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某高校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现状研究*

2018-02-14任立军高林萍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师承定向订单

任立军 马 波 高林萍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芜湖 241000)

为方便城乡社区基层群众就近就医,减轻医药费用负担,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矛盾,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1]。2010年6月,国家多部委联合印发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实施意见,旨在为基层造就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卫生服务人才[2-3]。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自2011年开始承担安徽省中医学农村订单定向专科生免费培养任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实施“院系一体,医教结合”的人才培养和师承教育模式,优化课程设置,增加校内实训项目,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该研究以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2级、2013和2014级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座谈、深度访谈和跟踪调研的方式,对定向班学生从入学动机、对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政策了解情况、就业意愿和最终履约情况开展调研,深入思考,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为此项政策的持续推进提供参考意见。

1基本情况

该调查共发放问卷110份,涉及到2012、2013和2014等3个年级,回收有效问卷106份,回收有效率为96.36%。其中男生47人(44%),女生59人(56%);城镇户籍25人(24%),农业户籍81人(76%);独生子女22人(21%);2012级44人,2013级27人,2014级35人。

1.1报考原因与录取情况

2012级至2014级经过高考提前批次录取和校内调剂,最终录取人数分别为50人(2012级)、35人(2013级)和35人(2014级)。从调查结果看,报考原因排首位的是“就业有保障”(67%),其次是应“家人的要求”(42%),排在第3位是“经济压力”(35%)。对绝大多数同学来说,上一所专科医药类院校,3年后就有一份“正式且稳定”的工作,相较于其他在校学生,具有较强的优越感和幸福感。

1.2对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政策了解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86名被调查学生表示了解培养政策,占总人数83%,仍有17%的学生在不甚了解或他人推荐下填报。从各年级对政策了解程度看,2013级(91.7%)和2014级(85.8%)明显高于2012级(53%)。随着订单定向培养持续招生,越来越多的考生是在充分了解政策后进行选报,更趋于理性。

从了解途径看,51%的定向班学生是通过网络媒体查询了解相关政策。而学生最信任的高中班主任、任课教师只占到27%,这一块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应该是今后政策宣传的主力军。

1.3就业意愿

定向班学生毕业后能否到基层服务直接关系到农村订单定向培养政策设计的初衷和最终实施效果。参与调查的106名定向班学生,有104(98.1%)名表示毕业后立即履约,愿意到基层服务,只有2人不确定,再看看国家政策后选择是否违约。大部分学生对长期服务基层的信心不足,只有18%的学生愿意6年服务期满后还愿意进行留在基层,约15%的学生明确表示期限一到另行择业,而约41%的同学说不清。

1.4履约情况

通过笔者长期跟踪,对3届学生毕业后履约情况进行调查汇总。其中2015届毕业人数50人,全部到岗履约,2016届33名毕业生2人违约,2017届36名1人违约,履约率达97.5%,明显高于同期的其他本科定向班毕业生[4-5]。

2思考与讨论

2.1加大政策宣传,提倡理性报考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医学毕业生,尤其是专科生毕业后能从事所学专业,就业有保障,是大部分高中毕业生选报定向班的主要原因,这也与国家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培养政策不谋而合。因此,无论从就业意愿还是履约情况,专科生都要高于本科生。从政策宣传角度来看,部分高中毕业生对政策不甚了解,盲目报考,及至培养中和毕业后对能否长期服务基层缺乏信心。今后,应继续加大政策宣传深度和广度,提高高中班主任、任课教师对政策的知晓度,重视他们对拟报考学生宣传介绍与引导,将更多真正有志于长期服务基层的学生送到广大订单定向培养中来。

2.2基层中医人才岗位胜任力与长期服务基层的意愿密切相关

岗位胜任力是指在特定岗位和环境中能创造优异成绩所具备的个人特质,即承担某种职务、职位的资格与能力[6]。卫生部认定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主要包括七项任务:医疗、预防、康复、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和基本管理[7]。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培养一支具有服务基层意识、全科医学专长、扎实专业知识技能、适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和一定人文素养的的医学人才[8]。课题组在与已上岗毕业生座谈时发现,个别毕业生还存在服务意识不强,岗位胜任力不足,不能完全适应基层卫生需求现象:一是忽视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是两个不同的服务理念,存在重给基层群众看病,轻预防保健与健康管理,常常抱怨“没时间看病”。二是忽视服务基层意识培养,长期服务基层的思想准备不足。

从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近3年毕业生履约情况来看,2016年与2017年分别有2人和1人未到岗。这3人中,有的一毕业就结婚生子,有的定向服务地点与生源地相距甚远,但归根到底还是长期服务基层的意识不强。因此,提高定向班学生基层卫生岗位胜任力,培养全科医学服务理念和做好长期扎根基层的思想准备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国家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的实施与最终收效。

3经验做法与思考

3.1通过师承教育培养中医临证思维

中医临证思维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疾病做出准确的诊断与治疗的思维方法[9]。中医的生命在于疗效,传统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又是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实践证明,只有培养出中医临证思维能力,才能在临证时获得好的疗效,才能算是一名真正的中医师[10]。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采用的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基层有中医药特色的全科医疗服务需求为培养目标,既符合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又能满足当前社会对有中医药特色的基层卫生人才大量需求的现实[11]。具体做法是农村订单定向班(师承班)学生入学后,从第二学期的第14周开始至毕业实习前,举办跟师仪式,制定跟师学习计划,保证每周至少抽出2个半天跟师学习,通过一对一师带徒和手把手的临床实践教学,在门诊侍诊,教学查房和小组病案讨论临床实践中学习中医四诊、理法方药和病历书写等中医基本功。力争跟师学习结束前达到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能完成常见病中医接诊环节。自2011年开展师承教育以来,师承班学生相较于普通班,无论是中医临证思维能力,还是动手操作实践能力都有明显提高。

3.2中医药适宜技术运用展示中医简便验廉特色

中医药适宜技术是中医药从业者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疗效确切与收费低的优势[12],是中医药简便验廉特色的最好诠释。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师承班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中医适宜技术》课时。通过组织医院临床一线专家和校内临床课教师编写教材教授学生,提高师承班学生的中医特色治疗技术和动手操作能力,加快定向班学生从医学生向临床医师角色转变的速度,极大提高临床疗效和中医药在基层的运用与推广。在与已走上基层岗位的毕业生交流时,常常有毕业生向“炫耀”自己通过耳尖放血治好一个小儿痄腮,通过拔罐治好一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通过中药熏洗治好邻居的“老寒腿”……。他们从患者的认可中获得职业成就,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自信心,也让教育者看到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更加光明的未来。

猜你喜欢

师承定向订单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订单农业打开广阔市场
师承授受经验谈
师承与独创之美
中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大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基于FANUC-31i外部一转信号在三档主轴定向中的应用
怎样做到日订单10万?
建立现代中医师承制度体系架构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