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梭菌性疾病的诊治和体会
2018-02-14马桂琴
马桂琴
(辽宁省建昌县畜牧兽医局,辽宁 建昌 125300)
绵羊梭菌性疾病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属中的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性传染病。其中包括羊快疫、羊黑疫、羊猝狙、羊肠毒血症等。这类疾病的临床症状有很多相似之处,具有突然发病,病程短而快,常不显示任何症状就突然死亡,且死亡率极高等特点。临床上把这类羊的疾病统称为羊梭菌性疾病。
1 病原
羊梭菌主要由诺维氏梭菌(羊黑疫)、腐败梭菌(羊快疫)、产气荚膜梭菌(羊猝狙、羊肠毒血症)等感染所致,这些梭菌同属于芽孢杆菌,常以芽孢形式存在于土壤和污染得水源中,该类细菌芽孢抵抗力非常强,其繁殖体对外界的抵抗能力较差,一般消毒液均易杀死其繁殖体。
2 流行病学
该病主要由羊采食了被病原菌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感染。梭菌是羊消化道内的常在菌,在羊消化道内繁殖比较缓慢一般不会引起羊发病,在外界诱因作用下,如秋冬气候明显变化季节,羊只发生感冒,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菌在胃肠道内快速繁殖,产生大量外毒素,使毒素大量进入血液引起全身毒血症,造成急性休克乃至死亡。此类疫病多呈散发,特别是在秋冬和初春呈地方性流行,死亡病例多见于健康体质好,采食旺盛的青壮羊。
3 临床症状
羊梭菌性疾病具有发病快,病程短而急的特点,最急型通常看不见症状,就倒地死亡。急性型的病羊表现为离群卧地,驱赶时运动失调,肌肉颤动。病程稍长的病羊,可见步态不稳,掉队离群,不食,腹胀,腹泻,病羊体温表现不一,有的正常,有的升高至42℃,最后衰竭而死亡。
4 鉴别诊断
此类疫病死亡后,尸体腐败较快,腹部膨胀,被毛脱落,皮下淤血,肝肿大,胆汁充盈,胃肠黏膜脱落,胸腔、腹腔有积液。
4.1 羊快疫
是由羊采食被污染的腐败梭菌芽孢进入消化道产生大量外毒素所致,主要危害6~18个月左右的健康体质好,采食旺盛的羊。感染的病羊表现突然采食反刍停止,腹部膨胀、疝痛、昏迷,运动失调,呼吸困难,口鼻出带血的泡沫,粪便呈黑绿色稀便,并夹带脱落的黏膜,对刚死亡的病羊剖检可见胆囊肿大,心包积液。真胃、肠道、肺部、幽门附近黏膜呈现出血性炎症变化。
4.2 羊黑疫
又称传染性坏死性肝炎。由B型诺维氏梭菌感染所引起的羊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疾病,以2~4岁的羊多发,其发病突然,通常看不到任何临诊症状即倒地而死。有时可见肥羊运动不协调,掉队,病羊体温升高41℃以上,不食、呼吸困难,昏睡中突然死亡。剖检病羊时可见皮肤呈暗黑色,尸体皮下静脉明显充血现象,肝充血肿大,表面可触摸到不规整的坏死性病灶是本病的典型特征,涂片可见到两端钝圆的粗大梭菌。
4.3 羊肠毒血症
是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大量毒素进入血液侵害神经元,引起毒血症所致。2~12个月龄的羊高发。其特点是:发病突然,常看不到任何临诊症状就倒地死亡。有的病羊肌肉发抖,倒地后四肢呈游泳状的划动、磨牙、流涎等症状或反复惊厥和沉郁,最后持续昏迷,1~2h死亡。对病死羊剖检时可见口鼻流出黄绿色泡沫样液体;回肠、肺、胸腺常有出血性变化;胸腔、肺内、腹腔有积液,病羊死亡一段时间后,肾脏比平时更易于软化,稍压即碎,切面如泥,涂片镜检可见魏氏梭菌。
4.4 羊猝狙
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所致,主要侵害半岁到1~2岁的羊,冬春季节呈地方性流行。病羊通常未见到任何临诊症状而突然倒地死亡。而有时会发现病羊离群或掉群,卧地不安,眼球外突,数小时内死亡。剖检时可见十二指肠空肠黏膜充血、溃疡、糜烂,胸、腹腔及心包有大量积液。体腔液和脾实验室检查可见C型产气荚膜梭菌。
5 预防与治疗
最急性型和急性型通常看不到临诊症状而突然死亡;病程稍长的病羊可分别采用强心剂、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如土霉素、庆大霉素等肌肉注射,2次/d。
定期对羊群防疫注射羊快疫、羊猝狙、肠毒血症三联苗,对病死羊解剖时要对废弃污染物进行严格消毒并无害化处理,以防污染牧场,圈舍,场地。该病发生时,尽量转移牧场可减少发病或停止发病,有条件的可以圈养,对原有圈舍、场地、用具等用2%氢氧化钠溶液消毒后用清水冲洗。加强饲养管理,加强羊只运动,防止羊群受寒感冒,春季节,尽量避免羊群到地势低洼青草萌发较早的地方放牧,秋天少喂青菜等多汁饲料;要根据当地饲养条件采用药物预防等综合措施才能达到有效防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