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县板角山羊产业发展的对策探讨
2018-02-13
(1.重庆市巫溪县畜牧局, 重庆 巫溪 405800; 2.巫溪县畜牧兽医管理中心, 重庆 巫溪 405800)
巫溪县是板角山羊的原产地,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波动频繁,出现了板角山羊病害严重、品种退化、优秀基因濒临丢失等问题。
1 板角山羊产业发展现状
巫溪县是典型的山区县,草资源十分丰富,农民有养殖山羊的传统,产业基础较好。目前,山羊已经成为巫溪县大宗产品,在区域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
1.1 草地资源丰富
全县有天然草地、草坡适宜放牧面积215万亩(1亩≈667 m2),其中1万亩以上成片草场15块、50万亩,另有退耕还林还草30万亩,加上农作物秸秆理论载畜量为43万个黄牛单位、215万个山羊单位,实际载畜量为30万个黄牛单位、150万个山羊单位,草料资源超过23万个黄牛单位、115万个山羊单位,每年理论资源价值浪费超过6亿元。
1.2 当前板角山羊产业现状
全县出栏山羊73万只,收入近6亿元,有近1 200户当年养羊收入1万元以上,最高户年收入10万元。目前,全县已改建1个板角山羊资源保种场1个,巩固发展种羊场28个,扩繁场186个,50只以上的规模户约4 500户,200只以上的325户,同时建设人工草地1万亩,改良草地5万亩;新发展73个种草养羊基地村,新建高床漏粪式羊舍18.2万m2。
2 板角山羊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传统养殖制约发展
传统的山羊养殖,饲养管理水平低,繁殖成活率低,出栏率低,经济效益低。
2.2 品种退化落后
本地品种板角山羊由于没有持续开展本品种选育,近亲交配严重,导致山羊个体小,生长速度慢。
2.3 管理粗放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山羊产业一直处于“副业”位置,是农户田间地头顺带“牵”出来的产业,每户养殖3~5只,多采取放养为主、圈养为辅的方式,绝大多数是猪羊同圈、牛羊同栏,阴暗潮湿,粪便满地,臭气熏天,易发疾病。
2.4 资源浪费
天然放牧养殖山羊,草资源浪费严重,每亩草场只能养殖1只山羊。夏秋之季吃不完,春冬两季吃不够,形成“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恶性循环。
2.5 破坏生态
山羊放牧,啃食嫩枝,践踏草地,破坏林草植被,加速草场荒漠化,形成“养一群羊,坏一片山”的恶性循环。
3 主要对策建议
3.1 人工种植优质牧草
“适草适地,适地适草”的种植方法,分别在不同海拔种植优质牧草,推行豆科、禾本科牧草混喂,解决放牧山羊“春死、夏饱、秋肥、冬瘦”问题,还优化生态。传统思想认为,巫溪丰富的草场资源就是一个天然的山羊基地,无需再去种草。但在全县215万亩草地、草坡中,低质草占了近80%以上,除部分红三叶外,大部分草地、草坡为蕨类、蒿类植物,产草量低。要想壮大山羊产业,必须先解决草料问题,也就是必须改良原有草地、草坡,利用土地资源优势种植优质牧草。通过“适草适地、适地适草”的种植方式,在海拔1 000 m以上,种植红、白三叶和多年生黑麦草;在海拔1 000 m以下,种植紫花苜蓿、一年生黑麦草或大力士、拉巴豆。充分利用闲置地、撂荒地种植牧草,规模在20~30只的养殖户,只需种植3~5亩优质牧草,就能常年保持充足优质草料供应。种草技术含量低,省工省力,对比种植庄稼,每亩多增收3倍以上,经济实惠,农户易于接受,山羊养殖推广快。
3.2 加快品种改良
普及杂交改良技术,建立板角山羊保种场、划定保护区、建设保种户,对板角山羊提纯复壮,培育种母羊;建波尔山羊良种繁育场,培育良种种公羊,推行波板杂交,波尔山羊与本地板角山羊杂交,有较好的杂交优势,波板杂交组合最优,推行“种公羊走婚制”,避免近亲交配,提高品质。
3.3 加快圈舍改进
