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预防控制途径的选择及思考
2018-02-13陈勇
陈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72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伊犁 835407)
0 引言
畜牧养殖产业在长期发展中一直致力于提升畜产品质量,提升人们生活品质。但是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动物疾病一直是制约畜牧养殖产业向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集约化、规模化动物养殖产业发展中,动物疫病的发生,不仅会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给整个畜牧养殖产业带来巨大安全风险。
1 常见动物疾病
1.1 细菌性疾病
畜牧养殖产业发展中,细菌性疾病是经常容易发生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常见的细菌性疾病主要有炭疽病、魏氏梭菌病、副结核病、大肠杆菌病、李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放线杆菌病。在上述几种细菌性疾病中,有些致病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如大肠杆菌、李氏杆菌病、沙门氏菌,只有当饲养管理条件较差、动物机体抵抗能力变差后,致病菌才会产生。其他致病菌一旦感染,将会在养殖场内快速传播流行,造成严重的死亡现象,给养殖户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1.2 病毒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是畜牧养殖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国家一类重特大传染性病毒疾病主要有口蹄疫、猪瘟、非洲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羊痘病,这些病毒类疾病具有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的特点,某些病毒还具有人畜感染的特性。国家二类传染性病毒疾病主要有伪狂犬病、恶性卡他热、猪经典蓝耳病、猪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病、圆环病毒病、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白血病、鸡痘、病毒性肝炎、低致病性禽流感等。三类动物疫病主要包括牛流行热、病毒性腹泻粘膜病、传染性鼻炎、猪流行性感冒、传染性肠胃炎等。通常一类动物疫病和二类动物疫病造成的死亡率较高,产生的危害最为严重。三类动物疫病具有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但致死率低的特点。
1.3 寄生虫疾病
寄生虫疾病主要分为体表寄生虫病和体内寄生虫病。正常情况下,寄生虫疾病属于慢性消耗类疾病,传播速度较快,发病过程较为缓慢,致死率较低,但会严重影响动物正常生长发育。常见的寄生虫病主要有弓形虫病、刺球蚴病、日本吸血虫病、牛焦虫病、锥虫病、旋毛虫病、鼻蝇蛆病、肝片吸虫病、丝虫病、附红细胞体病、毛滴虫病、疥癣病等。在畜牧养殖中,做好驱虫工作,是预防寄生虫病发生的最有效措施。
2 疫病发生的原因
2.1 养殖环境维护差
环境质量对动物健康生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饲养环境优良,致病菌寄生场所较少,养殖场发病的概率较低。如果养殖环境恶劣,会为各种致病菌滋生提供条件,对动物机体产生的威胁极大。很多养殖场内部,饲养管理人员不注重养殖环境控制,盲目扩大养殖规模,饲养的动物规模严重超出了养殖场的承载能力[1]。养殖场内的粪便没有及时清理,使养殖舍内的空气污浊,不断刺激动物的呼吸器官,为多种致病菌侵袭提供条件。同时,粪便在养殖舍内堆积发酵,还会产生大量蚊虫。吸血蚊虫通常携带大量致病原,通过叮咬将致病原传播给牲畜,危害牲畜身体健康。
2.2 养殖场选址不合理
很多养殖户并不能结合养殖规模,建设与之相匹配的养殖场,导致养殖场功能划分不合理。一些养殖户由于资金不足等问题,在养殖场场址选择中,并没有严格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使养殖舍建设不合理。不利于动物健康生长。同时,也没有建设与养殖规模相匹配的运动场,动物缺乏运动会导致机体抵抗能力下降,很容易导致疫病的传播流行。
2.3 药物使用不合理
科学药物使用,是预防传染性动物疫病流行传播的关键措施。动物养殖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疾病,针对动物存在的疾病,选择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治疗,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周期。但是很多养殖户在动物养殖中,普遍存在药物使用不合理的问题。为缩短养殖周期,降低经济成本,不少饲养户违规在饲料中添加国家明令禁止的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动物机体内的药物残留量显著增加,严重的导致动物中毒死亡。此外,动物疫病发生后,很多养殖户在没有明确致病原的基础上,就随意使用抗生素、抗病毒类药物进行治疗。致病原不同,所选择的药物存在一定差异性,如果药物选择缺乏针对性,一方面会导致治疗效果变差,另一方面还会导致致病原耐药性增加,这在增加养殖户经济成本的同时,也不利于动物健康成长。目前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已经成为养殖场动物疫病耐药性增加以及动物疫病传播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
3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途径的选择
3.1 科学建设养殖场
在选择养殖区域时,一定要进行实地观察,确保整个养殖区域周围不存在污染企业,水源清洁,供水供电充足,对整个养殖场的实地情况进行严格的测量,结合实际确定养殖规模。养殖场在建设中,应该确保牲畜有足够的生活空间,确保为动物配置充足的活动场所,保障动物有充足的运动量,增强身体抵抗能力,减少疾病发生。同时,还应该确保养殖场周围有充足的饲料来源。只有保证动物进食安全,才能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概率。另外,养殖场在建设中,还应该为其配置完善的饲养用具,确保养殖舍内部温度适宜,清新干燥整洁,通风良好。有条件的养殖户还应该在养殖场周围种植攀爬类植物和高大树木,以此遮光蔽荫,降低养殖场内的温度,并减少野生动物的侵袭[2]。
3.2 合理规划,科学管理
首先,科学配制饲料。营养价值全面,是保证动物健康生长的关键。养殖户应该具备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结合动物不同生长阶段,为其配置科学高效的饲料,确保饲料营养价值全面,各种营养元素投入充足。在养殖场内部,应该配备合理有效的营养表,确保管理人员能够根据动物的具体生长情况,提供相应的饲料,保证动物身体健康;其次,强化环境控制。环境质量控制工作是减少致病原传播流行的重要措施。养殖场应该制定严格的清理制度和卫生消毒制度,定期对养殖场进行全面消毒,及时清理养殖舍内的粪便,避免粪便堆积发酵,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同时,还应该选择菊酯类农药对养殖场周围的低洼地带进行喷雾消毒,减少蚊虫繁殖量,避免养殖场内吸血昆虫数量增加[3]。彻底打扫养殖场,有效减少致病菌的寄生场所;最后,做好疾病防治。日常养殖中,要密切观察动物的采食饮水、休息、排便情况,发现异常应该将患病动物立即隔离,并将病情上报当地兽医部门,由专业兽医进行严格诊断,选择针对性药物进行治疗,确保做到早发现、早防治,有效保证动物身体健康。
4 结束语
为有效提升整个畜牧养殖群体的发展水平、发展能力,降低动物疫病发生所造成的各种隐患和风险,需要明确畜牧养殖中常见的动物疫病种类和发病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