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心脏回归本来的节奏

2018-02-13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钱智勇王垚侯小锋

江苏卫生保健 2018年12期
关键词:同步性生理性电学

○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钱智勇 王垚 侯小锋

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治疗心动过缓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已在临床上开展了近60年左右,它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近20多年来,三腔起搏器的问世也给众多的心力衰竭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但是,医学家们一直追求的还是生理性起搏模式。

♦何谓生理性起搏

传统的起搏器导线放置于右心室的间隔部或者心尖部,这些部位的激动都是通过心肌进行扩布的,传导速度很慢,而且传导顺序与正常的心脏激动完全不同。在这种起搏方式下,有接近20%的患者术后数月或数年就会出现气喘、活动耐力下降,即心力衰竭的症状。

而正常心脏的激动是通过希浦系统(希氏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下传的,如果将起搏导线放置于希氏束或者束支区域,激动就会沿着正常的传导系统下传,这种起搏方式所产生的激动与正常的心脏激动基本一致,起搏心电图也表现得和正常人基本相同,这就是生理性起搏的原理。左束支区域起搏的参数更为稳定,而且安全性更高,有望成为生理性起搏的主流方法。

江苏省人民医院邹建刚教授团队2014年成功完成了第一例希氏束起搏,2017年完成了第一例左束支区域起搏。目前,完成希浦系统起搏近200例,左束支区域起搏100例,在生理性起搏领域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

♦两位患者的故事

64岁的周大伯,2012年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在我院植入了心脏永久起搏器,术前心脏B超提示左心功能正常,但近2年反复出现胸闷气促的症状。2018年1月,周大伯因连上楼梯都觉得很困难,再次住院治疗。邹建刚教授为其复查心脏B超,发现周大伯左心明显增大,左室内径达到68毫米,左室射血分数40%,提示左心功能衰竭。入院后,邹建刚教授团队成功为周大伯进行了左束支区域起搏。术后1个月,患者心衰的症状完全消失;3个月复查心脏B超,发现左室内径已经缩小至57毫米,左室射血分数也恢复至50%,仅仅略差于正常人。

68岁的张女士,近1年反复出现胸闷气喘的症状,服用多种药物治疗仍效果不佳。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我院做心脏B超时发现,左心功能明显减低,左室射血分数仅35%,心电图提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邹建刚教授团队在今年6月为张女士进行了左束支区域起搏治疗,手术顺利。术后1月时,令所有人惊讶的是,张女士的心脏已完全恢复至正常人的状态,左室内径已经缩小至45毫米,左室射血分数也恢复至62%,与正常人无异。

♦生理性起搏的优势

邹建刚教授表示,生理性起搏是通过心脏自身的电传导系统进行下传的,因此,相较于传统的起搏方式,生理性起搏具有极大的优势。

一是心脏的电学同步。基于希浦系统起搏的心电图和自身正常激动下传的图形基本一致,起搏心电图的宽度非常窄,提示电学同步性正常。

二是心脏的机械收缩同步。基于希浦系统电学的同步性,心脏收缩的机械同步性也基本正常。而传统右心室起搏的机械同步性很差,部分患者在传统的起搏方式下可逐渐进展为心力衰竭,因此,希浦系统起搏有预防心衰发生的作用。

三是用于治疗电学失同步或机械收缩不同步的心力衰竭。很多心力衰竭的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电学失同步或机械收缩不同步,对于这类患者,希浦系统起搏可以部分或完全纠正其电学或机械不同步,从而达到治疗心衰的作用。

猜你喜欢

同步性生理性电学
黄瓜15种生理性病害
时滞非线性复杂动态网络的牵引自适应控制同步性
对一个电学故障题的思考
壳样钙化子宫肌瘤悬吊式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1例并文献复习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股价同步性:“价值创造”还是“自利工具”?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二)——自主招生怎么考电学和磁学
“串烧”式电学实验复习法お
解读电学实验中“三个选择”
生理性海水在鼻内镜术后的临床分析应用
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及室壁运动同步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