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效果分析

2018-02-15王孟钧高翔

现代实用医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硬膜引流术清除率

王孟钧,高翔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指外伤3周以后开始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老年患者多发,占颅内血肿发生率的10%[1]。目前,其手术治疗方法主要为钻孔引流术,但存在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在一些技术不成熟的基层医院,甚至有较高的复发率[2-4]。随着神经内窥镜技术的成熟[5],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将神经内镜下血肿引流术应用于CSDH的手术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 CSDH患者101例,均为单侧硬膜下血肿。随机分为内镜组51例和非内镜组50例。内镜组男33例,女18例;年龄50~88岁,平均(65.5±5.2)岁;病程1~3个月,有明确外伤史40例,外伤史不明确11例;表现为头痛、头晕45例,恶心、呕吐、食欲减低18例,不同程度肢体活动障碍14例,大小便失禁13例,语言功能障碍5例,智力下降、精神异常3例,癫痫发作2例。非内镜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55~89岁,平均(67.5±4.3)岁;病程 1~ 3个月,有明确外伤史41例,外伤史不明确9例;表现为头痛、头晕39例,恶心、呕吐、食欲减低22例,不同程度肢体活动障碍10例,大小便失禁10例,语言功能障碍3例,智力下降、精神异常1例。所有患者行头颅CT及头颅MRI检查。内镜组血肿位于额颞顶部32例,向枕部延伸19例;血肿量<30ml2例,31~100ml21例,>100ml 28例。非内镜组血肿位于额颞顶部 35例,向枕部延伸15例;血肿量<30 ml 1例,31~100 ml25例,>100 ml24例。

1.2 方法 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切口根据CT定位确认,采用侧卧体位。于血肿最厚处,单孔颅骨钻孔,钻孔处为体位最高点以减少术后气颅程度。切开硬脑膜,严密止血,使用双极电凝清除局部血肿包膜,部分液化血肿多在压力下溢出,待颅内压稳定。内镜组:使用咬骨钳将骨孔扩大至直径2 cm,将神经内窥镜(直径2.7 mm,长13 cm)插入血肿腔,在直视下探查血肿腔内情况,如果发现纤维分隔,将其分隔逐个打破,必要时可使用特制标本钳清除纤维沉淀等。反复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直至冲洗液清淡,在内镜辅助直视下放置引流管,观察无活动性出血后,退出内镜,再次确认有无活动性出血后缝合关颅。非内镜组:在切开硬脑膜,严密止血,使用双极电凝清除局部血肿包膜,部分液化血肿多在压力下溢出,待颅内压稳定后,直接肉眼下将引流管置入血肿腔内,缝合关颅。术后患者取头低足高位,卧向患侧,嘱多饮水,必要时适度补充低渗液体等,不使用脱水剂。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于术后24 h复查头颅CT并计算血肿清除率。血肿清除率=(术前血肿量-术后血肿量)/术前血肿量×100%)。血肿量计算依据头颅CT,血肿量=血肿的最大长径×宽径×层面数×层厚×/6。对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及并发症进行记录及评估。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内镜组手术时间(25.5±5.2)min长于非内镜组(15.5±4.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58,P<0.05);内镜组术中出血量(15.6±4.9)ml,而非内镜组术中出血量(14.8±4.7)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9,P>0.05);内镜组血肿清除率(89.5±6.4)%,高于非内镜组(79.6±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90,P<0.05);内镜组无术后并发症病例,非内镜组1例发生急性慢性硬膜下出血,2例发生术后癫痫;3例在术后2周内复发并进行了第二次手术。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507,P< 0.05)。

3 讨论

对于CSDH的发病机制,目前国际上倾向于血肿外膜血管形成、出血理论[1,6]。研究证明,老年人脑萎缩、颅内压降低、静脉窦张力增高及凝血机制障碍与此疾病也密切相关,同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因子表达也参与CSDH的形成[7]。一旦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即应行手术治疗。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是钻孔引流术,其应用已多年,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较满意[2,8],但因为在一个很小的骨孔内进行手术操作,仅能凭术者经验放置引流管,同时不能观察和术中及时清除硬膜下血肿情况,仅能靠术中0.9%氯化钠注射液置换冲洗及术后引流管引流[4,8-9]。这些不足导致常规钻孔引流术后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颅内积气导致颅高压、血肿残留复发、新鲜出血、长期留置引流管易致颅内感染、置管时误伤脑组织等,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术后血肿复发,有报道术后血肿复发率为5%~33%[1,10]。尤其对于分隔型CSDH,此类型血肿,常常需多孔钻孔引流或反复多次手术,甚至开颅血肿清除,导致手术创伤的增大及术后恢复下降[11]。

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普及[9,12],本文随机对51例患者进行了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发现神经内镜具有良好的抵近观察视野。因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一个较长时间的病程,导致脑组织压迫塌陷,造成一个自然的硬膜下腔隙,方便神经内镜深入探查以及手术器械的操作。在这个腔隙内,内镜可以360°旋转观察血肿内部情况,可以发现血肿腔内的各个分隔,从而将各个分隔打通以降低术后复发率;发现脑表面与硬脑膜之间的导静脉连接,避免术中操作的损伤及引流管置管时的损伤,减少术后急性出血的发生率;同时直视下操作也可以完全避免引流管插入脑组织的情况,减少术后颅内血肿及癫痫发作的并发症;内镜直视下操作,还可以发现部分血凝块,并将其清除,术后血肿清除率更加彻底。

猜你喜欢

硬膜引流术清除率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豆清液不同超滤组分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蒙医结合微创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分析
一步法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高龄胆道梗阻的探讨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