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课堂中的意外”喝彩
2018-02-12李纲要
摘 要:“课堂意外”的出现是必然的,“意外”的出现实际上是对教师思想、知识、能力、素质以及个人修养的全面考验,也给教师提供了自由挥洒的空间,更为学生搭建了宽广的舞台,它蕴含着智慧、蕴含着收获,让我们为“课堂中的意外”喝彩。
关键词:课堂意外;区域方言;民主监督;喝彩
教师上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力争课堂内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偏离教师预设方案的时候,“非预设性教学”成了新课程课堂教学重要特征。
去年,我应约到外地上一节公开课,讲的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探究环节时,出现了一个意外的插曲:一位男生用当地方言回答问题,我根本听不懂,引来满堂大笑。我一时很急促,但很快调整了情绪,微笑地提醒他:“今天听课老师有很多是外地的,他们可能还没听明白,请你用普通话再说一遍好吗?”这位同学却闭口不言。这时,全场师生的眼光一下子落到我的身上。课怎么进行下去呢?我急中生智,用全椒方言向他提了一个问题,他也听不懂,瞪大眼睛看着我。我想不能再为难他了,便请他坐下。接下来我没有急于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而是顺水推舟说:“刚才这位同学的回答我没听懂,我用全椒方言提问,他也没听懂,可见区域方言会给我们交流带来障碍,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区域方言?区域方言体现了中华文化哪些特征?不同区域文化要相互交流,必须借助什么语言方式?同学们很快兴奋起来,或阅读教材,或凝神沉思,或相互讨论……
评课时,老师们都认为这节课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尤其对我处理课堂中出现意外的做法给予了肯定。我想,这要算“亮点”的话,首先要感谢那位同学,是他生成了一个未曾预设的教学资源,给我提供了展现教学机智的机会。设想一下,他说方言时,如果我批评他,要求他改用普通话,或撇下这个同学继续提问,其他同学如果再用方言又该如何收场,恐怕会出现尴尬的局面;倘若我怕冷场,自问自答,不再让学生发言,结果可想而知。
我们应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这些“意外”,尊重学生的“生成”,做到因势利导。当课堂意外出现后,我们应捕捉、筛选信息,围绕教学目标,作出有效判断。我的体会是:如果“意外”没有什么价值或价值不大,点到为止,让其迅速跳跃过去,而不能不加选择地迎合一些学生心理,让课堂热闹一阵;如果“意外”是老师预设不足造成的,就需要重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应用新的资源有效地进行教学。
还有一次,我在讲“民主监督”时,说到我国绝大部分省市进行官员财产公开试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我正在津津乐道时,一位学生发出了异样声音:“把官员的财产公布出来是侵犯公民的隐私权。”随后就有一些学生认同他的观点,面对这个“节外生枝”的异议,如果仍按照备课的内容进行,或仓促应对,可能难以让学生满意。我当即决定把问题抛给学生,我把学生分成三大组,赞同的为正方,不同意的为反方,不持与否的为第三方。讨论结束后,正反方代表分别发言,正方认为: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人民是主人,官员是公仆,主人就应该知道公仆的财产。公开官员财产有利于公民对官员进行监督,有利于反腐败。反方则认为:官员是公仆,也是公民,他们应和普通公民一样,拥有隐私权,财产不能公开。一番辩论后,我总结道:“官员财产公开是民主监督的一种重要尝试,它又会涉及一些个人的隐私,因此,公开官员财产要合理合法,坚持依法治国的理念和实事求是的原则。”
去年上学期,我听了本校一位老师的公开课,他授课内容是“学会合理消費”。在讲具体消费行为时,要做到适度消费,既不提倡提前消费又不倡导滞后消费,一位学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国家现在大力提倡信贷消费,并且这种消费在我们身边的生活随处可见,这就是提前消费的方式。该同学的观点随即得到了不少同学的认同,教室里一下热闹开来,互相争执,同学们都在期待着老师的答案。稍作停顿后,那位老师鼓励了该同学善于发现、敢于质疑的精神,但是解释说:这些问题在高中课本上将具体讲到,因时间关系,我就不作解释了。
时下,有些老师在学生提出超越自己预设的问题时,或虚情假意地赞美学生,你真有创造性,你的观点很新颖,然后轻描淡写地请他坐下;或迫不及待地打断学生的话语,怕学生“搅局”。前一种做法看似保护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但是因为没有及时指出误解所在,没有进行合理解释,学生仍然会陷入知识误区而不自知。后一种行为看似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却漠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活跃的思维状态,白白浪费了可贵的生成资源,失去了将知识引向深入的极好机会。
不论我们课堂遭遇什么样的意外,只要我们心中装着学生,根据学生的发展来授课,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我的课堂我做主”,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主动获取各种知识与能力,那么我们的课堂必将是精彩的课堂。
作者简介:李纲要(1971.12—),男,汉族,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本科,一级教师,在滁州市全椒县第四中学从事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