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2018-02-12王海云
王海云
摘 要:数学教学始终是教学工作的重点,更是教学工作的难点。针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进行详细的分析,其目的便是研究出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以便于展现数学知识的魅力,带领学生徜徉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解决
在素质教育深入践行的当下,传统数学教学的弊端也不断地展现,如何有效地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促进教学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重点。相比传统以教材中语言、文字、图形编排、叙述出已知条件来得出未知的教学形式,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更加注重将实际生活作为教学素材,通过多媒体、网络等手段,生动形象地针对问题进行解决。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针对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满足了教育发展的需求。本文针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进行全面的思考与实践。
一、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概述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和教学概型,有着强大的应用性,能够有效地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养成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巩固数学重点知识的同时,促进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运用能力,是一种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模式当前还并未有一个明确的规定[1]。但是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最为主要的教学原则便是注重学生的自主性、追寻问题的趣味性、研究问题的合作性。通过正确的激励与引导,让学生自主地认识问题、激发起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切实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与自主合作,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1.创设趣味性情境,提出问题
趣味是激发学生内驱力的重要因素,更是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重要前提。教学工作的主旨便是让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轻松地发现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为了激发学生 “问题解决”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手段,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切实增强学生“问题解决”的积极性。
例如,学习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时,教师可以积极创设出一个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请问自然界与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是按照一定的次序、依次不断进行呢?與数学知识有哪些关联呢?”切实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事物,激发起学生对“循环”概念探究的兴趣。切实利用有趣的情境创设提出问题,营造出一个良好的“问题解决”氛围。
2.帮助学生理顺问题思路、明确问题
小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很难自主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小学生的思维非常灵活,往往会在教师问题提出的过程中,出现思考轨迹偏离的现象,这样便会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实际效率。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教师可以在提出问题之后,引导学生自主理顺问题的思路,通过步步探索的形式,帮助通学生明确解题方向[2]。其一,要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审题习惯。在引导学生过程中,可以通过细致朗读的形式,使学生明晰问题的主干。其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审题,通过引导的形式,帮助学生明确问题的方向。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时,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会数与形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形成初步的数形结合思想,教师便可以结合下图,开展提问。“结合图形观察一下,下面算式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教师为了让学生清晰问题思路,可以带领学生观看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之中每个数之间的关系,便于学生轻松地观察出其中的规律,顺利开展下一步的探究。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自主解答
“问题解决”教学工作开展的初衷便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使学生不断地增强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解题过程中,要积极设置自主回答问题、自主合作研究问题的形式,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对数学问题进行自主解答[3],切实增强学生的合作研究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人教新版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时,教师可以针对“本班参加兴趣小组情况”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制订出三星统计图。在分组的过程中,必须保障每个小组的实力均等,并给予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开展实践的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4.给出学生正确指导意见,合理评价
合理、正确地进行评价,是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环节,更是“问题解决”教学工作中重要环节。在学生汇报答案时,教师不能够单纯地通过答案的正确与否来评价学生,更应该去了解学生的解答思路、解答步骤,通过思路去揭示文章写作的本质。强化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积极给予学生鼓励,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信心。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多种评价方式,例如,学生互评、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通过家长、同学、老师鼓励与支持,切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问题解决”数学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能够基于素质教育之上,深化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虽然,当前“问题解决”数学教学内容还相对模糊,但是教师必须要积极把握“问题解决”教学的关键,着力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养成学生的数学独立思考能力,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绍秋.试分析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 教育(文摘版),2016(11):130.
[2]王丽莉.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思考与实践初探[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9):299.
[3]李晶.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上),2017(11):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