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肝药物正确合理使用至关重要

2018-02-13上海瑞金医院副主任药师石浩强

江苏卫生保健 2018年12期
关键词:保肝药物性谷胱甘肽

○上海瑞金医院副主任药师 石浩强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主要是通过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反应,肝脏发挥着其生物转化功能,降低各类物质的毒性而起到解毒的功效,当然也有一些物质在经过肝脏代谢后会出现毒性增强的现象。

当肝功能出现障碍时,人体会出现代谢障碍、水电解质紊乱、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凝血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并引发一系列症状。一般而言,肝功能障碍是由病毒、细菌等病原性微生物或寄生虫等所诱发,也可以是由药物、酒精等化学物质所导致,还可能是由于免疫因素如慢性活动性肝炎等引发。

肝脏作为一个重要的“解毒”器官,其功能的正常对于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当肝功能异常时,保肝药物就会“粉墨登场”。那么,保肝药物究竟包括哪些?长期服用多种药物的患者,担心发生药物性肝损,是否应该“预防性”服用保肝药物呢?

事实上,临床上常见的保肝药物有解毒类、抗炎类、利胆类、促进肝细胞修复类、生物制剂、降酶类和中药类等多种,其正确合理使用至关重要。

♥解毒类保肝药

解毒类保肝药主要是通过为肝脏提供巯基或葡萄糖醛酸,从而提高肝脏的氧化、还原等解毒能力,同时减轻对于肝脏存在有害因素的影响。常见的药物有:还原型谷胱甘肽(阿拓莫兰)、硫普罗宁、葡醛内酯、青霉胺等。

还原型谷胱甘肽在临床上比较常用,其通过与体内的过氧化物、自由基等结合,保护含有巯基的蛋白质和酶,从而达到护肝的作用。可用于酒精中毒性肝损害、药物中毒性肝损害、乙肝、丙肝等多种肝脏疾病的治疗。

谷胱甘肽广泛地存在于动、植物体内,有着重要的代谢平衡作用,肝损病人应注意增加外源性的补充。面包酵母、小麦胚芽和动物肝脏中的谷胱甘肽含量最高,以100克物质计算,其含量可以达到100~1000毫克;人体血液中含量一般为26~34毫克;鸡血中含量为58~73毫克;猪血中含量为10~15毫克;西红柿、菠萝、黄瓜中的谷胱甘肽含量也较高(一般在12~33毫克/100克左右),而在甘薯、绿豆芽、洋葱、香菇中的含量则偏低(一般为0.06~0.7毫克/100克左右)。

硫普罗宁(凯西莱)可以清除自由基、促进肝细胞的再生、提高肝细胞线粒体中ATP的含量从而发挥护肝的作用,可用于脂肪肝、酒精肝、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

葡醛内酯在体内代谢为葡萄糖醛酸而发挥解毒作用,可与肝脏内的的酚基、羟基、羧基等结合,形成无毒的产物并排出体外。

青霉胺在临床上常常被作为重要的解毒剂加以使用,主要用于重金属中毒、肝豆状核变性(威尔逊病)的治疗。

♥抗炎类保肝药

抗炎类保肝药主要为甘草酸类的制剂,是从中药甘草中提取出的有效成分,有甘草酸二铵(天晴甘平、甘利欣)、异甘草酸镁(天晴甘美)等。

这类药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但又优于皮质激素,抗炎作用较强,并能促进胆色素的代谢,发挥退黄与肝脏的解毒作用,还能抑制自由基和过氧化脂质的产生,从而达到保护肝脏的目的。此外,抗炎类保肝药还有一定的抗纤维化和增强细胞免疫的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运用抗炎类保肝药,在肝功能改善的同时应定期监测血压和血清钾、钠浓度,如出现高血压、血钠潴留、低血钾等情况应及时停药或适当减量;还有,疾病初愈时,也不宜立即停药,应当逐渐减量,以免谷丙转氨酶(ALT)反跳;孕妇、儿童慎用。

♥利胆类保肝药

利胆类保肝药有腺苷蛋氨酸(思美泰)、熊去氧胆酸等。腺苷蛋氨酸本身就是人体内的一种重要的活性物质,可以作为甲基供体而参与体内的各种生化反应,并能有助于防止胆汁的淤积。

