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腹泻病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2018-02-13卢斌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21期
关键词:魏氏梭寄生虫猪舍

卢斌

(重庆市南川区兴隆镇畜牧兽医水产站,重庆 408499)

0 引言

引起猪出现腹泻的原因主要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饲料营养、饲料管理、断奶应激、自身生理特点等。由于猪腹泻致病原因复杂,临床症状表现多样,必须进行明确诊断,综合治疗,才能取得有效的防控效果。

1 发病原因

1.1 细菌性腹泻

导致猪出现腹泻症状的细菌主要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等,大肠杆菌可以危害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猪,对仔猪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随着仔猪日龄的下降,腹泻症状越发严重。哺乳仔猪感染大肠杆菌后,主要表现为黄白痢,发病十分突然,在较短时间内出现腹泻症状,排出黄白色粥样稀便,随后腹泻物逐渐呈水样稀便。仔猪感染大肠杆菌病后,生长发育停止,如果治疗不及时,在较短时间内出现死亡。猪感染沙门氏菌后,会排出灰白色的粥样稀便,身体逐渐消瘦,出现严重的脱水症状。魏氏梭菌是导致猪严重死亡的一类细菌性传染性疾病。魏氏梭菌中的C型魏氏梭菌是导致猪红痢的主要致病原,常发生于1周龄内的哺乳仔猪,该病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急、致死率高的特点。临床上患病猪主要以排出红色带血的稀便为主,在发病1~2 d内出现死亡。

1.2 病毒性腹泻

临床上导致猪出现腹泻的病毒主要有猪传染性肠胃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轮状病毒等。该种疾病在猪群中传播十分迅速,感染率可达100%,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常发生于每年冬春季节。发病后,患病猪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仔猪吃奶后表现为呕吐,呕吐物中含有大量未消化的凝乳块,随后出现水样腹泻症状,排出腥臭粪便,粪便呈灰黄色或灰白色,且夹杂未消化的凝乳块和肠黏膜。发生腹泻后,患病猪身体逐渐消瘦,通常在发病2~4 d内由于机体脱水而死。断奶仔猪、育成猪、育肥猪、成年猪感染3种病毒后,临床症状较轻,强化护理一段时间后即可恢复健康。

1.3 寄生虫腹泻

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猪腹泻主要为体内寄生虫病,引起猪腹泻的寄生虫种类较多,主要有线虫、蛔虫、球虫。猪鞭虫会导致2—6月龄的猪出现血痢,出现腹泻症状后,患病猪主要表现为贫血、消瘦、生长发育迟缓,常与密螺旋体痢疾混合感染发生。由于自然环境中线虫种类较多,可以通过各个途径侵害猪机体。感染线虫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贫血、消瘦、腹痛、腹泻、粪便中夹杂血液,最后患病猪因衰竭而死。猪球虫病是猪养殖中经常出现的一类寄生虫疾病,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都可以感染该种疾病,发病后,患病猪会排出粥样腹泻物,粪便呈现黄白色,有时在粪便中夹杂血液和肠黏膜。各个年龄和品种的猪都可以感染蛔虫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咳嗽、体温升高、异食癖、身体逐渐消瘦、被毛杂乱无光泽、生长发育迟缓等,最终成为僵猪,严重的会造成大面积死亡。由于寄生虫引起的猪腹泻症状与其相似,在具体诊治中需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结果,明确致病原后,制定针对性措施,提高驱虫效果。

1.4 非传染性腹泻

非传染性腹泻常与饲养管理有密切联系。仔猪出生后,由于机体抵抗能力较差,各个器官发育不完善,如果受到应激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导致机械性腹泻。此外,仔猪在断奶时,由于消化道功能尚不完全,胰脏和小肠分泌消化酶的能力较低,胃底腺不发达,分泌胃酸的能力较差,突然断奶或更换饲料,很容易对各个脏器器官造成应激,使胃肠道蠕动能力增加,影响饲料在胃肠道内的消化利用,最终产生腹泻。在日常养殖中,饲料营养价值低,饲料配置不科学,维生素、矿物质投入不充足,突然更改饲料,饲料发霉变质等,很容易造成猪出现消化不良,引起腹泻。

2 综合防治技术

2.1 制定严格的疫苗免疫程序

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猪腹泻疾病发生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针对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肠胃炎、猪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猪腹泻疾病,应定期对猪群免疫接种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肠胃炎、猪轮状病毒三联灭活疫苗。每年入冬前,对所有商品猪免疫接种2次,每次间隔15~20 d,后海穴注射,每头猪肌肉注射4 mL[1]。针对细菌感染引起的猪腹泻疾病,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分离本养殖场特定的菌株,制备适合养殖场的特定灭活疫苗,提高免疫效果。猪魏氏梭菌病是严重危害猪健康生长的剧烈传染性疾病,目前该疾病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疫苗,选择相应的灭活疫苗,定期对猪群进行疫苗免疫接种,预防魏氏梭菌感染。当养殖场内出现发病情况后,应立即将患病猪和未发病的猪单独隔离养殖,将与患病猪接触未发病的猪作为假定健康猪,对其紧急免疫接种相应的疫苗,并做好疫苗抗体监测工作,对不达标的假定健康猪进行紧急补种。对于多次免疫依然不达标的应及时将其扑杀,无害化处理。

2.2 强化饲养管理

做好饲养管理工作是预防多种致病性腹泻发生的重要措施。日常养殖中,应该定期清理猪舍,将猪舍内的粪便、各种污染物清理出去后堆积发酵。定期对猪舍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可以使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对圈舍、场地、通道进行卫生消毒。在疾病流行高峰期,可以选择使用双链季铵盐2 000倍液给猪消毒,1次/d,连续使用1周[2]。仔猪出生后要确保其及时吃上初乳,通过吃初乳从母乳中获得免疫球蛋白和镁盐,加速仔猪胎粪的排出,提高仔猪身体的抵抗能力,减少腹泻疾病的发生。另外,还应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冬春季节是猪腹泻疾病流行发生的高峰期,进入冬春季节后,由于外界气温较低,存在多种应激因素,气候突变,一旦猪舍温度控制不当,很容易导致猪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引起腹泻。猪舍温度应该控制在20 ℃左右,确保猪舍温度适宜,及时排出猪舍内的有毒有害气体。每年春秋两季,还需要对猪群进行严格的驱虫处理,驱虫期间做好舍内粪便清理工作,堆积发酵,杀灭粪便中的虫卵和寄生虫。

2.3 对症治疗

猪腹泻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在明确致病原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对于细菌引起的猪腹泻,应明确致病原类型,结合药敏试验,选择高敏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病毒性疾病引起的猪腹泻,应采用抗病毒、预防继发感染、强化补液的手段进行治疗[3];寄生虫引起的传染性腹泻疾病,应选择高效驱虫药物,进行针对性驱虫。

3 结束语

猪腹泻疾病是养殖中易发生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该疾病具有发病原因复杂、发病急、致死率高的特点。且传播速度较快,某些传染性腹泻疾病的发生常来不及预防,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腹泻疾病诊治中,一定要明确致病原因,以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控,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魏氏梭寄生虫猪舍
寄生虫与狼的行为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
猪魏氏梭菌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及防控
白话寄生虫
猪魏氏梭菌病的防治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一例种母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治措施
标准化猪舍设计技术
新型帐篷式猪舍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