加快圈舍改造,建高床漏粪式羊舍。根据不同海拔高度选择修建三种类型的羊舍,在海拔600 m以下建全框架高床漏粪式羊舍,以防暑为主,在海拔600~1 000 m区域建半封闭式羊舍,既防暑又防寒,在海拔1 000 m以上建全封闭式羊舍,重在保暖,三种类型的羊舍有利于山羊生长,减少疾病发生。
3.4 改变饲养方式
通过人工种草,改放养为圈养,通过青贮、干贮等方式,保证春、冬季节山羊的草料供应,从而将过去单一的放牧方式改变为舍饲、半放半养、放牧三种饲养方式结合,改食天然草料为优质豆科、禾本科牧草混喂,提高了生长速度。
3.5 适度规模养羊
产业发展忌讳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巫溪县山羊养殖基础条件好,农户有饲养山羊的习惯,可以继续坚持千家万户分散小规模养羊的发展方式。小规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每户饲养量为20~30只基础母羊和1只良种公羊,集中连片区可以几户十几户共养一只良种公羊;二是养殖户只需要购买20~30只良种母羊,建80~100 m2的高床漏粪式羊舍,种3~5亩优质牧草,一次性投入只需1万~3万元,饲养一年左右时间,年产羔羊40~90只,年出栏商品羊40~90只,实现收入1.6万~3万元;三是饲养15只左右的山羊无需专人饲养,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割草喂养,利用挤出来的时间发展产业。规模在20~30只,仅需1个劳动力饲养,这对于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劳务输出大县来说,是节省劳动力成本的产业发展道路。
4 几点思考
4.1 要老百姓养羊不如老百姓要养羊
产业发展过程中始终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政府应该充当好指挥员和协调员的角色。山羊产业可以说是特殊的地形地貌逼出来的产业,农民最初用来补贴家用,这种小规模的放养方式为集群发展山羊提供了可能。政府在这个扩展壮大过程中,整合了各类政策因素,强化了技术指导,增强了农民养殖山羊的信心,从外部条件上为山羊产业发展提供了一切可能,使农民主动要求养殖山羊。
4.2 独立养羊不如联动养羊
任何一个产业都不是孤立发展的,需要各方面力量的配合。在山羊产业发展中,离不开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林业、国土、农业、环保等部门间的密切配合,为山羊养殖开一路绿灯。
4.3 生态与经济能够互相兼顾、协调发展
生态立县是我县确立的根本发展战略。过去群众习惯放养山羊,尽管能利用低成本获得一定收入,但生态破坏的代价沉重。如何解决生态与经济的矛盾,种草养羊巧妙地破解了这一难题。种草既能维护生态,促进水土保持,同时又解决了山羊的饲料来源。在山羊养殖过程中,成功探索出林-草-羊-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林(地)种草,以草养羊,羊粪入沼,沼渣肥地。这既使经济得到了发展,同时还解决燃料问题,清洁能源的使用促进了环境保护,使经济与环境得以协调发展。
4.4 政策与资金集群投入
在政策使用上,广泛结合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农村改厕改圈政策、土地流转政策,对相关资金进行整合,打捆使用有限的政策资金,用于解决山羊养殖户启动资金筹措问题。同时,多方筹措资金对山羊养殖户进行补贴,对种草养羊给予种草、建圈、买种羊补助,实现“先建后补”。优先解决种草养羊贷款,国土、林业为养殖户用林、用地大开绿灯,交通、水利优先解决种草养羊小区道路通畅和人畜饮水困难,农业局能源办保证建1个养羊场建1个沼汽池。允许科技人员领办养羊场,把种草养羊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并单独设奖,重奖重惩,从而激发全民种草养羊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