熊去氧胆酸则可增加胆汁的分泌,抑制肝脏的胆固醇合成,减少肝脏脂肪化的发生和发展,并松弛胆胰管括约肌而发挥利胆作用,同时降低肝脏和血清中的三酰甘油的浓度。有专家指出,国产的熊去氧胆酸的纯度存在缺陷,会含有鹅去氧胆酸,可以溶解胆石,但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不如进口的品种((优思弗)来得明显。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肝细胞胆汁淤积,其临床效果似乎不如国外报道得那样好,但对非钙化型浮动胆固醇结石却有较高的治愈率。

♥促进肝细胞修复类的保肝药

促进肝细胞修复类的保肝药有维生素类和辅酶A及必需磷脂类药物等。维生素类与辅酶A可以促进能量代谢,并保持酶的活性,主要为一些水溶性的维生素,如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等。但就脂溶性维生素而言,剂量超大,必然会增加肝脏的负担,所以肝损病人应当慎用。

必需磷脂类药物临床上用的较多的是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其可促进肝细胞膜的再生,改善胆汁中磷脂与胆固醇的比例,降低形成胆结石的风险等。一般可以作为中毒性肝损伤(如药物、毒物、化学物质和饮酒过量所引起的肝损伤等)以及脂肪肝和肝炎的辅助用药。事实上,该药的不良反应报道较少,相对安全,为甲类非处方药。

♥保肝类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有肝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细胞凋亡、抗纤维化等的作用,是目前已知生物活性最为广泛的生长因子之一。

♥中药类、降酶类保肝药

中草药中有降酶作用的如水飞蓟、甘草、五味子等;退黄作用的茵陈;抗纤维化的丹参;抗病毒作用的苦参、叶下珠等。

降酶类的保肝药物最具代表性的是联苯双酯、双环醇等。此类药物具备抗氧化的保肝样作用,但也有研究指出其降酶作用仅仅是抑制了血清中转氨酶的活性而表现出的治疗有效之假象,因而目前临床上并不作为首选。

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逐年攀升。众所周知,心血管疾病需要长期服药乃至终身服药,而常年“与药物相伴”的患者,就有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伤。对于罹患心血管疾病,初始肝功能正常且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而言,应当定期监测肝功能,检查相关酶的水平,“预防性”服用保肝药物并不提倡,即使在出现肝功能损伤时,也应当首先停用相关的可疑药物,再考虑是否服用合适的保肝药物来进行治疗。

药物性肝损伤主要是由药物或其代谢物直接损伤肝脏细胞或诱发过敏反应而导致,一般而言不应该运用抗炎类保肝药物。事实上轻度的药物性肝损伤,停药后一般可以自行恢复,无需运用保肝药物;中、重度的肝损伤则应当进行保肝治疗,早期推荐使用谷胱甘肽或乙酰半胱氨酸来清除自由基,对于血清ALT相对较高者可以使用双环醇和甘草酸类制剂,血清ALT相对较低者,可以使用水飞蓟素等;对于胆汁淤积性的药物性肝损伤,可以使用熊去氧胆酸和腺苷蛋氨酸来进行治疗。

临床上,保肝药物一般仅仅作为综合性治疗的辅助手段,仅治标并不治本,查找出引起肝损的病因,并加以克服才是重中之重。另外,在用药时,一般仅选用1~2种药物,以免药物之间相互影响反而会增加肝脏的负担。

总之,如前所述,保肝药物的正确合理使用至关重要。

手脚发凉喝三红汤

天气寒冷,很多女性朋友手脚冰凉的毛病又犯了。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款由红豆、红糖和红枣一起煮成的三红暖身汤。

红豆性平,有健脾利水、清热除湿、消肿解毒的功效。对女性尤其适合,为其富含铁质,有补血的作用;红糖性温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红枣富含钙和铁,是补铁补血的不错选择。这三类食物相互配合,能增加铁的摄入,提高身体耐寒能力。

具体做法是,红豆250克,红枣15~20枚,红糖适量。把红豆洗净,浸泡两小时。红枣洗净,去核。锅中放入红枣、红豆,加入600毫升水,倒入红糖。大火煮开,保持沸腾状态约半分钟左右,香味散出开小火,焖到红豆熟烂,就可以喝了。

需要提醒的是,三红汤含糖量较高,不适合有糖尿病的女性朋友喝,腹胀、体质燥热的人也不适合。

猜你喜欢

保肝药物性谷胱甘肽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谷胱甘肽:防治中风改善帕金森症状
浅议“药毒”与药物性肝损伤
谷胱甘肽的研究进展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
蚯蚓谷胱甘肽转硫酶分离纯化的初步研究
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分析
光敏氧化制备抗癌及保肝的二萜衍生物
保肝药物体内活性筛选方法的建立
茵兰益肝颗粒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6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