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巴列夫斯基《C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Op.48》第一乐章结构分析
2018-02-14孙晓丹
文/孙晓丹
一、作曲家与作品背景
卡巴列夫斯基(Dmitry Kabalevsky,1904—1987年),前苏联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活动家。1904年12月30日生于圣彼得堡。1929和1930年先后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作曲班及钢琴班,1932年起任教于莫斯科音乐学院。1940—1946年任《苏联音乐》杂志主编。1949—1952年任苏联科学院艺术史研究所音乐部副主任。1952年起任苏联作曲协会书记。卡巴列夫斯基的创作大多以苏联现实生活为题材,音乐具有明朗的色彩,抒情性较为突出。卡巴列夫斯基创作的这部小提琴协奏曲通俗易懂,色彩明亮,有较强的抒情性。他特别倾力于为青少年创作音乐作品,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948年,是为庆祝一个青年团体成立三十周年而创作。作品一共分为三个乐章,其中引用了不少少年团的音调。这首协奏曲并不是只为小朋友练习而创作的,同时它也是一部具有音乐会性质的艺术精品。该分析《C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48》第一乐章是很快并充满活力的快板,旋律优美而流畅,音乐具有明朗的色彩,抒情较为突出。
二、乐曲曲式分析图与结构特点
呈示部(1—1 6 7)引子(1—8) A(主部) 连接部 B(副部) 结束部a 导入-中心-准备 b I 2 1小节 9 4 5 9 4 3 9(9—2 9) (3 0—9 1) (9 2—1 3 4) (1 3 5—1 4 3)G C、c G、b b、b E、b G、a、G、g、 G、g g、a 8展开部(1 6 8—2 7 1)导入 中心 准备2 0 6 6 1 8(1 6 8—1 8 7) (1 8 8—2 5 3) (2 5 4—2 7 1)a、A、a C、F、b E、G、g、b D、D、C C D准备
卡巴列夫斯基《C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48》第一乐章分析图示和结构特点:
该乐章是一首缩减再现奏鸣曲结构。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部分。
呈示部(1—166)分为引子、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
引子是该呈示部中短小的一部分,由8小节构成。引子在属调上,正是调性的解决(即属到主的进行),趋于稳定。
再现部(272—415)A(主部) 连接部 B(副部) 尾 声21 中心 51 49(272—292) (293—315) (316—366) (367—415)C G、d、bB、bE bE、bA、f bA、d、C(T)
主部(9—29):主部主题是动机展开式手法,展现了内在张力。主部主题是由独立乐句构成,音乐积极向上充满活力,连音线、跳音的使用,使该主题显得生动,由于该主题一直围绕C大调展开,又突显了该主部主题庄严而稳重,弦乐组齐奏,整齐合一的感觉,以及四分音符的跳音进行,更加突显了小提琴旋律声部。主部主题前4小节围绕展开,第13—16小节重复发展。第17—24小节变音的加入,以及力度不断向上推进(及弦乐组整齐合一的四分音符跳音进行),更加突出主部主题不断向上推进,第25—29小节,几小节的重复,更加平稳的在主部主题C大调上完满终止。
连接部(30—91):连接部中使用了传统奏鸣曲式的发展手法之一,即把主部的素材应用到连接部中去展现了对主部材料的发展与变化。连接部延续主部调性,采用了补充巩固主部后再转为连接部的形式并运用主部材料,第38小节到第73小节,一直是主部材料的变化发展,以及与弦乐组、木管组与小提琴 声部形成对比复调,上方单簧管与弦乐组形成对比,更加突出小提琴旋律声部。第74—83小节是连接部中心的一个高点,和声的变化:G、降b、降E、降G、a、G、降B调的运用,丰富了音乐色彩,在旋律音程上,跨度大,更加突出这段的音乐色彩丰富。第84小节在降B大调主和弦上作准备,弦乐组8小节的平稳进行,引出副部主题。
副部(92—143)副部在降B大调上展开引入新素材,在风格上沿用了古典主义的一般特征,与主部主题的音乐形象形成了鲜明地对比。副部的创作风格以柔和与抒情为主音乐更为平稳旋律时值拉长。音色不再出现主部的跳音等音素而是以和声功能明晰的单线条旋律为主。在具备鲜明对比性的同时,副部主题与主部也不乏关联:单簧管与弦乐组,旋律走向与主部主题产生了内在的联系,而节奏上四分音符、二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则共同塑造了副部主题的音乐形象。副部大体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92—108)小提琴独奏与弦乐组的对比,对比复调手法运用,92—99结束后,100—102紧接与之呼应。102—108与109—111之间;第二部分(112—143)更加深情地突出副部主题(第112小节一个长音sol)以及装饰音,130、131及136—141小节装饰音的使用与主部主题形成强烈对比,在第二部分副部已经入g小调,整个副部结束在主和弦上,并直接进入结束部。
结束部(144—167)结束部简短而独立。采用结束型陈述方式大量四分音符拨弦,以及和声变化,在B大调、a小调上丰富了音乐色彩,4个柱状和弦的出现以及力度向上推进,166小节处主和弦延续进入展开部。
展开部(168—271)分为导入、中心、准备三个部分。
导入(168—187):导入的材料并不是特别突出,由于与中心有明显的区别,所以此部分为展开部的导入部分。这个部分大量跳音八分音符的使用,快节奏与跳音的并进,突出该作曲家急切想要表达中心的心情,四个柱状和弦的使用,过渡到中心。
中心(188—253):该中心是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的综合,既有副部柔和抒情的特征,又有主部主题动机式展开的手法,这两种手法的并用使全曲达到高潮,在和声手法上丰富多彩,F、降E、G、g、降D、D、C,多种和声色彩的加入使音乐更加丰富多彩,最后仍回到C大调上,显得统一而庄重;在音乐织体上,小提琴独奏与弦乐组和木管组、铜管组形成鲜明对比,对比复调的运用,强调音乐多重形象,对比形成立体化艺术表现效果,使之丰富与深化,节奏疏密的互补,音程结合的色彩变换,使旋律线高峰与低点的交错等形成鲜明对比音素。
准备(254—271):在C大调上属准备,弦乐组、八度音程属音在强拍上出现,以及小提琴声部拉锯式前进,力度向上推进,引出再现部。
再现部(272—415):分为主部、连接部、副部、扩充。
主部(272—292)开始21小节并不在小提琴独奏声部,而是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的对比演绎。在弦乐组部分,是主部主题的整体再现,突出主部主题。
连接部(293—315)在呈示部的基础上,再现部的连接部有所缩减。
副部(316—366):在副部基础上,并没有收拢性终止,而是有49小节的扩充。
尾声(367—415):在尾声中调性服从,并在c小调上完满终止,八分音符连续使用及织体音乐陷入不稳定中,表现了很强的动力性,最后在C大调主调上,415小节完满终止。
结 语
卡巴列夫斯基《C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48》第一乐章。它丰富的音乐内涵和对青少年小提琴演奏发展的贡献载入史册,并在渲染与铺垫下震撼着每个人的灵魂并深深吸引了无数音乐家对这首乐曲的追求,使得卡巴列夫斯基《C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48》成为晚期浪漫乐派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