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理念

2018-02-12王倩楠

新课程·中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司马迁史记教学设计

王倩楠

摘 要:针对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进行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激发阅读《史记》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司马迁;《史记》;教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尽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故事,赞扬了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全文内容概括性强,字里行间却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内容,洋溢着对司马迁的赞美。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教师及文本之间充分对话,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本课应在学生丰富的感受和体验中,与文中人物情感进行交汇,在想、说、议中内化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如何有效地挖掘信息,如何高效地调动起学生的探索欲望是本节课值得研究的地方。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理念进行详细的解读。

一、结合文本,资料整合

鉴于学生历史知识贫乏,对司马迁所处的时代、司马迁辛酸坎坷的一生及《史记》内容都知之甚少。因此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在课前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司马迁和《史记》的相关史料,这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课上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现有的课外阅读知识向同学们介绍“李陵事件”和宫刑,老师相继补充《报任安书》等资料文字,以促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记》的可贵品质,同时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和整理内化资料的习惯,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更加激发了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二、合作探究,朗读感悟

教学中,教师应选择放手让学生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去探究故事内容,并在阅读中感受司马迁的精神品质。无论是学生体会到司马迁的忍辱负重也好,司马迁的坚持不懈也好,或是感悟于司马迁少年立志的抱负,这都是一种阅读的收获,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

而这种活动的促成离不开朗读的指导。我认为这篇文章有三处地方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获得情感的体验,引发课堂的高潮。在探究写史原因时,让学生带着体会声情并茂地朗读父亲的“临终嘱托”,让学生感受父亲深深的遗憾,进而体会司马迁责任的重大;在学习“飞来横祸”时,让学生结合资料层层深入地读出司马迁内心的痛苦和绝望,与接下来体会“忍辱负重”指导学生读出司马迁想要活下去完成史书的决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最终学生在朗读中获得情感的体验,与人物内心达成了共鸣。

三、注重文体,读写结合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表达方法上的特点及作用,这样既能促进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又有利于讓学生逐步积累表达方法。

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教学中力求通过文本的学习,引领学生明确这一类文章的阅读方法,以一归类,关注文体特征。在初读感知阶段,我会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哪些此类历史故事,进而追问要想弄懂一个故事首先要弄清故事的哪些方面。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会在头脑中再现,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要想读懂一个故事首先要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紧接着要让学生结合故事的这三个方面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层层引导,步步深入,既回顾了学法,又巩固了知识。

同时,学生在体会司马迁坚持不懈、忍辱负重的精神时一定会关注到人物的心理和动作这两处描写,老师稍加总结学生便认识到在体会人物精神或内心情感时要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在拓展延伸环节,我会引导学生阅读同类文章《蔺相如完璧归赵》,进一步学以致用。这样不仅引导学生学会了此类文章的阅读方法,更在无形中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习作能力。紧接着通过课后作业——写一个你身边让你敬佩的人,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他的可贵品质,最终落实文章读写结合点,使课堂更实效、更高效。

四、文化引导,整本阅读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涵着厚重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中涉及相当广泛的民族文化,而《史记》本身就是一本极具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的巨著,因此让学生了解《史记》的重要地位很有必要。在学生课前通过查阅资料对《史记》有了初步的了解后,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就深化了学生对《史记》的认知。课堂的最后,便要激发学生阅读《史记》的兴趣,引导学生更多地去了解《史记》中的人物故事,既让学生回归了中华民族恢弘壮丽的历史,回归了中国人的民族豪情,也让学生回归了更深刻、更真实的司马迁形象。相信课文的教学只是一个开始,而由此延伸出的课外阅读将不断引导学生走向整本书阅读的语文大舞台。

参考文献:

[1]金立义.《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1(5).

[2]巫新秋.此身虽异性长存:《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记[J].江苏教育研究,2009(2).

[3]顾桂荣.精心设计,让学生循导学读:《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后记[J].教育科研论坛,2008(6).

猜你喜欢

司马迁史记教学设计
少年品读 史记
专家学者为“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三十周年题词
人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司马迁的军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