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
2018-02-12狄慧
狄慧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变为最基本的朗读教学方式,同时也是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主要可以培养学生说好普通话,是有感情朗读语文中较为重要的模式,可以规范学生口语,增强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语言理解能力,推动学生思维发展。教师需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指引学生热爱读书、会读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主要浅议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朗读教学;方法策略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尚不能扫清根本的字词阻碍,如果想让其理解课文是不可能的,培养朗读能力是较为有效的办法,而且学生对此种方法不陌生。具体讲,小时候家长为他们讲故事也是朗读,所以,教师在语文朗读教学中需注意让学生多发言。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语文低年级朗读教学实践少
在以往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学模式主要是“填鸭式”教学。一堂课只有40分钟,还被老师占据了,让学生自己朗读的时间极少,甚至沒有。如果让学生朗读也只是应付差事,未得到真实的成果,教师在教学时,需合理引导学生上课前预习课文,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读清楚每个词。然而,当前一些教师为了节约时间,经常要求学生集体朗读,这样的朗读一方面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2.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目的不明确
通常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教学主要的模式就是提问式教学。在外人看来,课堂非常活跃,但进行读书前,没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并不会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朗读后未及时进行评价,只是让学生“过了下嘴,没有过脑”,朗读教学的质量自然得不到提升。
3.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指导较为机械
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教学时,只是单纯地说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抑或让学生将某个人物的感情朗读出来,然而在朗读前没有对难以理解的和陌生词句进行详细的分析,加之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还不完善,学生在整体上不能单独理解文章意思,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时,需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想发展,慢慢指引学生理解文章大致的思想感情与大体意思,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
4.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教师在评价语言上较为单一,激发不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评价学生朗读时,经常就是“读得好”“读得有感情”,此类的评价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还会减弱学生朗读的兴趣和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新的课程加强了评价学生朗读时,需从语言、语调和表达感情方面整体进行分析、评价,以此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推动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案策略
1.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朗读兴趣
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还不健全,在朗读过程中,需积极调动小学生的朗读兴趣。小学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小学生的朗读兴趣:(1)培养“读”。如果想顺利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需从根本上进行锻炼,在“读”上多锻炼。(2)采用对话的方式激发朗读热情。在上语文课时,可采用对话的方式进行,确保课文的生动性,在学生朗读中将语文内容和自己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通过阅读大量文章,朗读的兴趣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大幅度提高。
2.教师需抓好生字教学,为学生的顺利朗读扫清阻碍
在朗读中,较为重要的是识字,学生只有掌握各种生字,方可将课文顺利地阅读下来,学生的朗读能力才能逐渐提升。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非常注重生字教学,生字教学涵盖以下两种,一种是会读生字,另一种是会写生字,一个要求认准字音,另一个需明确字形,正确进行书写。
3.教师需把握好正确的朗读评价,提升学生朗读能力
当前小学生的朗读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然而他们可以进行基本的评价阅读。例如:在学习《小马过河》时,教师可让一个学生朗读,之后让其余学生对这位同学的朗读进行评价,评价此同学读得怎么样。其中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觉得A同学读得认真,但缺乏感情。”这时教师需顺势引导:“你能为大家有感情地朗读吗?”这个学生接下来有感情地朗读。教师整体进行评价,评价的语言需丰富多彩,多进行积极鼓励,少些消极评价,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指引学生把握好朗读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朗读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积极地去解决,所以,小学语文老师需不断寻找正确的方法与方式,不断提升小学低年级阅读能力。另外,朗读是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每位工作在一线的语文老师都需兢兢业业,仔细研究教学有益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秀玲.利用语文朗读教学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J].文学教育(下),2018(5):94-95.
[2]张桂萍.浅议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J].学周刊,2017(29):137-138.
[3]王举光.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思路探索[J].亚太教育,2015(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