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痉挛性斜颈46例

2018-02-13李俊逸江西中医药大学灸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南昌330004

江西中医药 2018年4期
关键词:斜颈痉挛性夹脊

★ 李俊逸(江西中医药大学灸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 330004)

痉挛性斜颈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局灶型肌张力障碍,临床表现为颈部肌肉(以胸锁乳突肌、斜方肌、颈夹肌受累明显)不自主收缩,导致头颈部运动和姿势异常为特征[1]。本病病因不明,并且较为难治、易复发。据国外有关调查,痉挛性斜颈患病率大约是9/10万,女性发病率比男性稍高[2]。笔者采用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痉挛性斜颈46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6例痉挛性斜颈病例均来自2015年4月—2017年9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患者,其中男18例,女28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20岁;病程1月~14年。

1.2 诊断标准 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神经病学》[3]制定:以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为主的颈部肌群自发性不自主收缩,引起头向一侧扭转或阵发性倾斜,早期为阵发性,后期可导致头常固定于某一异常姿势。受累肌群常有痛感,亦可见肌肉肥大,可因情绪激动而加重,头部得到支持时减轻,睡眠时消失。

1.3 治疗方法 (1)选穴:局部选穴风池、天柱、肩井、肩中俞、肩外俞、颈夹脊(C5-C7)、夹脊(T5-L4)、阿是穴;远端选穴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2)操作:嘱患者俯卧位,取0.3mm×25mm不锈钢毫针,其中风池向鼻尖斜刺0.8寸,天柱直刺0.5寸,肩井直刺0.8寸,肩中俞、肩外俞向外斜刺0.8寸,颈夹脊及夹脊穴直刺0.5寸。以上穴位均取患侧;再取0.3mm×40mm不锈钢毫针,合谷直刺0.8寸,足三里直刺1.5寸,三阴交直刺1.0寸,太冲直刺0.5寸。以上穴位均取双侧,得气后行旋转补法,留针30min。(3)在针刺的基础上同时行热敏灸辅助治疗。每日操作1次,10次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4 疗效评定标准 46例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进行Tsui等[4]分型评分,最髙分为25分(评分越高表示病情越重)。治疗后评分下降0~10%为无效;下降11%~50%为部分缓解;下降51%~80%为明显缓解;下降81%~100%为完全缓解。总有效率=(部分缓解例数+明显缓解例数+完全缓解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版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治疗前后Tsui评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3个疗程治疗后,46例患者中10例完全缓解(21.74%),18例明显缓解(39.13%),15例部分缓解(32.61%),3例无效(6.52%),总有效率为93.48%。

3 讨论

根据临床症状,本病应属中医学“痉病”“痉风”“瘈疭”等范畴,其病机相对复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暴强直,皆属于风。”《黄帝内经注评·上册·素问部分》说:“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碍气机,不能温煦筋脉而发为痉。”《景岳全书·痉证》曰:“凡属阴虚血少之辈,不能养营筋脉,以致抽挛僵扑者,皆是此证……凡此之类,总属阴虚之证。”提示其发病原因,外则风寒湿邪,阻滞经络,留于筋肉之间,阻碍局部的气血运行,内则筋脉失养,阴虚筋燥,经脉结聚无常,拘挛弛纵混乱,而发此病。其病位相对明确。《景岳全书·痉证》云:“愚为痉之为病,强直反张病也。其病在经脉,经脉拘急,所以反张。其病在血液,血液枯燥,所以痉挛。”病性多属本虚标实,与肝脾肾关系密切。治疗可以健脾和胃、养血柔筋、息风通络为法。从经络角度入手,颈肩背部分布有多条经脉,此病与手足太阳经关系最为密切,取其“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义,手法按压探寻,依据其经筋结聚的部位,选取颈肩背局部风池、天柱、肩井、肩中俞、肩外俞、颈夹脊(C5-C7)、夹脊(T5-L4)、局部阿是穴进行针刺以祛风解痉、荣筋舒络。合谷为大肠经原穴,太冲为肝经原穴,合谷主气,太冲主血,且肝在体合筋,肝藏血,能濡养诸筋,合谷、太冲四关穴相配以养血柔筋、潜阳息风;足三里为胃经合穴,三阴交属脾经,且为足三阴经交会穴,二穴合用以健脾和胃,调和气血阴阳。此外在热敏穴区施以热敏灸治疗,以热敏化腧穴的最佳刺激加之艾灸刺激,激发经气感传,使气至病所,通过激发或诱导体内固有的调节系统功能,使失调、紊乱的生理生化过程恢复正常[5],从而达到舒筋活络,调和气血之目的。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痉挛性斜颈虽疗程较长,贵在坚持。此法安全性高,无任何毒副作用,而且疗效令人满意,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前景。

4 典型案例

患者王某,女,52岁。2016年6月22日由家属搀扶初诊。诉1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部向右侧扭转,颈项活动受限,当地医院诊断为痉挛性斜颈,给予肉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后病情好转,6年后再次发作,又予肉毒素治疗后症状好转。近1年来症状反复并进行性加重,予肉毒素注射、口服巴氯芬、氯硝西泮等疗效甚微。刻下患者头颅不自主向右后侧倾斜,右耳贴近右肩,伴头颅不自主颤动,情绪紧张时症状加重,注意力分散、睡觉时症状稍减轻,项强、稍肿胀,行走不稳,时有头晕,易烦躁,纳可,寐差,二便平。就诊时神志清楚,精神较差。查体:内科查体、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右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竖脊肌肌张力增高,且肌肉肿胀,可触及结节,脊柱向右侧弯;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辅助检查:头颅MR:未见异常;铜蓝蛋白测定:535mg/L;脊柱X线:脊柱稍侧弯。诊断:痉挛性斜颈。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颈项部无明显不自主颤动,头部倾斜幅度减轻;2个疗程后,头部稍侧倾,行走虽依然稍有不稳,但无需家属搀扶;经3个疗程后,头部正位无侧倾,颈项部肌肉弹性可,无紧束感及肿大,右侧竖脊肌稍僵硬,但脊柱无明显侧弯。6个月后电话追访未复发,颈部活动正常。

[1]Jankovic J, Leder S, Warner D, et a1. Cervical dystonia:clinical findings and associated movement disorders [J]. Neurology, 1991, 41(7):1 088-1 091.

[2]Stacy M. Idiopathic cervical dystonia:an overview [J].Neurology, 2000, 55(12 Suppl 5):S2-8.

[3]吴江.神经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277.

[4]Tsui JK, Eisen A, Stoessl AJ. Double blind study of botulinum toxin in spasmodic torticollis [J]. Lancet, 1986, 2(8501):245-247.

[5]陈日新,康明非.热敏灸新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0.

猜你喜欢

斜颈痉挛性夹脊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以整体观为指导运用推拿联合舒筋消斜膏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观察
针刺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卵巢囊肿蒂扭转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价值分析
元胡止痛口服液对缩宫素致小鼠离体子宫痉挛性收缩的影响
针刺治疗急性斜颈1例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
婴儿斜颈174例病因及转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