口大于出口,中国一直处于逆差地位,并且逆差额逐年增长,尤其在2002至2011年,中国的贸易逆差数额呈现增大的趋势,但是从2012年开始,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往来是出口大于进口,我国与东盟各国贸易往来由逆差转为顺差,并且顺差趋势一直在扩大,未来中国仍将继续保持顺差地位,如果顺差额逐渐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贸易地位变得不平等,并且在今后双方的贸易地位不平等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贸易不平等问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贸区的建设。

1.1.3 中国和东盟各国商品结构的趋同化

双方在制成品等产品的贸易结构日益趋同,各国在这些产品的竞争越来越大,并且机电产品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相互出口的第一大产品,其他的农产品、食物和动物、工业中间品都会有越来越明显的竞争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东盟各国的相关产品将会面临严峻的竞争压力,中国和东盟各国必将会因为相关产品引发相应的争端,自贸区的建设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在机械设备方面,中国和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泰国的的贸易结构逐渐趋同,这些国家在东盟是相对比较发达的国家,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往来大多集中于这些国家。在化工产品方面,中国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的贸易结构逐渐趋同。这些因素错综复杂,对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贸易问题,因此必须注重贸易结构趋同化的影响,妥善处理和东盟各国的贸易往来中的矛盾纠纷,避免在自贸区的建设中出现难以弥补的失误。

1.1.4 中国和东盟各国贸易往来国别差距大

统计数据只包括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六个国家,文莱、老挝、柬埔寨、缅甸四个国家的贸易进出口总额远远低于其他六个国家,文莱在2007年双方的贸易总额才达到3万亿美元,贸易在各国的不平衡特别明显,这几个国家在总体的贸易额中比例特别小,在新加坡等国家则是相对比较高的贸易比重,总体的贸易额因不同的国家而不同,这表明中国和东盟各国在贸易往来的过程中有很大的国别差异,严重影响整体的自贸区建设。

1.2 直接投资和对外经济合作

1.2.1 中国与东盟双边投资额不平衡

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在2011年突破70亿美元大关,总投资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根据相关数据,到2015年底,中国对东盟的投资大概为1287046亿美元,大约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10%左右,东盟各国外商实际直接投资数额大约为717994亿美元,大约占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5%左右,中国对东盟的投资大概为东盟对中国投资的两倍。

1.2.2 中国与东盟各国投资流向不均衡

在中国对东盟各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数额存在很大的差异,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国家,在其他的国家的直接投资相对比较少,比如泰国和越南占有很小的比例,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显示出了极大的差距,两者相差大约25倍,直接投资的国别流向不均衡。

1.2.3 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存在国别差异

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合作同样存在很大的国别差异,在完成营业额、派出人数、年末在外人数等方面的分析,东盟各国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是文莱和印度尼西亚相比,两者的差距十分明显,这些数据都表明中国对外的经济合作具有不均衡性,对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缺乏一致性,不能同等对待。

2 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前景

2.1 双方全面合作,合作潜力和合作关系的提升

在货物贸易方面,双方签订了一些列协议,降低双方的进出口关税,并且关税水平远低于世贸组织的约定水平,中国和东盟各国正常商品的关税在2010年已经降至零关税,在其他商品的关税水平同样是远低于世贸组织规定的水平,双方在未来会继续深化合作,在关税水平上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双方的贸易往来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

在直接投资以及对外经济合作方面,自贸区的正式建成为直接投资以及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泛的空间,双方的合作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并且中国和东盟各国建立了100亿美元的合作基金,该基金成立的目的是支持双方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双方签订了《投资协议》,随着投资协议的实施和双方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双方的直接投资也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双方的合作关系也会进一步深化,中国对东盟各国的贸易往来针对性的出台相应的措施,可以与发达程度较高的国家实施自由化程度更高的经贸协定,对欠发达国家则根据情况出台相应的解决措施,总之是因国施策,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处理,深化和东盟单个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

2.2 政府深化双边经贸合作

在自贸区的建设进程中,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深化双边的经贸合作,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签订相关的协议,同时制定相关的法律文件,保障双方的合法利益,保证正常的经贸合作的顺利运行,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合作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在直接投资方面就有很大的国别差异,在经贸往来上也有数额的差距,东盟各国是一个很复杂的团体,其中既有新加坡这种发达国家,同时也有不发达国家,因此单一的政策难以在所有的国家顺利施行,因此必须对不同的国家制定不同的经贸合作政策,否则自贸区的建设会面临很大的阻力。

针对于较发达国家,中国应该在自贸区整体的框架内制定相应的双边协议,新加坡在东盟是比较发达的国家,在机械及运输设备、饮料和烟酒等产品上和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在制成品上则是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这些产品上,双方应该制定不同的政策,假如与自贸区的相关协议冲突,那双方就可以制定适用两国的协议,适当的降低或者提高关税,适当的开放本国市场,允许外国企业的进入,这样中国和东盟较发达国家的贸易往来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都会取得更加明显的进步。

针对于次发达国家,比如老挝在原材料燃料和机械及运输设备上等产品上,原材料是对中国是大量的出口,中国对其出口则是特别少,机械设备则是中国对其大量出口,因此在这些产品上,可以运用相应的合作协议,比如双方减少彼此的进口关税,这样双方的贸易产品能够更加的优势互补,更好地促进双方经贸的顺利运行。

2.3 开放合作领域,企业进入能源和交通领域

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合作大多集中在农产品和机电产品,整体的贸易方式过于单一,双方开放的领域也很单一,在高端产品上则存在很大的贸易壁垒,因此在自贸区的建设进程中,双方应该适当的放开在高端产品的限制,允许双方的企业进入对经济发展有利的行业,提升自贸区的整体层次,推动双方民众对自贸区建设的重视,顺利推动自贸区的建设进程,推动双方经济的发展。

各国的大多数国家发展水平较低,在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设施方面比较薄弱,中国的交通设施建设的则是相对的比较完善,掌握许多世界先进技术,因此东盟可以开放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可以采取外商独资或者合资方式引进中国的先进技术,进而促进自贸区整体的建设水平,中国运用先进技术进行交通设施的建设,可以促进东盟各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提高民众的幸福感,增进人们对自贸区建设的认可,进而助力自贸区建设。

2.4 自贸区各国在贸易保护谈判进程中的矛盾冲突

自贸区各国在谈判进程中遇到一系列的问题,马来西亚在汽车行业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拒绝将关税水平降低至相关协议约定的水平,其他相关各国在进入马来西亚的汽车行业时遇到相应的阻碍,自贸区的相关协议难以实施。印度尼西亚保护本国的纺织行业,印度尼西亚的纺织行业相对比较脆弱,对于外国的的发展情况来说,假如放任其他国家的纺织行业进入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的纺织行业将会面临巨大的冲击。同样,其他的国家也面临类似的问题,因此,在相关国家的谈判进程中,类似的矛盾冲突会时而发生,各国在自贸区的建设进程中,必须妥善处理相应的问题,避免矛盾冲突阻碍自贸区的建设。

猜你喜欢

贸易往来贸易国家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贸易统计
关于国际贸易学发展趋势的若干思考
把国家“租”出去
丝绸之路经济带:凝聚三大发展核心
探究绿色壁垒与农产品贸易的关联性分析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略述茶马互市对昌都的经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