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2018-02-12曹静茹
曹静茹
摘 要:语文是小学阶段最主要和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学校和教师高度重视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很多语文老师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提升语文教学效果。但是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积极性,加上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恰当,根据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状况来看,教学质量尚待提高。所以立足于目前的教学状况,很多教师都开始创新教学方法,分层式教学法就是取得重要改革成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围绕这一教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给教师提供参考范本。
关键词:分层式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
语文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提高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是广大教师非常关心和重视的。分层式教学法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能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改善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分层教学
分层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學实践活动中,通过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分层,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真正学到知识,对语文的学习产生积极主动的热情,帮助学生体会语文学科魅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1.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因材施教”理论。自古以来,孔子等大儒学家都积极倡导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要注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特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分层式教学法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更能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2.分层教学的意义
小学生处于贪玩、好奇的年龄阶段,对学习缺乏主动性,不喜欢枯燥乏味的课堂内容,容易走神开小差,所以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针对性讲解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同时,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会导致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因势利导,重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开展分层式教学,解决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难题。
二、分层教学的应用策略
1.以学生为主体,合理分层
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教学方式要围绕学生展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忽略学生的主体感受,枯燥讲解教材知识,不强调教学重点,学生听得云里雾里,自然学习成绩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充分研究,在确保深入了解学生之后,对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分层,并根据教学进程对学生的划分标准进行调整,适应学生的学习。
2.因材施教,教学目标分层
要想达到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准备分层备课,为学生服务,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任务。在体现学生的个性基础上,确保学生和谐共同发展,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这就考验教师的专业水准,要求教师全方位深入理解教材,吃透教材,精心备课。
3.互动交流,教学活动分层
虽然分层教学的方法不同,但是教学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教材知识,促进各方面和谐发展。所以,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整合互动,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相互分享的方式,发现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身的能力。同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交流,还能培养同学之间的友谊,形成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在竞争中发展。
4.尊重学生差异,评价分层
学生的成绩有好有坏,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个学生比其他人差。学习成绩只是学生对于学习理解的体现,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教师不能只看重学生的成绩,狭隘认为成绩好的就是好学生,成绩差的就是坏学生,这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导致学生丧失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所以,在面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时候,教师要采取客观的评价方式,科学评价学生的行为。公正评价不仅能鼓励学生,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还能提升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通过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体系,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评估学生的能力水平,才能真正了解到学生的进度,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分层式教学法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更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不仅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更能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发展各项综合能力。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严格把控分层次教学法的各项指标,抓住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能力差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淑霞.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科学导报,2013(7):14.
[2]杨小燕.分层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有效应用[J].新西部(理论版),2012(Z5).
[3]赵岩.浅议小学语文教学:分层教学、分类指导[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