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布鲁氏杆菌病综合防治技术
2018-02-15李兴杰安晓珂
李兴杰,安晓珂
(石家庄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石家庄 050000)
0 引言
布鲁氏杆菌病又被称为传染性流产,其病原为布鲁氏杆菌,属于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性疾病,病原菌侵害生殖系统后可能引发子宫、胎膜、关节等炎症。近些年,随着本地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布鲁氏杆菌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快速、准确、灵敏、适用性强的治疗体系和预防体系,对布鲁氏杆菌病进行提前预防,防止该病的发生和蔓延。
1 临床症状
牛感染布氏杆菌病后的症状不明显,不会出现特异性症状。孕期母牛感染该病,主要症状是流产,从母牛阴道中流出粟粒状红色结节,呈现分娩征兆,胎儿也基本为死胎,但是也有极个别特殊的个体能生存。有些病牛的分泌物外流1~2周后消失,也有的病牛会因为感染该病导致不孕。有的病母牛乳房变得肿大,甚至可能造成乳房硬化,丧失泌乳能力。公牛患病后通常体现在生殖器以及关节,如出现睾丸炎和附睾丸炎,睾丸肿大、化脓,触碰会产生痛感,局部淋巴结肿大,配种能力也会明显降低。
2 病原
布鲁氏杆菌病是牛羊中的常见疾病,该病的病原为布鲁氏杆菌,属于革氏阴性小球杆菌,无鞭毛,不形成芽孢。布鲁氏菌的侵袭力和扩散力都非常强,可以通过皮肤、黏膜等侵入牛机体,再扩散到各个组织中,而且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很强,在肉类、乳类制品中可以存活2个月,在土壤中存活最多可达到120 d。病原菌对热较为敏感,在60 ℃的湿热环境中30 min可以将其杀死,常见的消毒液以及紫外线照射也可以将其杀死。经过研究发现,本病原菌对四环素最敏感,其次是链霉素与土霉素等抗生素,对青霉素的敏感性较差。
3 病理特点与诊断
布鲁氏杆菌病属于人畜共患疾病,人类感染后会出现多汗、关节痛、脾肿大、发热、神经痛等症状,而且容易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牛、羊、猪是最容易感染布鲁氏杆菌病的3个物种。对因感染布鲁氏杆菌病死亡的牛进行剖检发现,病母牛的胎盘呈淡黄色胶样浸润,并且伴随出血点,其表面覆盖絮状物和脓液,绒毛膜上充血、肥厚,伴有黄绿色渗出物。由于该病会引起流产,流产的死胎胃部出现白色粘液,胸腔中有淡红色积液,淋巴结和肝脾等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和坏死,慢性布鲁氏杆菌病的表现为关节炎和滑液囊炎[1]。
布鲁氏杆菌病临床症状不明显时不容易诊断,等到临床症状较为明显时可以根据流行病学做出初步判断,最终确诊还需采用血清学试验。第一,病原诊断,选择母牛阴道分泌物、流产胎盘子叶、流产胎儿组织、胃内容物等,进行细菌培养,然后根据菌落的大小、形状、色泽等,筛选出疑似布鲁氏菌菌落,再进行革兰氏染色,根据细菌的形态特征,鉴定出布鲁氏杆菌。第二,血清学检查,目前用于布鲁氏菌检测的方法有很多,如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乳环试验、荧光偏振分析法等。
4 综合防治技术
布鲁氏杆菌属于兼性细胞内寄生菌,采用化学药物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差,对该病主要以预防为主,采取定期检验检疫和淘汰的方式,培养出健康畜群,定期免疫接种,加强消毒与清洁管理。
4.1 及时隔离
如果发现养殖中出现疑似病例,必须要立即将病牛隔离,养殖场内的用具、奶制品等不能带出。同时,在防疫部门进行确诊前,必须要控制牛群移动,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在养殖场内进行全面消毒,从根本上切断传染源,防止疾病传播。由于牛布鲁氏菌属于人畜共患疾病,所以一旦发现疫情,也要对人进行监控。
4.2 扑杀病牛
一旦确诊,必须要立即对病牛进行扑杀,在扑杀时按照无害化处理规定,对病牛尸体进行焚烧或掩埋,尽量选择地势较偏僻的地区,远离水源、交通线路以及居民生活区域,挖3 m深坑,在深坑底部铺设生石灰,将病牛尸体平铺放入坑内,再在其上部覆盖0.5 m厚的干草,浇柴油后焚烧,覆盖生石灰回填[2]。
4.3 药物治疗
对于发病不严重且具有治疗价值的病牛,必须要及时用药治疗。如对于患病母牛,可以使用温度适中的生理盐水反复清洗其子宫,随后用链霉素进行治疗,每千克体重20 mg链霉素,或者每千克体重使用10 mg盐酸土霉素与10 mg四环素,肌肉注射,每天注射1次,连续使用2周,即可治愈。
4.4 加强预防管理
(1)加强检疫检测。养殖区必须定期做好布病检疫,每年至少1次,从各个牛舍中随机抽检,一旦发现感染者,应立即捕杀,并按规定的流程与方法做好焚烧、掩埋等无害化处理,对于具有可疑性的奶牛,应立即离场隔离,并做好卫生消毒。另外,需要及时建立疫情监测净化方案,对健康的牛群进行隔离饲养,每月进行1次布病检测,发现后立即扑杀处理,连续检测半年,直至养殖场中再无患病牛。在牛养殖场中必须要设置消毒池,每隔3 d更换1次消毒药品。
(2)加强犊牛养殖管理。犊牛属于布病易感群体,要加强犊牛养殖管理。对于实施人工授精的犊牛,选择的精液要经检疫合格后方可使用,人工授精的器械设备也要严格消毒。犊牛出生后首先用浓度为3%~5%来苏儿溶液对其全身进行消毒,并且立即隔离。犊牛喂初乳5~10 d后可以用巴氏消毒后的健康牛乳饲喂。犊牛的圈舍必须要经常消毒,并且做好进场人员和机械设备的消毒工作,在犊牛20日龄、5月龄和9月龄时进行布病检测,如果3次检测的结果都是阴性,则可以准其进入犊牛群。
(3)做好环境消毒工作。牛舍的环境不清洁是导致布病感染与传播的主要原因,如果能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和养殖条件,牛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生长,养殖户也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因此,在牛养殖中要不断提高养殖基础设施水平,对牛的生长环境、生长条件进行研究,改善牛群养殖环境。如可以在养殖场入口设置消毒池,放置消毒液或20%的石灰乳,每隔10 d更换1次,使养殖场环境更安全、健康,保持洁净、空气的流通。另外,要加强牛的日常饮食管理,对牛群的饲料进行合理搭配,确保牛群的食物更营养、更健康。在饮水方面,也必须确保牛群的饮水干净、清洁[3]。
5 结束语
牛布鲁氏杆菌病是牛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属于高传染性疾病。因此,要加强对该病的预防,根据牛群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测结果及时做出诊断,并且对症下药,及时扑杀,做好日常养殖管理,定期消毒、加强检疫检测,从源头上减少病原传播,提高养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