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交响音画《渭北风云》成功上演

2018-02-14/余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音画渭北交响

文 /余 生

大型交响音画《渭北风云》于11月22日和27日,分别在西安音乐学院艺术中心音乐厅和陕西渭南大剧院隆重上演。交响乐由西安音乐学院教授冯勇作曲,青年指挥家肖超执棒指挥,青年词作家段路晨作词,青年歌唱家杜锐霞、李腾演唱,陕西交响乐团演奏。

《渭北风云》是为纪念建党100周年进行的主题音乐创作,以发生在陕西省境内的革命故事为原型素材,以“光明与黑暗”的斗争为中心思想,通过七个不同的音乐主题、五个歌曲唱段,讲述了革命先驱们在渭北的峥嵘岁月中可歌可泣、悲壮感人的革命故事。交响组曲共分七个乐章,以革命进程的标志性事件展开音乐叙事,依次为《信念》《渭华烟雨》《哗变》《风华照金》《突围》《回望陕甘》《逐梦中华》。这组乐曲运用了区别于传统常态的音乐语汇表现形式,作曲家冯勇博士受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的影响,打破常规,在注重传统性和可听性的同时,运用区别于传统常态的音乐语汇表现形式,在注重传统性和可听性同时,采用新的音色音响思维进行创作,并使用传统调性音乐结合泛调性、多调性重叠及复风格技法进行复杂音乐叙事。

新版《渭北风云》还增加了老腔、秦腔、陕北民歌等音乐元素,并且将传统与科技融合,利用频谱分析仪对管风琴,钟声进行分析并用乐队模拟和再现其声响,增加了音色音响新鲜感,拓展了演绎空间。

音乐评论家王安潮认为作品有以下特点值得强调:一,叙事与描绘相得益彰,作品以主旋律思维而意欲讲好陕西境内的革命岁月故事,将那些历史尘封中的记忆再次唤醒,以此而作为描绘历史画卷的特定音响,作曲家紧抓横向戏剧线索与横向风景画面的协调发展,从而将音画这一体裁进行了巧妙运用与发展。二,交响性与民族性的和谐融汇,作品充分发挥了交响乐队宽幅的色彩变幻优势,每个乐章均设计了不同的色彩变化逻辑次序,不断的音色转换给观众塑造了风云岁月的跌宕起伏、变化多样的情境感,画面感;与此同时,还融入陕北民族民间的音调,尤其是陕北民歌的标识性旋律融会其间,并以特定的歌腔予以展现,听来令人既亲切又感动,既灵动又深邃。三,主题与层次的协调发展,作品每个段落均有其特定主题,但它没有运用人们记忆中程式化的某一民歌或熟悉的经典旋律,而以去标签化的创新理念全新设计了新颖的主题旋律,其多声音乐线条及变换的音型织体,还较多地运用了多调性甚至无调性音响,从而给人们展现了主旋律更为丰富的艺术想象空间。这些主旋律或在乐队中的某一声部,或在独唱者的高昂声腔,或在互相交织的内声部之中,不一而足,灵活处之,其主题形象塑造之法更易于推动音乐层次的展开。四,艺术性与通俗性的充分眷顾,除了最后乐章,作品的每一章多是从迂回婉转的深思性的音乐主题开始,其间经过不断的调性与色彩变换,表现了革命战争的残酷,奋斗征程的艰难,这是其艺术性的较为难解之处;乐曲最后常会以较为明朗的、清晰可辨的主题而展现音乐形象具象,展现了革命进程由困难到胜利的变迁,这又是音乐形象的易于理解之处;最后常会以开放式处理手法而为下一段做好铺垫。

尤为可贵的是,此次修改版加入了大量的声乐部分,将王昌龄的经典之作《出塞》及段路晨新创的《盼太阳》《回望陕甘》《追昔》《渭北新篇》等诗词运用其中,它们以或吟诵或颂唱的歌腔进行直观显现,其语意所指更易于为观众所理解。

猜你喜欢

音画渭北交响
渭北长武常见果树缺素症防治技术
两个苹果品种在渭北旱塬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丰收节音画
丰收节音画
西安鼓乐亟待“交响”
音画之旅 百里侗寨踏歌行
红色渭北颂
血性理性 铿锵交响
抗战音画
交响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