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经典诗词教学方法初探
2018-02-12周桂芳
周桂芳
摘 要:将经典诗词根植于学生内心,让诗词在多样有效的诵读含咏中,在细致入境的品析玩味中成为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经典诗词;诵读;讲解
五千年的中华历史孕育了数不胜数的经典文化。从孔孟之言到诗词曲赋,从兼济天下到独善其身,无一不彰显着高洁的情怀。怎样将如此厚重博大的中华文化,从小根植于学生内心,使孩子能够在精神的沃土上丰盈地成长呢?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尝试着运用多种方法,将诵读与讲解融为一体,唱响经典,传承
文化。
一、诵读——未成曲调先有情
诗词曲赋,有节奏、有韵律,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歌谣一样美妙动听。从低年级开始,便对学生进行诵读的熏陶和训练。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能够诵读好便是为将来的记忆、理解打下了有效的基础。
1.教师主体练真功
示范诵读的主体是教师。教师诵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诵读水平的高低。为此,除了字正腔圆地读好每一首诗歌,老师更要学会吟诵的种种方法,将音节的平仄长短变化,情感的蕴藉喷涌抒发得恰如其分。上海小语名师戴建荣在古诗词诵读方面颇有心得。他的诵读入情入境,有滋有味,韵味无穷。我们找来戴老师的上课录像观摩,研读他的诵读心得,在教研组内展开交流。同时博采众长,结合教师个体实际,以优美动听,传情达意为原则,创生出各具特色的诵读方法,进行交流展示。大家学优点、改不足,共同提高诵读水平。
2.学生诵读巧指导
当老师拥有了成熟的个人诵读风格,指导学生时就会有的放矢。低年级孩子读书会唱读,拖腔严重,誦读诗歌时尤为明显。教师的巧妙指导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对比诵读。师生吟诵同一首诗词,并将其录制播放,让学生竖起小耳朵,用心感受异同。通过视频播放,学生能迅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老师有效范读,字字归音,句句入韵,带领学生诵读,直至抑扬顿挫,有模有样。最后,在学生反复诵读,形成习惯的基础上,为学生总结规律,提升技巧。也许此时,诗词的情感还藏在深处,孩子无法触摸,但是光是这样美美地读一读,孩子就觉得是一种享受,对于诗词的喜爱已经慢慢地产生。喜爱上了它,理解它还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吗?
3.活动多样促巩固
要让学生的诵读水平不断提高,诵读兴趣长久保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当然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生大量高品质的练习。为此,我校专门开辟了诵读经典的时间。每节语文课前预留三分钟,班班诵经典;早读课,先诵经典再读书;每周的阅读课,经典诵读穿插其中。活动有层次,重效果。每周一次班级诵读展示,每学期一次年级经典诵读PK赛,每学年一次校级师生诵读表演。通过各层各级的活动评选出诵读达人,引领校园诵读活动再上新台阶。让琅琅的诵读声成为校园最美的声音,让久唱不衰经典诵读点亮学生天真烂漫的童年。
二、讲解——散作乾坤万里春
诵经典,写经典,最终要走入经典,让经典润泽心灵。在高年级,更加侧重于讲解经典,用经典塑造品格,修养性灵。
1.语言细品析
语言是思维和情感的外显。只有抓住语言细细品析,才能触摸到作品的精髓,进而走进作者的内心。例如在讲解《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词,带领学生品读时,敏锐地发现“醉”乃魂之所在。词人为何而“醉”?“醉”后何为?深入推敲“醉”的字面字后意蕴。一个“醉”是美景如画的写照,又是词人幸福生活的见证。像这样,在讲解经典诗词时,要求老师细细解读文本,品味语言,设计好精当的教学程序,给予学生发挥的最大空间和最有效的指点。将斟词酌句的环节变为学生锤炼语言最得力的抓手,“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通过作品的解读实践,逐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领悟。
2.入境始与亲
经典作品的魅力不仅在于语言的精炼生动,也在于营造的意境深邃优美,引人入胜。陶渊明笔下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营造了一个独居田园,怡然自得的“境”。学生读到这一句时,恍若走进了陶渊明的村野小院,也窥出了他“出世”的情怀。千年前落榜的张继,用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道出了无尽的愁寂落寞。这样的“境”既在景中,亦在景外。带着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走一个来回,升华了情感,积淀了素养。讲解经典诗词,要让学生入境,品读文字是关键;拓展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走入诗词之境。入境能够促进诵读,使诵读更具感染力,更有生命力。
3.化迹无觅处
经典的作品代代流传,不是因为它的外表闪耀,可以成为装饰皇冠的钻石。不论什么情境,你总能从中得到精神慰藉,感受灵魂的洗礼,给予行动力量。读诗词,入化境,这是最高境界。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化境也在悄悄发生。当他登泰山之顶,胸中自然勃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万丈豪情;当他别好友,惜别之情化作“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他遇到困难,咬牙坚持的时候,脑海里一定回荡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呐喊助威声……化境无声却有形,更加高尚的情操,更加纯洁的情感,更加坚定的信念,在诗词的诵读理解中变成素养悄悄积淀,渐渐丰厚。
传承经典,以文化人,这是时代的呼唤,这是教育的责任。在学生与汉字接触时,便将经典化作春风春雨,点点滴滴滋润学生心田。读经典,写经典,入经典,以语言为骨,风情为神,让美好的经典在学生心中灿碧生辉。
参考文献:
[1]苏军.古诗文学习丢不得[J].小读者,2003(Z1).
[2]崔新民.古诗文学习方法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