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组织课外阅读教学活动的价值分析
2018-02-12刘平
刘平
摘 要:在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过时,认为学习应成为小学生的日常活动之一,所以需要突破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帮助小学生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人们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教学要求,着重强调了课外阅读对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极作用。从丰富学生的人生经历,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动机;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他们所掌握的阅读技巧三个角度分析小学语文组织课外阅读教学活动的实际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活动;价值分析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现代社会被称为“大数据时代”,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也得以迅速发展。这是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云储存、信息交互即时性等特征都使得信息的传播十分高效,而小学生是否能够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社会发展状态,也是由他们的阅读能力决定的。为了切实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受益终身,仅靠教材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小学生必须要从充足、丰富的课外阅读学习中汲取更多的知识与智慧。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课外阅读活动十分必要。
一、丰富学生的人生经历,开阔学生的视野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每天超过80%以上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这就决定了小学生的人生经历十分浅薄,影响着小学生人生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我国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籍数量浩瀚如海,记录了各个时代、地域的风土人情与社会文化,甚至还有一部分书籍是以人们大胆想象为主的志怪故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只要小学生能够丰富自己的阅读量,便可借助于书中世界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开阔自己的视野。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发育水平与各个学段的学习特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就课外阅读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些经典的书籍读物,便于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组织课外阅读教学,以阅读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另外,各个教材版本中都收录了一些经典名著、小说与童话故事的片段内容,教师也可以此为基础,组织学生展开整本书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跳出教材框架,拓展自身的阅读范围。如此一来,小学生便可从书中汲取前人的智慧,了解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学文化,综合提升了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文学修养。
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动机
在课堂教学中,不管教师如何看重小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情感表现,也必须要以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为基础,按时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在新课改的引导下,小学语文教师通常会使用创设阅读语境、组织学生个性分析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总结全面结论等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阅读教学策略,但是小学生本身对各个文本阅读的兴趣却决定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了完成教学需要,教师也必须按照教案计划按部就班地组织课文阅读指导教学。但是,课外阅读活动不同,它以小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为基本出发点,良好的课外阅读教学活动有利于让学生产生内在学习动机,保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众所周知,大多数课外阅读活动带有一定程度的自发性,需要小学生自觉在课下阅读各类书籍。然而,小学生是一群缺乏自制力与学习意志的学生,心智发育十分幼稚,很难在自己不感兴趣的活动中集中注意力。为了保证课外阅读活动的实效,教师通常会选择小学生喜欢的,对小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益的阅读对象。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彻底改善小学生的阅读态度。
三、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他们所掌握的阅读技巧
自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便不再以“双基”教学为主要目标,而是要在“双基”教学基础上关注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每一个教师都要给小学生自主阅读与探究的机会,让小学生在“主动读”中稳步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通过课外阅读学习活动,小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应用自己所学到的阅读技巧,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得出个性化的阅读结论。
人们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小学语文教师会总结常见的阅读技巧,如做好读书笔记,便于回忆与记忆;在文中批注与圈画重点句子,展开重点分析;分析文章的布局结构,分析作者使用的写作手法,等等。这些阅读技巧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真正成为小学生的内在能力,而课外阅读学习活动能够不断丰富小学生的阅读经验,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笔者相信,在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中,每一个小学生都能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为终身发展做好准备。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包括课堂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教学两个部分,教师应以课外阅读教学丰富小学生的阅读经验,满足小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兴趣,训练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实践加强小学生的阅读感受,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明超.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17.
[2]赵捷.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